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三级康复工疗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6-12-14 21:48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目前,我国多数精神科病房仍进行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BPRS和PSP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0.63和0.70,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1.10,P<0.05),PSP评分高于对照组(t=3.29,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BPR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5)。
2.2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PANSS、BPRS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PSP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康复逐渐成为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们逐渐认识到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如荷兰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推荐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同辈团体辅导,以促进患者康复。这会阻断患者与外界社会的交往。长期住院会使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动性缺乏,兴趣丧失,社会功能退化,认知功能损害逐渐加重。
本文结果显示,经过12周系统的三级康复工疗,训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技能、自我管理和社交技能,患者病情改善,PANSS和BPRS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SP评分升高,提示在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责任心、兴趣及自我管理方面均明显改善,疗效优于一般工娱治疗。本文中主动参与三级康复工疗患者在沟通和交往方面得到明显改善,通过信函或电话访谈,发现部分患者已重新回到学校或工作岗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表现为适应行为有不同程度障碍,构成精神残疾,严重影响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家庭生活能力,造成精神贫困。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212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1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