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信息披露与绩效相关性
第 1 章 绪论
背景 1:证券市场违规事件频发暴露出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
2013 年 8 月光大证券因程序故障,其使用的系统下单约 230 亿,成交 72 亿,涉及 150 多只股票,引起大盘剧烈波动。光大证券事件对证券期货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此,光大证券付出了 5.2 亿元的惨重代价,其四位高管也被给予警告、罚款,并处以市场禁入。另外,通过浏览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可以发现,2012-2014 年是证券公司违规被处罚的高发年份,而保荐业务则成为违规的高发地。广发证券保荐代表杨光、付竹保荐“星网锐捷”项目时对发行人有关专利情况没有及时进行持续尽职调查;招商证券保荐代表周凯在保荐“桂林三金”项目时未参与现场尽职调查;中信证券及其保荐代表张宁、刘顺明保荐“百隆东方”项目时对发行人业绩下滑的情况未做如实说明;光大证券及其保荐代表李瑞瑜、水润东保荐“天丰节能”项目时未对 IPO 材料进行未勤勉尽责的审查。
光大证券 816 乌龙指事件虽是一起偶发事件,直接原因是交易系统软件的故障和缺陷,然而却反映出了内部控制执行失效。而保荐业务违规事件也与内部控制失效相关,现行的保荐制度要求担任保荐人的证券公司及其保荐代表不仅要将拟上市企业扶持上市,还得将其“护送一程”即继续承担持续监督的责任。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大量保荐人“荐而不保”的问题,合谋造假的现象依然未能杜绝。
背景 2:国内外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揭示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研究的重要性。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主体,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及如何建立有效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来保障其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成为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日益重视。2000 年 12 月 21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8 号—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证监发〔2000〕80 号)。2001 年1 月 31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监发〔2001〕15 号),2003年又对其进行了修订,首次以权威法规的形式规范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情况。此后,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也逐步建立与完善。那么,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否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又能真实反映内部控制的质量吗?上述疑问的解决不仅在理论上可以丰富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践上也有助于监管层厘清脉络,强化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管理。
......
现实意义:一方面,内部控制是会计领域和公司管理研究的核心环节之一,但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一般企业,对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涉及较少。另一方面,证券市场违规事件频发,如 2013 年创下资本市场最大罚单记录的光大证券 816 事件以及中信、招商、广发等多家证券公司的违规保荐行为突显了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对证券公司的重要性,也暴露了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合规经营、减少公司违规行为的重要保障。
理论意义: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大体可以包括两方面,一是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二是关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尤其是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存在的披露问题。本文的研究包括这两个方面,并且从有效性视角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可以使研究结果更全面。
本文用六章来分析说明。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意义并提出框架,为后文的研究做准备。第二章为相关研究综述。第三章以多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代表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借鉴国外研究的理论框架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第四章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视角分析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在上一章节中我们发现证券公司在内部控制执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作为反映其内部控制质量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否如实披露了这些问题?我们在本章节对其验证。第五章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的关系,并对比了上市证券公司与非上市证券公司在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方面的影响程度的差异。第六章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展望与政策建议。研究思路如图 1-1 所示。
......
第 2 章 文献回顾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成果丰富,较多集中于评价方法的研究以及利用评价数据和结果进行相关实证研究的领域。林钟高,郑军和王书珍(2007)按照内部控制框架下五要素为基础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探讨了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对企业价值的促进有着显著的影响[2]。陈汉文,张宜霞(2008)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法,监管部门应当引导企业采用详细评价法来评价和审计内部控制的效率[3]。王立勇(2004)则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定量评价,构建了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数学分析模型,为评价内部控制效果提供了一种客观的分析框架,并为管理层设计、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以及改善审计师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了参考[4]。骆良彬,王河流(2008)对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使用 AHP 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构成要素进行评价,使内部控制评价更为细化[5]。王海林(2009)设计了 IC—CMM 模型,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并对此建立了评价体系,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成熟度分级标准[6]。李颖琦,,余俊利(2012)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三家酿酒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制衡、控股股东性质等角度剖析了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机理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引入适量的非国有股东能达到较优的内部控制制衡状态[7]。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2010)对近十年来出现重大问题的代表性企业案例为样本,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要点并认为应施行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8]。
Raghunandan 和 Rama(1994)搜索了《财富》杂志排名前 100 为的公司的年度报告,发现绝大多是公司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但年报中缺少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披露[9]。McMullen和 O'Reilly-Allen(2002)研究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部控制报告并未影响投资者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认识,但是由于是案例研究,其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10]。Moerland(2007)根据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做了实证检验,并建立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包括高管建设内部控制的能力、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监督部门的职责、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质量等[11]。
......
除了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与监管层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信息披露内容在形式上是否符合监管层的披露要求以外,我们还要对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行考察,检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否能真实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黄方亮,齐鲁,赵国庆,2015)[16]。吴国萍,王琴,贾珊(2008)对 A 股上市公司 2006 年年报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年报的“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以及“重要事项”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详略程度对其是否有违规行为无显著影响,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含量较低、可靠性较差[17]。于忠泊、田高良(2009)针对制造业公司的研究认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信息含量较低,不能反映其真实的内控执行水平,也不能以此作为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参考[18]。崔志娟(2012)基于对 2010 年沪市 A 股公司财务重述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可信度较低,内部控制报告的质量不能反映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19]。随后,崔志娟、刘源(2013)又继续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年报重述说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因此用年报重述来评价内部控制报告的质量。内部控制评价为有效或鉴定为有效的公司也常常会进行年报重述[20]。刘增辉(2012)探究了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真实性的因素,结果发现,聘请外部审计师、企业成立时间长、财务状况差、发生管理层变更、机构投资者比例高、高管持股比例高、国有股比例高等因素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更加真实[21]。
从现有研究文献的情况来看,国内外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大多是针对内部控制某方面的构成要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者主要针对公司的股权结构、内部治理机制等进行分析,并认为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和实际控制人为国有引起了公司治理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公司绩效的提升。李维安,唐跃军(2006)的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27]。陈小悦,徐晓东(2001)认为股权的集中能促进公司的价值增长[28]。白重恩、刘俏等(200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先减少后增加[29]。魏刚等(2007)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与公司绩效大小无关,独立董事身份背景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30]。杜兴强,王丽华(2007)认为两职分离的管理模式可以帮助公司增加业绩[31]。李维安,王世权(2005)发现监事的监督能力和监事会运行的效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32]。
......
3.1 研究设计 ................................................... 10
3.1.1 案例企业的选择 .............................................10
第 4 章 从内部控制报告的视角分析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19
4.1 研究设计 ................................................... 19
4.1.1 选择样本与确定研究目标 ..................................19
第 5 章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27
5.1 样本选择 .................................................... 27
5.2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 .................................. 27
第 5 章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证经营符合法律规范、保障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提高经营绩效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低效率会严重影响运营风险的防范从而影响公司的绩效,因此,对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和验证环节,本章从内部控制目标的角度选取公司绩效这一目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验证。
本章选取 2012-2014 年三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共有 118家,剔除只做承销业务和只做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以及剔除数据公布不全、无法得到所需的相关信息的公司,最终得到 85 家具有代表性的证券公司数据,共计 255 个研究样本。上市证券公司数据源于公司年报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非上市证券公司数据来源于样本公司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年报。本文运用 SPSS19.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
为了能够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较全面的评价,需要满足可行性的原则,即要求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取既要能概括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真实状况,又要便于操作;其次,构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必然会花费相应的成本,而实现经营目标、减少损失也是内部控制的目的所在,因此,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也必须控制成本;最后,要满足重要性的原则,找出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借鉴林钟高,郑军,王书珍(2007)、陈汉文,张宜霞(2008)、汪来喜(2011)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参照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为五个方面和三个层次[2][3][55]。
......
第 6 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证券公司的经营绩效,例如经济运行环境、国家政策等,而内在的因素包括证券公司的治理水平、经营策略等,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证券公司绩效这一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公司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所以,我国证券公司要想提高经营绩效,可以考虑从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进行优化。
从目前发展来看,内部控制在我国证券公司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其角色和功能也从简单的实现 COSO 框架下的目标扩大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投资者权利的保护等方面。但在发展的同时,证券市场违规事件频发,证券公司在投资银行业务、自营业务等方面频频被亮“红牌”,制约了证券公司绩效的提高同时也暴露出了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包含内部控制执行状况、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内部控制有效性验证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完整分析框架,从多个视角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全文得到以下结论:
(1)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对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研究发现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够合理。一部分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高,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另一些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又比较分散,单个股东持股比例较小,股东对经营层的约束作用不足,从而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绝大部分证券公司缺乏有效的股权等激励机制,内部激励与责任不对称的问题也荣誉使员工缺乏主动执行制度的积极性。另外,从案例统计结果来看,我国证券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的空白区域或制度盲点,未能容纳企业全部的活动的风险;内控、合规部门只是建章立制,缺乏对实际工作的把控能力;没有有效的岗位牵制制度,岗位职权缺乏真正有效的制约;内控制度建设落后于创新业务的发展,动态完善机制滞后;内部控制监督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发挥出监督的作用与功效。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12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1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