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三国史料辨误三则

发布时间:2016-12-19 20:16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汉灵帝中年六年(189年),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又趋激烈。外戚大将军何进联合了一些官僚准备铲除宦官,其妹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便召董卓等进京,以挟太后,董卓进京后,外戚和宦官以两败俱伤。他趁机兼并了执金吾丁原和原何进的部队,扩大了实力,自已把持了朝政,废少帝立献帝。又把有实力的袁绍等人排挤出中央,董卓的专横引起了地方官员的不满,渤海太守袁绍等人倡议天下讨伐董卓,得到了关东地区地方长官的普遍响应,董卓得知消息后,胁迫献帝西迁长安,烧毁了洛阳的宫殿及民宅,把四周的历代陵墓也洗劫一空,洛阳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洗劫。为了打击董卓,袁绍准备另立朝廷,立刘虞为帝。袁绍征求曹操的意见,曹操以此“诸君北面,我自西向”[1]加以反对,目前史学界对曹操的话很赞同,可我认为这话是错误的,理由是:
1、袁绍立刘虞为帝有利于打击董卓。袁绍树起讨伐董卓的大旗之后,东方地方官吏纷纷响应。如能另立朝廷在自己推举出一个皇帝,就否定了董卓所立的献帝。既然认为董卓是天下的敌人,要打击董卓,就必须打击献帝。在道义上把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招牌打落在地,以后再以献帝名义发布诏令就会遭到阻力,这将是对董卓得有力一击。
2、刘虞皇帝的合适人选。首先,他-有年龄优势。刘出生于何年,已不可考。从其子刘和为献帝侍中上看,,当时应在五十岁左右。而献帝当时只有十岁,没有执政能力,只能当傀儡。其次,刘虞还有执政优势。“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2]”这说明他有非凡的执政能力。............

二、“太祖至酸枣”条

三、“宠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条
1、新城拱卫合肥的重任决定了严防死守的城防策略
2、 “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的奏议与满宠无关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20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20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0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