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性客体化与自我客体化:模型检验与机制探析

发布时间:2017-01-05 08:14

第1章 文献综述

除了媒体和人际交往中的性客体化形式,现实生活中尚有许多隐秘的性客体化环境。例如,在健身中心中,女性穿着的暴露的服装,运动过程中男性的打量与注视,四周的全身镜,展示理想身体的海报等(Greenleaf, 2005; Prichard & Tiggemann, 2008; Strelan, Mehaffey, &Tiggemann, 2003),这些环境中存在着隐秘的性客体化特征会促使人们更关注女性的身体。此外,对于一些重视外观或瘦的体育类型,如体操、芭蕾、健美操等(Harrison & Fredrickson, 2003;Slater & Tiggemann,2011; Tiggemann & Slater, 2001),同样也会传递出一些性客体化的信息。Szymanski,Moffitt和Carr(2011)将传统的性别角色、男性主导的环境、女性缺乏权力、对女性身体的关注、对男性性客体化目光认可作为性客体化环境的标准。Szymanski等人认为传统的性别角色鼓励女性寻求男性的保护,顺从男性,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欲望(Worell & Remer, 2003)。这种传统性别角色会促进和合理化一些性客体化女性的观点和行为。而在男性主导的环境中,女性相对缺乏权力,就更容易遭受性骚扰等一些性客体化行为。此外,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过多关注,对男性性客体化注视行为的认可同样也会鼓励人们观看和评估女性的身体,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存在着鼓励并被社会认可的性客体化女性的形式,如选美比赛、拉拉队、鸡尾酒服务员、艳舞表演等(Moffitt & Szymanski, 2011)。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性客体化无处不在,而且日趋多样,越演越烈。Hatton和Trautner(2011)通过对40多年的《滚石》杂志封面的内容分析,指出女性被过度性感化,大众媒体对呈现女人味的可接受方式在不断缩小。而且,不仅有男性对女性的性客体化,女性同样会性客体化女性(Strelan & Hargreaves, 2005)。此外,虽然女性是主要的性客体化目标(Fredrickson & Roberts,1997),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男性也日益成为性客体化的目标(Engeln-Maddox et al., 2011;Rohlinger, 2002),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的性客体环境的标准及经历可能与女性有所不同(Szymanski et al., 2011)。
.....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2.1 问题提出

客体理论认为,当被性客体化,女性会被视为取悦或供他人使用的物体。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当性客体化他人时,,人们采用类似物体的认知方式来感知女性。例如,Bernard 等人(2012, 2015a, 2015b)采用倒置呈现范式来考察对性感女性的认知加工方式,结果发现被试对性感女性图片的识别不存在倒置效应,而在性感男性图片的识别上存在倒置效应,得出结论性感的女性被感知为“物体”,而非人。但是,有研究者指出这一结果可能与实验材料控制不严有关,例如,相比男性图片,女性图片的发型、身体姿势等更为多变,它们可能为识别提供更多线索(Schmidt, 2015; Schmidt & Kistemaker, 2015; Tarr, 2013)。另外,Gray 等人(2011)的研究发现,当对于那些被性客体化的人物目标,人们并没有绝对地否认其心智, 可能只是对其不同的心智内容进行了重新分配。比如,否定被物化者的能动性心智,如思考、自我控制等,却对其赋予了更多的感受性心智, 如情感、欲望等。这说明不能将性客体化认知方式简单等同于物体的认知方式,它可能存在更复杂的认知神经机制。因此,采用更少依赖材料特征的一些神经指标进行探讨,才能更深入的揭示性客体化的认知神经机制。

2.2 研究方案

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拟从自我客体化的角度出发,系统的探讨自我客体化与性客体化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考察客体化理论模型,来探讨性客体化对自我客体化的影响。其次,结合性客体化的表现形式,采用眼动技术探讨自我客体化对性客体化行为的影响;最后,我们进一步探讨了自我客体化对性客体化认知机制的影响。通过这三个研究,以揭示性客体化和自我客体化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机制。研究一探讨性客体化对自我客体化的影响。实验 1 通过验证客体化理论模型,考察客体化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和性客体化的现状,以及性客体化如何通过自我客体化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

第 3 章 研究一 性客体化对自我客体化的影响 ............25

3.1 实验 1 客体化模型验证 ........... 26
第 4 章 研究二 自我客体化对性客体化行为的影响..........37
4.1 实验 2 自我客体化对性客体化行为的影响:来自眼动的证据..................38
4.2 实验 3 自我客体化对性客体化行为的影响:自动化的认知加工..............48
第 5 章 研究三 自我客体化对性客体化认知神经机制的影响.....................59
5.1 实验 4 自我客体化对性客体化认知方式的影响...........61
5.2 实验 5 性客体化的神经机制......................69
5.3 实验 6 自我客体化对性客体化神经机制的影响..........77

第5章 研究三 自我客体化对性客体化认知神经机制的影响


5.1 实验 4 自我客体化对性客体化认知方式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倒置呈现范式考察性客体化的认知加工方式。根据性客体化的定义,性客体化通常指个体成为取悦或供他人使用的身体或身体部分的集合。因此,一些研究者认为当性客体化他人时,人们会采用局部加工的方式评价他人(Gervais et al., 2013)。倒置效应是一个很典型面孔识别的整体/局部加工范式,是指人们对倒立物体的再认成绩会低于正立物体的再认成绩(Yin,1969)。一般来说整体加工(通常对面孔和人)会出现倒置效应,局部加工(通常对物体)则不会出现倒置效应。Bernard 等人(2012, 2015b)采用这一范式,提出性别倒置假说(Thesexualized-body-inversion hypothesis),认为人们在认知水平上将女性视为“物”,而非人,对泳装女性的识别应是局部加工,则不存在倒置效应。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假说,发现泳装女性的身体倒置时会和正立时一样容易识别,而泳装男性的身体在正立时要比倒置时更好识别。这表明性客体化的这种“物体”认知方式只针对女性目标。但是,Loughnan 等人(2010)的研究表明当被关注外观时,男性同样会被认为有更少的道德价值和能力。Gervais 等人(2012)的研究发现男性同样会被有类似身材的男性所替换。实验 2 和实验 3 的研究发现,面对泳装男性时,被试同样会表现出更多对其身体的局部注意,并降低对其社会评价。因此,我们认为个体对泳装男性可能也会采用类似“物体”局部加工的方式。

性客体化与自我客体化:模型检验与机制探析


5.2 实验 5 性客体化的神经机制

实验 4 初步从认知加工方式上探讨了当个体被性客体化时,是否会被他人感知为“物”。结果表明被试并没有采取类似“物体”的局部加工的方式感知泳装人物。但是,实验 3 的结果显示,当面对泳装人物时,被试会降低对其的社会认知评价,表现出非人性化的感知。这表明当性客体化他人时,个体在认知可能会将他们视为“物体”,而非完整的人类。那么,个体在面对性客体化目标时,在认知机制上是否会表现出这种物化或者非人性化的认知神经机制特点呢?非人化的相关研究表明内侧前额叶在非人化他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arris, Lee,Capestany, & Cohen, 2014),当支持社会认知的神经网络(例如, 内侧前额叶、颞上沟)无法活时,个体会对人类目标产生非人化(Harris & Fiske, 2007, 2011)。Cikara 等人(2010)发现高别歧视男性观看性感的泳装女性图片时,其大脑社会认知区域(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颞极)的神经活动减少。实验 3 的结果表明被试对男女泳装图片均表现出性客体化注视和非人化。因此,我们假设相比观看男女长袖图片,被试观看男女泳装图片时在内侧前额叶等社会认知脑区的激活可能会降低。
.....


第6章 总讨论和结论


6.1 总讨论

本文围绕性客体化与自我客体化的关系及机制展开了三个研究。研究一通过验证客体化理论模型来考察性客体化对自我客体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客体化作用于我国男女大学生的进食障碍和抑郁。研究二结合性客体化的概念和表现形式,采用眼动指标直观且直接地考察了自我客体化对性客体化行为的影响。研究三考察性客体化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自我客体化对其的影响。在每个研究中,我们就实验结果进了详细的讨论,而该部分将对三个研究获得结果进行概括总结。

6.2 总结论

(1)客体化理论适用于我国的男女大学生。性客体化会促进自我客体化,表现为更频繁地身体监控,身体监控通过身体羞耻和外观焦虑,进而作用于进食障碍和抑郁。(2)自我客体化影响性客体化行为,眼动研究发现高自我客体化的女性对他人表现出更多性客体化注视,更多关注身体,更少关注面孔,高自我客体化的女性更容易性客体化他人。(3)性客体化影响社会认知,当个体被性客体化时,人们会降低对其的社会评价,表现出自动化的认知过程;自我客体化会影响这种社会认知,高自我客体化个体表现出更多去人性化认知。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34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34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