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5 08:15

第一章绪论

调查发现,三个版本的韦年级上册教科书平均有21课,每节课大约有6至7个图片史料和2至3个文字史料。这说明新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史料比重非常大,史料逐渐成为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趋势。按照课程标准中考考试要求进而做以下规定:"学生需通过历史资料尽可能地多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发现和总结问题,或将获取的信息作为主要观点的理论基础。"依据考纲的要求,近些年中考历史试卷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导致目前学生和教师越发的重视史料教学。对近几年中考考试试题类型的分析,发现如下规律:首先,中考命题由原来考察知识点转变为考察学生能力,尤其是学生的阅读能力、阐述历史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但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历史教学密不可分。其次,中考题型中,材料解析题的比重逐年增加,在选择题中也大量出现史料,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进行针对性的锻炼,这就需要实施史料教学。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历史实证主义理论

从历史科目的特征来看,历史是发生过的事件,处于历史当中的人无法得知其后发生的时间,因此若想了解历史就需依据历史材料,这也符合历史实证主义的观点。历史实证主义是研究历史的基础性理论,其研究历史的具体环节有:首先要广泛的收集资料;二是要核订及辨别历史信息,了解其真实及精确的程度;三是对资料做分类研究;最后归纳总结,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我国史学从起初阶段就有良好的习惯,即强调实证主义,完全尊重史料,言论有证据做支撑,论点都来自历史。荣孟源先生曾说过:"历史演变规律客观存在,不被人类的意志左右,它不是印刻在人们脑海中的东西。人们对历史现象的合理把握,是对诸多史料深入分析后得到的。"胡适曾说过"历史学是依据,历史学家都凭最辛勤的付出去寻找材料,用最精准的方法分析材料,用最严谨的方式来审核评判材料。"综上所述,历史分析注重"实证"法的运用,而且强调在了解史实的前提下,经过研究归纳出事件背后体现的规律。历史分析都是这样,更何况向学生传授历史背景内容的历史教学,也应强调实证和史料的运用。所以,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也应强调有理有据,不能空口无凭,要参考史实。此外,身为历史教师,我们的职责并非单纯教育学生历史是什么,而是此为前提让学生知道历史为何产生以及怎么做,而且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事件,探索出其后隐藏的历史知识,这些都要求老师们适当补充有关史实材料,并经过研究及巧纳来完成,并且对学生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使其能更好的把握学习历史的途径。

2.2史料学理论

教学资源是指一切能促进教学任务达成的资源。教学资源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分为素材性和条件性资源。前一部分是教学的材料和直接来源,是学生学习、掌握和吸收的目标,又分成可预设及非可预设两类。后一部分是进行教学最基础的条件,如教学楼、桌椅、多媒体等。从历史学科特点来说,历史教学资源是指所有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信息,其内容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主要有教材、课外图书、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遗址等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学生、教师、专家等软件资源。以史料既是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核屯、资源,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

第三章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18

3.1初中历史史料资源概况.......18
3.2调查工具设计.......20
3.3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调查分析.......24
第四章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40
4.1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存在的问题.......40
4.2成因分析.......42
第五章结论与改善初中史料教学水平的对策.......46
5.1结论.......46
5.2改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水平的对策.......46

第四章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仅33%的教师准确知道"史料"的概念,而剩下的教师对"史料"的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要么做扩大化解释,要么做缩小化解释。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史料最大的作用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明显忽略了史料最本质的作用。运用史料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相关的历史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而并非是激发学生兴趣,这明显是退而求其次的行为。经调查发现,有35%的教师认为"史料是客观历史的真实记载",然而史料只是对历史的记载,其正确与否无法直接断定。因为史料的记载受到时代背景、作者主观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因此其真实与否还需进行甄别。还有48%的教师认为"事件当事人记录的史料最全面最客观",然而史料的记录者如果与事相关,难免会美化自己,或者是将自己的错误避而不谈,因此当事人记录的史料难免存在主观色彩,很难说其客观真实。

4.2成因分析

初中史料的搜集途径主要有图书馆、网络、教科书和日常生活,通过调查发现史料搜集途径主要是网络和教科书,而对图书馆和日常生活中的史料搜集较少,并且网络搜集的方式不够科学。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如下:第一,部分学校图书馆建设不健全,史学类藏书较少。通过调查了解到,延吉市初中基本配备学校图书馆,但其规模和藏书情况都不太理想。实地观察A中学的图书馆,发现其藏书种类较单一,主要是中学生语文阅读、写作、及文学名著等,与历史学科相关的书籍只找到历史类小说,史学类专著基本缺失。第二,历史学科课时有限,教师工作任务紧,日常生活中的实地勘察用时常,存在安全隐患,可操作性不高。经调查发现,初中一周只有两节历史谋,每学期要想完成教学任务,每周要保证两节新课,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根据教学进度必须完整的讲完一节新课,时间非常紧张。再者,因为历史课在初中阶段是开卷考试,所以,历史教师不但要经常检査学生的练习册和批改试卷,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教材的记录情况,导致任务非常重。正是由于紧张的工作任务和教学进度,使一线教师选择从学生最熟悉的教材和比较便利省时的网络中搜集史料,很少开展课外活动。第三,网络平台信息众多,但其真实与否未必经得起考验。目前搜索引擎能非常快速、方便的搜集一些相关史料,但其中大部分缺少出处,其科学性得不到保障。
.....


第五章结论与改善初中史料教学水平的对策


5.1结论

初中历史教师的史料教学水平总体均值为3.1426,处于一般水平;所有参加调查的中学教师有8.3%的教师史料教学水平处于比较差的水平;有83.3%的教师处在一般水平,仅有8.3%的教师处在较好及以上水平。在分维度检测中处于第一位的是史料的搜集(M=3.2812);第二位是史料的运用(M=3.0208);第王位是史料的认识(M=2.6771);第四位是史料的选取(M=2.6701),在四个维度中只有史料的搜集维度均值略高于整体均值。汉族学校和朝鲜族学校在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史料的认识和史料的运用两个维度存在湿著差异。

5.2改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水平的对策

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理解这一原则是教师正确掌握知识的前提。"史"即基本史实,"论"即历史结论,基本史实与结论的统一,就是史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掌握基本史实,但由于历史的过去性,史料成为我们了解历史的媒介,通过分析史料,来得出相应的结论。要知道史料并非准确史实,如果没有大量具体的材料,学生就无法真正了解历史的生动过程,但如果仅仅是讲史实,也不能说是对历史的认识。只有运用理论对这些史实进行的细致深入地分析,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揭示出历史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人们真正认识历史的要求。因此,史论结合是教师进行史料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34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34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c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