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生态伦理视阈下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5 08:16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并正在对全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威胁,引起了全球性的广泛关注。19 世纪中后期,西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生态伦理理论被运用到生态文明领域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思潮得到普遍发展,尤其是生态中心主义思想越来越多的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思想依据,构想一条以生态伦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其伦理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值得我们合理借鉴。
当前,在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雾霾导致的空气质量令人堪忧,节能减排措施不得力导致的资源过度开发,工业化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的三废污染,都成为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顽疾。面对这些顽疾我们不仅仅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与创新来解决,更需要运用生态伦理的理论来提升我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客观看待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生态伦理视阈下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实践对策,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美丽辽宁建设以及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当工业革命的成果走进寻常百姓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时,就注定了人类可能会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早在 19 世纪,生态环境问题就引起了一些西方国家学者的关注,并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层面去探索应对生态危机的对策,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科学理论相继问世,尤其是哲学伦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我国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而且进展相对滞后,但到20 世纪末,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同步入手来应对生态危机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美丽辽宁建设的有力支撑。本研究力图在立足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上,深刻剖析辽宁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找出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瓶颈,挖掘瓶颈产生的根源,从而在生态伦理视阈下提出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演变成各种形式的天灾频繁发生后,人类开始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因此而孕育了生态伦理的相关研究,从西方到我国,这些研究逐渐地呈现出科学化、系统化、体系化的特点,并成为推动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支撑。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态环境的负效应日益凸显,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正是基于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了关于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综合来看,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展开:
(1)生态伦理思想从萌芽到批评再到发展与成熟的研究历程
生态伦理思想的萌芽期。从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1854)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简单朴素的回归感悟,到达尔文的《特种起源》(1859)所揭示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冲突与融合中的规律性发展,从威廉姆斯的《进化伦理学》(1893)所提出的进化伦理学纲要,到威廉·詹姆斯的《人与自然:冲突的道德等效》(1910)所蕴含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思想的逻辑根源等等,西方学者一次又一次地对生态环境问题反思和呐喊,标志着生态伦理思想理论的萌芽。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在生态伦理思想萌芽的基础上,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宣战,从而形成了一些批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较为代表性的有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郡年鉴》(1949)、德内拉·梅多斯等人的《增长的极限》(1972)、雷根的《为动物权利辩护》(1983)、雷泽·纳什的《大自然的权利》(1989)等等,这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进行批评,提出了较有代表性的生态伦理思想。

生态伦理思想体系的发展与成熟。一些生态伦理著作的问世,进一步扩大了生态伦理研究的影响力,使生态伦理理论研究的地位不断提升,西方现代生态伦理研究的成果逐渐增多,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罗德里克·弗福克斯的《超越个人的生态学》(1990)、阿尔贝特·史怀泽的《敬畏生命》(1992)、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1993)、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2000),以及上个世纪末引起世界很多国家相应的《京都议定书》,要求各国政府携手实施全球生态保护等等,使西方生态伦理的体系性更加明晰,标志着西方生态伦理体系的逐步发展与成熟。

......


二、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生态伦理理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科技上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面积下降、土地丧失肥力、水资源短缺、森林草地退化、资源过度开发、湿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立足于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生态伦理思想为支撑,推动生态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以及生态实践的优化与升级。生态文明建设主张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应该遵循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改造过程中实现对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优化,降低甚至消除人类行为对客观世界的消极影响,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态伦理是人类在公认的生态取向条件下,保护生态和谐稳定的理念认识与行动准则,是针对生态危机问题而做出的自然界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伦理判断。因此,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生态伦理理论,基于对生态伦理、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理论的剖析,阐述生态伦理与辽宁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为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为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理清思路。


(一)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在正确的生态伦理理论基础上,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伦理关系。在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中,作为主体的人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不应该由自然人本身决定,而应该由具备生态伦理意识的人来决定,这就要求人的建设行为应该遵循基本的伦理思想,从而保证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生态伦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在自然界中的绝对地位,对人类的欲望缺乏必要的约束;非人类中心主义把自然界本身作为主体,强调绿色发展,尊重生态规律;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则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调和者,提倡以人为本,尊重生态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帕斯莫尔、墨迪、诺顿、海德格尔等,帕斯莫尔的开明人类中心主义核心思想强调人对自然的责任中具有积极主动性,符合传统道德要求的明智行为能够成为解决生态问题的手段;墨迪的现代人类中主义核心思想强调人应该承认事物的内生价值,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科学文化知识来解决环境危机;诺顿的弱人类中心主义核心思想强调人的需要、价值、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切破坏行为都属于不道德的行为,人类对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具有批判的权利;海德格尔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核心思想强调人与世界是生存的关系,人是居住者,而不是主宰者。

......


(二)可持续性是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准则
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主张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要求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调整,使生态的发展实现永续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践行科学发展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基础上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文明建设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
1.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提出的,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新的理论定位,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科学发展既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反思与升华,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的方法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托共性的价值认同,而科学发展是实现这种价值认同的必然选择,在发展层面上理清了价值追求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科学发展的维度。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需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这是由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这种发展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这与科学发展的实践主体是相统一的,科学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对人的行为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因此,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


四、生态伦理视阈下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中问题的剖析.............24
(一)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缺乏深层次的生态伦理认知............24
(二)落后的发展模式导致生态建设不可持续....................26
五、生态伦理视阈下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30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公众的生态认识...................30
(二)坚持可持续性推动辽宁经济发展格局的优化...............34

结 语.......................................................44


五、生态伦理视阈下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论述已经证明当前辽宁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瓶颈仍然存在,而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有必要在生态伦理的视阈下积极探索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策略,使辽宁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相统一,为美丽辽宁建设提供生态保障。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公众的生态认识

辽宁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显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因此,生态伦理视阈下抓好辽宁省的生态文明建设,首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解决好人的理念认识问题,塑造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对生态的认识程度,以认识为先导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1.开展生态教育,培育公众的正确生态意识
教育是提升公众品德素质、优化理念认识的关键,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要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实施就需要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教育,使公众的生态观念与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相统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思想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这项工程就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加强公众对生态的科学认知,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将生态观念融入到公众的生产和生活全过程,注重自身生态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辽宁工业大学的佟玉东建议,“加强公众生态文明教育,挖掘传统生态思想、弘扬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做好普及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建立生态文明基地,开展生态宣传活动。”①具体说,应该通过以下教育模式来实现公众生态认识的科学塑造:

第一,注重公众的生态伦理情感教育。对公众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应该充分把握生态伦理情感教育这根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借助生态宣传片、公益性广告、大众生态教育课堂、专家讲座和学术报告等等有效的教育载体,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情感,使广大公众加深对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的伦理情感认知。同时,要通过启发式、唤醒式、传递式等丰富的教育手段来拉近公众与生态之间的思想情感距离,提升公众感受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认知,培养广大公众的生态归属感,激发公众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情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


结 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生态危机的关键举措,在生态伦理视阈下推进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能够理清建设的本质,以及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关系问题,使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得当,保障更加有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生态伦理视阈下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塑造观念认识。从学者们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认识不足是辽宁民众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观念认识问题既要借助生态教育的实施,又要注重生态伦理观念的塑造,还要加强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热情的激发,用生态伦理观念来指导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二是生态伦理视阈下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进行合理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片面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忽视生态文明建设,同样,不能一味强调生态而停止发展的步伐,应该不断丰富发展载体,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格局,用发展来推动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用生态文明建设来推进辽宁省的科学发展。

三是生态伦理视阈下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体系建设的实践推进。辽宁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制度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既要积极推进并完善基础法制建设,又要通过补偿机制的完善来体现生态民主,还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对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科学评估,全力推进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34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34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2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