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1-05 08:21

目前,临床上采用西药治疗虽可取得明显疗效,但在缩短病程、症状缓解及并发症等方面不十分理想。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属中医学“腹痛”“肋痛”范畴,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是因胆道疾病所致的急性胰腺炎,该病常见原因主要包括胆系感染、胆道蛔虫病及胆石症等,其中胆石症最常见。报道显示,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中超过60%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本文研究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7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58例;年龄30~68岁,平均(49.83±7.52)岁;轻症89例,重症8例;血淀粉酶(964.38±35.14)U/L。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草案)》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均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年龄30~70岁者。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入组标准者;精神疾病者;过敏体质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严重异常者。

1.2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0.83±7.83)岁;轻症46例,重症4例;血淀粉酶(958.93±34.25)U/L。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49.13±7.02)岁;轻症43例,重症4例;血淀粉酶(970.94±38.02)U/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进食、抑酸、抑酶、抗感染等,同时给予奥曲肽,首次静脉推注0.1 mg,然后再给予25~50μg/h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柴胡15 g,赤芍15 g,白芍15 g,延胡索15 g,丹参20 g,木香6 g,黄芩10 g,黄连6 g,大黄6 g(后下),甘草6 g。冷水煎,取汁300 mL,对于无呕吐者分早晚两次温服,对于恶心呕吐者给予中药保留灌汤服用,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4 d。

1.4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标准。治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且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且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明显恢复。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包括治愈例数、好转例数及无效例数,统计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酸转氨酶(ALT)治疗前后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97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对比分析两组疗程结束后疗效、治疗前后ALP和ALT水平变化、治疗前后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优于对照组的63.83%(P<0.05);治疗前两组ALP、ALT、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ALP、ALT、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ALP、ALT、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ALP和ALT比较
治疗前两组ALP和ALT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ALP和ALT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ALP和ALT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2.4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胆源性胰腺炎引发需3个因素共同参与:胰管开口在梗阻部位以上、胆总管下段梗阻以及共同通道,其中共同通道越长,结石数量越多,结石越小,则急性胆源性发病率越高。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因十二指肠乳头炎症水肿或胆总管下段结石阻塞致使胆汁胰液排出障碍所致。随着胆管结石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亦随之上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归属于中医学“腹痛”“肋痛”等范畴。中医认为病机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情志不畅以及饮食失节等因素造成肝脾损伤,脾失运化,肝气邪结,气机升降失司,气滞食阻壅塞,郁久化热,腑气不通,而致使中焦湿热蕴结,邪热积于胰,最终导致胰腺受损而发病。该病病理特点主要为腑气不通、邪热蕴积。因此,临床上应以清利肝胆湿热、通腑泻下为治则。本研究所用方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热、升举阳气功效;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逐瘀通经功效;柴胡与大黄相配伍,一升一降,可疏肝理气、通腑泻胆;丹参活血化瘀;白芍缓解止痛、活血行气;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利肝胆湿热、通腑泻下之功效。本研究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ALP、ALT、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水平改善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可通过降低实验室指标水平而改善患者症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水平,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34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34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b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