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循环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中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5 08:24

前 言

生命中存在一些微妙的涉及智力发展的周期,但是每个循环期总是各不相同。就像四季分明的景色每年都有所不同。在教育中亦是如此,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都有各自的特点,而每节课都应该以其自身的方式构成螺旋式的循环,引导出它的过程,得出明确的结果,以形成新循环周期的起点。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①一书中也提到:“不同科目和不同学习方式应在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阶段时采用。”所以教师应在满足学生有节奏的渴望方面恰到好处地起激励作用,学生不断为某种成就而欣喜,不断重新开始。在本研究中提到的循环教学将一个循环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但占主导地的阶段交替出现,正是这种交替构成了各个循环周期。所以本文主要以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为背景,立足于前人在科学本质、循环学习、过程哲学等方面的研究,探究这种三阶段的循环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讨循环教学会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什么新的启发以及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又能起到什么用。

........


第一部分 循环教学的相关概述


1.1 循环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综合运用阶段是循环学习一个子过程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把从精确阶段获得的规范的生物概念运用到具体事实中,并做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问题。在综合运用阶段,学习者一方面要进一步精确知识,解决常规问题,将知识条理化、综合化和活化;另一方面在将知识运用到更广泛情景中时会遇到某些“反常”现象,原有的精确知识无法解决,因此,学习者面临解决“危机”或认知冲突的情况,并做好回到新的浪漫阶段的准备④。当学习者掌握的生物知识越多,了解的生物现象越清晰,就会对更多的生物现象产生浓兴趣,进而产生新的猜想、假设或命题,学生不断通过这种漩涡式的循环,发展了智力、成长了身心。循环学习是占主导地位的各个阶段不断交替变化的过程,正是这种不断的交替,才构成了各个循环周期。

1.2 循环教学教育价值分析

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以及在认识活动中,“兴趣”无疑具有一种诱导力。哈贝马斯明确的把兴趣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并认为兴趣是整个认识过程的基础②。他把认识的缘由归为兴趣并将其分为三种:技术兴趣、实践兴趣和解放兴趣,而解放兴趣是最基本的、“纯粹”的兴趣,是人类对独立、自由和主体性的兴趣③。后来研究者们认识到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开始提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探索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循环教学的浪漫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初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生对学习内容越感兴趣,学习的愿望就越强烈。教师通过教学行为向学生表明自己是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人需要和兴趣的④。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问题、假设或猜想。循环教学的浪漫阶段使教师了解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学生准确的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并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培养和发掘。

第三部分 初中生物循环教学策略的实施..............22

3.1 实验方案设计..........22 
3.2 循环教学策略实施案例................25
第四部分 实践研究结果与分析........37
4.1 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查结果与分析................37
4.2 学生对生物知识掌握的结果与分析.............38
4.3 学生合作能力的结果与分析..........38
4.4 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结果与分析.........40
4.5 学生保护生物资源的结果与分析........41
4.6 实践任务访谈的结果与分析.......41
第五部分 结论与思考............46
5.1 结论.............46
5.2 反思.......47

第四部分 实践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 8 是在准实验研究结束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生物学习兴趣(从意识与行为两方面入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对表 8 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从观意识上体现生物学习兴趣的均值分别为 18.00 和 15.75,Sig=0.025<0.05,在行为方面实验班的均值为 21.73,而对照班的均值为 18.30,Sig=0.014<0.05。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意识与行为两方面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循环教学的浪漫阶段要求教师侧重于学生自由领会、猜想和假设。自由的学习活动一般是源于内在兴趣的自我激发,而兴趣是获得知识的驱动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实验班学生进行课前谈话了解到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所在,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生物学习资源和开展多样的生物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真正融入生物课堂,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习生物的心得,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开阔了视野。

循环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中的实践研究


4.2 学生对生物知识掌握的结果与分析

循环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开启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已达成共识的理论、概念,使学生能够带着前一阶段产生的感兴趣的问题来检验猜想和假设并形成命题,最终形成精确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加强自己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问题的正确理解,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生物精确知识的掌握既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形式掌握,亦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而得到强化。通过前后测卷中对学生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循环教学策略的渗透对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并没有产生影响。但是在拓展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更深层次的方面发生了改变,如知识灵活运用、归纳能力等等,在准实验实施过程中,笔者挖掘生物课程教学中可以开展的练习,为学生创造形成精确生物知识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在知识归纳概括和迁移应用方面得到提高。
...


第五部分 结论与思考


5.1 结论

经过前期长时间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以及一学期的准实验研究实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循环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结果,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教师通过与学生课前谈话以及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循环教学的浪漫阶段产生新奇的猜想、假设以及探究、学习的兴趣。师生谈话是了解个别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授课,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问题并以问题为基础进行探究学习,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循环教学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当中,从学生本身出发,预测和理解学生目前感兴趣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完成任务。

5.2 反思

本研究基于母小勇教授的循环教学理论,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循环教学策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笔者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的局限性还有学校实际情况的限制,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并产生了一些想法,以期与各位同行探讨交流。第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谈话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正水平,并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在课前与学生进行谈话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很内向,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当笔者与他们近距离的交谈时,发现在课堂上表现并不活跃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某些生物现象能够运用生物知识进行解释。如果没有这一阶段交流沟通,我可能不会去关注这些课堂上“沉默”的学生,进而忽视这些学生的想法。虽然我们平时倡导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拥有话语权,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可能真正做到关爱每一位同学,让每位学生发表看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告诫自己尽量多与学生交流,掌握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参与对话,并且在没有透彻理解学生的时候不妄加评断学生的好与坏。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34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34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