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以伊金霍洛旗蒙古族大学生为例

发布时间:2017-01-31 19:22

绪 论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长期困扰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的一大难题。现在,对于很多高校毕业生来说,“先就业,再择业”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够使他们“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满足自身和家庭的切身利益。2015 年 8月,李克强总理在兰州考察时说道,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和财富。对于大学生的求职择业,政府,学校都会关心到底。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明显突出,就业难现象给大学生带来就业心理上的困境。因此,解决就业心理困境的解决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来协调。传统上高校采用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两种方式。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可以让大学生和其家长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形势,在全面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综合情况,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父母也会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不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从而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就业指导和教育的开展也会和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研究有所关联。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系统中,高校作为人才输出方,承担着大学生合理择业和顺利择业的职责。因此,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研究可以给学校提供了正确的教育模式和就业指导。

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以伊金霍洛旗蒙古族大学生为例

....


第一章 伊金霍洛旗蒙古族大学生就业环境及就业能力特征


第一节 伊金霍洛旗就业环境

据过去几年的就业形势,伊金霍洛旗政府在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方面通过蒙汉兼通考试制度安排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这项政策的出台让很大一部分蒙语授课的大学生找到一份自己的工作。2012 年之前,伊金霍洛旗政府在蒙古族大学生就业方面有针对性的制度,此项制度在全市七个旗里实施的最为彻底。据伊旗人社局关于大学生就业统计资料,2010 年 7 月伊金霍洛旗教育系统通过蒙语授课毕业生的考试安排蒙古族大学生 6 人,2010 年 7 月通过蒙汉兼通考试安排 24 人伊旗各个单位就业。同年的 9 月份,通过蒙汉兼通考试安排 6 人在伊旗卫生部门就业。11 月安排13 人就业。2011 年 1 月,安排 1 人就业。2011 年 3 月,通过全旗蒙汉兼通考试安排 119 人就业。这 119 人当中有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这年的就业率是近几年来是最高的。2011 年 8 月,安排 50 位蒙语授课毕业生就业。

第二节 伊金霍洛旗蒙古族大学生就业能力一般特征

为更清楚的了解伊金霍洛旗蒙古族大学生就业状况,笔者特地寻求在旗人事局上班的同学帮忙寻找往年的就业人数统计资料。然后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进行调研。调查对象是毕业两到三年的蒙古族大学毕业生。他们当中有专科生 10 位、本科生 90 位、硕士研究生 6 位。调查问卷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例如:大学生学历情况、专业知识储备情况、与就业相关的服务情况、社会支持情况、大学生自身能力储备情况等。从蒙古族大学生学历统计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就业所具备的学历证书的重要性。该调查结果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现有的就业能力情况并且体现出在就业过程中所必备的能力要求。比如说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沟通能力等一些“软实力”方面的统计。

第二章 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及成因.......................17

第一节 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表现..............17

第二节 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成因......................19

第三章 社会工作对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介入............. 25

第一节 案例一概况...........25

第二节 案例二概况..........30

第三节 案例三概况...........33

结 语............37


第三章 社会工作对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介入


第一节 案例一概况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恶社会情绪。背景材料:A 同学家有四口人,姐姐是当年毕业就受惠与蒙汉兼通考试,考上旗里的医药监督局。案主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秀。由于家庭条件也比较优越,一直到大学毕业,很少吃过苦。从小在家庭的管教下学习,也比较听话。随着升学,离开父母的管教,越来越放纵自己,学习成绩越来越下降,导致高考仅考上二本。大学更是放纵自己,没认真学习,大四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遇到种种挫折,屡屡挫败的考试导致心理产生阴影。再加上父母的催促和不理解情况下,心理压力越来越加大。本来开朗的性格发生转变,变的沉默寡言,自我封闭。该案主的情况已经产生心理困境。要针对此案例的介入策略要用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治疗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也称为“补救模式”。主要针对已陷入心理困境学生的疗,对其心理进行疏导缓解心理困境。服务计划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可按七天为一个周期:

第二节 案例二概况

B 的问题在于心态,他的各方面能力都毋庸置疑。在同周围人的交流中得知,他是在同辈群体中成绩最好的,人际交往方面最得人心的,称为“三好学生”。在跟他的访谈中发现,B 非常不自信,说话语气和声音就能显现他的不自信。他其实毕业那年考上了省考公务员。但是自己的成绩不理想仅仅排第四名,在面试环节上被刷掉。因为自己的不自信,导致最后的失败。很多的工作他都不敢去试一试,说:“我的性格可能不符合吧?我可能胜任不了这个工作吧?”这样。所以 B 的问题其实就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而选择了对就业的逃避,,他缺少的是一种自信。

.....


结 语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结合相关专业理论和方法,运用社会工作介入模式,针对心理困境的大学生提供心理矫正服务,对就业心理困境的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和帮助其缓解就业心理困境,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帮助他们为求职做出积极的努力。通过在高校设立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就业指导,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积极作用。再者通过与家庭成员的协调沟通,降低父母对于孩子的就业期望值,化解矛盾,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最后通过社会其他渠道,为大学生谋取社会资源,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为解决大学生因就业难而引起的就业心理困境和大学生顺利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笔者通过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的方法,介入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帮助案主有效的缓解就业心理困境。由此得出社会工作个案工作介入方法在改善问题解决问题方面非常实用有效。因为案主是个人或家庭,用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可以打消案主的顾虑。由此可以概括为,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法在介入案主问题和改善问题方面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该在本土地区更为推广。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39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39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c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