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进化论思想的有机转向及其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31 19:24

一、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达尔文进化论的来源

拉马克是系统提出进化论的第一个人,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来源,在进化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拉马克是法国的博物学家,在 1809 年出版的《动物学哲学》中,第一次采用“进化论”一词,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者。他的理论中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受到环境的直接影响,生物会为了适应环境条件而产生变异,可以说变异的过程就是适应环境的过程,主要理论观点就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后人把拉马克对生物进化的看法称为拉马克学说或拉马克主义。拉马克的用进废退是他的理论中的第一条法则,他认为物种向不同方向产生变化的原因在于使用和不使用某些器官。生物在新的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一些习性会有所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变的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则逐渐退化。拉马克解释了生物的变异方式,认为生物具有根据自身内在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完善的能力,还认为生物个体在发育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行为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自身的进化、变异是有方向的,进化会使生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生物有自己的发展意识,那就是根据当前的环境做出一定的改变。自然界的生物在拉马克看来是一个阶梯式,是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具有不同的等级。而生物自身的意志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驱使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演化发展,生物对环境有巨大的适应能力,环境的一些微妙的变化也会引起生物的身体机能发生变化,生物会慢慢改进并且适应所处的环境。因此,可以说环境的多元化就是生物多样化的根本原因,外界环境影响着生物的演化。拉马克说过:“如果进化的原因是集体的内在冲动造成的,那么有机体就会一路顺着直线进化的越来越好。但是在自然界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特别的情况,需要慢慢去适应。拉马克认为这是因为生物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是它们生存的必需条件,一旦和谐的关系遭到破坏,生物必须重新创建他的行为来维系和谐的关系。”①拉马克有个著名的例子,就是解释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在他的例子中,他认为长颈鹿的祖先经常伸长脖子去吃树高出的叶子,脖子受到了锻炼变长了,也可以说是用进废退的结果。生物因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变异,并且获得新习性和新结构,但是想要必须把这些行为传递给它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引起物种的演化。所以,拉马克提出了他的第二条法则——获得性状遗传。他的第二个法则中提出,用进废退的结果导致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并且还会得到加强,他坚持认为变化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但是变化不意味着一个原有的物种会灭亡,它只是为了应对新的需求而变成了一个新的物种,具有全新的、良好的适应模式。在长颈鹿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长颈鹿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进行了变异,物种的这种定向变异不断加强,后代的脖子就要比父母的脖子更长一些,这就是他认为的获得性遗传,即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在生物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即使长期不使用的行为,在环境的影响下也会遗传给他们的子孙们。②如果环境朝一定的方向改变,那么就会导致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生物微小的变异不断累积,长此下去生物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拉马克认识到在生物的演化机制中,行为和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影响很大,环境变化使生物发生适应性变化,环境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器官,后天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这是拉马克学说的精髓,而且对进化论思想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也使人们认识到环境对于个体的影响。

....................


(二)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及其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科学界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结束了特创论、物种不变论和目的论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世界观在生物学中的统治,使生物学成为了现代的科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可以用两个方面解释清楚:第一,差异在环境中导致不同的后果,而不同的后果导致不同的命运——存续或是毁灭;第二,如果这种差异能够被传承,那么导致存续的那一种差异就有机会不断传承下去,这就是进化论的精髓。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彼此之间总是有些差异,虽然都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后代,但是后代彼此之间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差异和区别就可以认为是生物的变异。达尔文曾经观察了大量的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研究它们的变异和遗传状况。就马这个物种来说,其中有躯体比较强壮的马匹,它们就是适合用于拖拽重物的物种;其中身材矫健,四肢发达的,就是适宜用于奔跑的品种。所以说,同一品种中的每个个体都是彼此有区别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就像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一样。那么,同一物种中的个体为什么会发生变异呢?达尔文认为变异的产生是两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一种因素就是生物的本性,这指的是生物遗传下来的本性;第二种因素是生活环境的性质。他认为在特定的变异过程中,生活环境对于变异的性质和方向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不定的情况下,生活环境不起关键的作用,只是诱导的作用,生物的本性才是决定性的作用,个体的本性和身体素质各有不同,就是生物产生不定变异的主要原因。达尔文认为大多数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但是不遗传的变异也是存在的。物种的形体构造、生理机能、本性习惯和心理作用等方面的变异都是可以遗传的,而且,只有遗传的变异才能作为进化的材料。同时,达尔文接受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并且还用实例来说明它。他指出,某些由人类饲养的猫跟生活在自然条件下的野猫相比,肠子会变长,因为饲养的猫不需要为了获得食物而进行捕猎,它们变成了杂食性的动物,会吃很多人类喂给它们的植物性食物,所以为了更好地消化,它需要肠子变得长一些。后代的个体在发育过程中,身体的某一部分会在环境的影响下出现获得性,这样产生的新的特性,然后个体再一代一代地传递,获得性就这样得到了遗传。

...................


二、进化论思想的有机转向


(一)有机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

鲍德温在论文“一个新的因素在进化”中首次提出有机选择理论。鲍德温认为:“一个物种的成员在环境胁迫的时刻会设法改变主导他们的行为模式,发展选择新的习惯或功能,使他们能够适应他们的条件让自己暂时还活着。这种新的习惯可能被模仿和学习或传递给其他物种的成员。同时,在某些个体中可能会连续世代地遗传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继承先天性或突变的变化都将会有助于健全和完善新的行为或表现,新的习惯和功能会给他们生存的优势。以这种方式,一个物种的进化命运以间接“引导”的方法选择生物体自己的行为。”①在鲍德温的职业生涯中,他在森林湖、多伦多、普林斯顿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讲授心理学和哲学。1889 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心理学手册,第一卷是感官和理智,阐述了他的心理综合哲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手册的第二卷,题为感觉与意志,扩展了他的精神哲学关于感觉、情绪和自愿行动的问题。在这本书中,他建立了他后期作品中概念的基础,关注习惯概念的含义,并且发现选择的模仿和练习在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鲍德温的理论观点是以心理哲学为基础,他通过有机体之间的相互模仿和同化的过程来说明习惯的形成和变化,并且强调意向活动是有机体选择的工具,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在鲍德温看来,精神生活是不能脱离身体的,相反,它是有机生命的功能。因此,他认为身心的发展和演变是加在一起的,身体和心灵是平行的、连续的、均匀的、是相互依赖的,但他们也是不同的。例如,他认为,虽然精神和大脑的是相互依存的,但是精神思维活动不能代替大脑的功能。对于习惯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鲍德温做了十分细致的描述。他认为,刚出生的婴儿早期的一些习惯是通过循环反应形成的,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这是婴儿对于人和客体提供的刺激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应,水平还是很低的,就像植物对光合作用做出的反应一样,它们是低级有机体的适应反应。在鲍德温看来,婴儿最初的循环反应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对身处环境中的人、声音或者小动物的活动有所反应,而且只是知觉的感应。婴儿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和感知能力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在对这种刺激的反应中,自身的能量会被运动系统所增加,随着能量的不断增长就可以自觉地激发一系列朝着这种刺激的运动,并使自己的能量达到最大的强度。比如,用手抓握的动作,就是婴儿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开始操作的知觉活动,具有主动性,并且扩大了他的认知范围。反复给婴儿呈现某个刺激物,使他们对它越来越熟悉,直到对该刺激物的反应消失,就是形成了习惯化。这时再用另一个不同的刺激,如果婴儿重新作出较强的反应,说明他可以辨别两种不同刺激之间的差别,早期的婴儿可以分辨新旧刺激之间的差别,让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不同的反应,他们的选择会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环境中去,多关注新鲜事物,对增加他们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就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这样的结果可以在他们的身体内部形成指向特定刺激的图画,这一图画既表现了刺激本身的性质,又代表了定向反应的性质。鲍德温认为创立的图画越稳固,儿童的反应也就越趋于自动化。最终,只要一出现熟悉的刺激,儿童便会相当灵活自由地激活出适当的图式。在鲍德温看来,正是由于在婴儿和低等物种中,对于刺激的反应可以自动进行,习惯就是不断重复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了就变得很容易了,就会变成自动的了,并且进入了潜意识。鲍德温认为婴儿会随着刺激的不断变化而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当他们遇到新的刺激就会激活自身的更高级别的反应能力,另一种习惯又会形成。

.................


(二)有机哲学的主要观点及其进化论思想

怀特海是“有机哲学”(也称“过程哲学”)的创始人,指出自己的目的是勾画科学的另一种哲学,是与主流的科学唯物主义进化论思想相反,认为自然和宇宙不是由物质组成的,而是由连续不断的经验的事物和独立存在的“永恒客体”结合而成的,在唯心主义的道路上建立了机体进化论。由于直觉主义对他的影响,他个人反对“科学的唯物主义”,但是不仅强调现实世界的存在离不开个人感觉,认为在人的直接感受之外不可能有任何独立的客体存在,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进化论,这是怀特海机体哲学的重要来源之一,他的机体宇宙论在哲学的层面回应了遗传和变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事实与价值统一、心灵与自然统一的新宇宙观,并且把伦理经验、审美经验、道德约束以及情感的重要性都纳入其中。①他十分重视生物的选择性活动,认为在进化的过程中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他认为有机体在自然发展过程中的活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给定一个环境让有机体去适应它,这有限的资源导致只能有一部分有机体可以利用它;另一个方面是生物体可以自己创造他们的环境,为了这个目的,它们需要改变自身的特征,去选择更能适应生存的方法,从此就改变了整个种族的进化。怀特海描述的过程也可以解释为一个有机体的学习过程,所有的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识,有较高意识经验的生物,选择操作的意识也最强烈。在怀特海的有机哲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摄入理论,正是以“摄入”为突破口完成了从自然机械论向自然机体论的转变,他认为机体具有整体联系、持续性和进化发展三个特点,有机哲学作为一般系统论的思想先驱,为一般系统论的诞生起到了先导作用,并且提供了一定的哲学依据。

...................


一、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理论观点............................4
(一)达尔文进化论的来源.......................................4
1.用进废退..................................... 5
二、进化论思想的有机转向.....................................10
(一)有机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10
1.习惯和调节是有机选择的前提.................................. 10
三、有机转向的进化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论维度..........................................22

(一)进化论思想有机转向的理论价值........................................22


三、有机转向的进化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论维度


(一)进化论思想有机转向的理论价值

进化论思想有机转向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于中国哲学的相互融通。中国的哲学源远流长,具有一种天然的魅力,吸引了许多思想家与之亲近,因为它不同于西方的宗教,它是反身内求的一门学问。冯友兰指出传统的中国哲学的使命并不是一味地增加知识,而是要升华人们的思想境界。在有机转向的进化论思想中可以发现许多观点都与中国哲学有着明显的关联。有机转向的进化论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都认同有机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事物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有机进化的思想中,各种实际存在物之间都相互联系,彼此兼容,它们统一地整合在一起就可以称为有机体。在这里,无论是分子和原子,还是自然和社会,没有客观的物质是在,只有自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机体,整个宇宙都是有机体,这是从西方的“实体”概念到“有机现实主义”的演变。中国传统哲学流派纷呈,源远流长,其中主要是以儒家、道家和佛家影响比较深远,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支柱。三大流派虽然各自探讨的主题和使用的概念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把人的心灵、社会和世界万物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儒家、佛家和道家都用不同的观点来表明万物的有机统一,最终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就是“道”。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国,“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指的是万物成为有机整体的某种普遍统一性和一般规律性。“道”即是宇宙最初的混沌状态,也是世界存在的本体凭据;使人的生活有了立足之地,精神有所寄托,具有很高的价值。①只不过流派不同,“道”的解释也互不相同,儒家释义为义理之道;道家推崇自然之道;佛家崇尚菩提之道。与西方主客分离的思想不一样,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道和人心相互融通,但是它具有潜在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发挥到极致。所以说,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等级的,要是人具有高级的精神理想就会有很高的精神境界,那么就会被称作圣人、真人或者佛祖。如果想要把隐藏的本性体现出来,就要求人要用直觉和领悟等方法在生活中不断地超越自我,从而达到人格的提升。中国哲学中大部分是运用直觉和领悟的方式,更加地直观地呈现出心之本体,而欧美国家主要是进行逻辑分析进行推理,他们的方法明显不同。既然思维方式不同,那么进化论的有机转向过程中是怎样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提出与之相似的观点呢?我认为这是西方的研究者运用他们的思考方式去把握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并且把科学渗入在理论之中。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后经董仲舒和程朱理学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精致、全面的宇宙哲学和人生哲学,不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状态,而且也认识到了人具有能动性,根据万物的属性改造和利用自然。①有机转向的进化思想中,也不断在关注个体与世界的关系,认为他们之间彼此密切联系,整个宇宙是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


结 语

有机转向的进化思想可以称之为进化的认识论,在社会上引起许多的关注,其理论的内涵丰富,涉及广泛,在当今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在达尔文进化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进化论的有机转向,分别介绍了有机选择理论和有机哲学,对比分析有机转向的理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补充,并且系统地阐述了有机转向进化论的当代社会价值和启示。进化论思想的有机转向,在有机选择论中体现的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习惯和调节是机体选择的前提条件,他们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和情感的体验区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进化。有机哲学理论观点中把机体当作做宇宙中的一部分,机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影响来改变自身的条件,以便更好地生存和进化。有机转向的进化思想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进一步研究,承载着进化论的精华,并且向有机的方向发展。本文重点是强调有机转向进化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以期待人们能够看到有机进化理论中的进步思想。有机转向的进化理论思想深邃,具有研究价值,不仅补充了进化论思想,而且与中国的哲学观点相碰撞,对社会的生态发展、经济发展和教育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其研究只是做了阶段性的尝试和皮毛性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由于现代进化论的有机转向研究材料有限,所以对理论阐述说明的还有不足,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对进化思想的有机转向理论的研究会更加深入透彻,对其现实意义的分析将会更加全面,以促进全社会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39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39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0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