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下的集装箱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贸易往来逐渐频繁。制造业的国内及全球化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活动,也有力地推动了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的跨区域流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见图1-图3),总体上,国内的货运皇、货运周转量及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均呈现出稳歩上涨的态势。
由于跨国家、跨地区的运输具有距离长的特点,运输及中转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极高,所以在长距离的运输中,集装箱凭借其强度大、运量大、装卸方便、规格统一等特点,在铁路、公路及水路运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集装箱化及集装箱运输成为了国内及国际贸易势不可挡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由于集装箱供应链覆盖范围广,涉及到的不同运输方式及参与主体众多,因此协调的难度极大,本文就从多式联运的视角出发,对集装箱供应链合作与协调的基础问题,即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具体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及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在对己有的关于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及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把握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对多式联运下的集装箱供应链系统及其合作伙伴选择问题进行研究。从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不同运输方式及经营不同运输方式的企业进行筛选,建立合作关系,构成完整的运输路径,使得各种运输方式的承运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衔接干支线运输,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实现集装箱由供应商经内陆运输、堆场、海运,再由堆场经內陆运输到达客户的过程。
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主体内容为第三章至第五章。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通过分析文章的研究背景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与工具加以概述,形成文章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为研究现状。综合整理国内外关于集装箱供应链、多式联运、合作伙伴选择等方面文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提炼并提出本文的研充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三章是对多式联运下的集装箱供应链的分析与研究。首先从多式联运及供应链的角度,对集装箱运输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在整合己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集装箱运输的实际运作,对集装箱供应链进行界定,确定系统边界。然后,结合集装箱供应链的特点,分析其与传统供应链的区别,并介绍集装箱供应链的作用,及其与多式联运的关系。最后对它的网络结构进行描述,对运作流程中涉及到的运输方式、设施、利益相关者、信息流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既是对理论研究的完善,也为后文多式联运经营人根据多式联运网络来对不同运输方式的承运人进行选择做铺垫。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集装箱供应链
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对集装箱供应链做出一个系统而完善的定义,虽然在研究中常常会涉及到集装箱及供应链的知识体系,但在概念上通常表现得十分模糊。由于集装箱己经在联合运输及港口系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所以关于集装箱供应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相关领域如集装箱运输、港口物流系统的研究中。
Robinson民(2002)是最早开始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研巧港曰的,并通过建立以港口为核心的价值链,来分析集装箱货物运输体系下港口系统进口与出口情况的变化SeymourL等(2007)研究了RFID技术在集装箱供应链中的优势与作用,并提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架构HuZ等(2009)认为集装箱运输所构成的系统是供应链的特别的存在方式,是供应链理念在全球经贸活动中集装箱运输环节的新型表现型FanL等(2009)美国集装箱进口贸易为背景,建立了集装箱供应链优化模型高洁等(2009)研究了港口与供应链的关系演化及交互作用,为寻求供应链下的港曰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途径张戎等(2009)在分析陆路运输、内河干支线运输对港口集疏运量产生的作用后,对其进行通径分析并展开实证研究施亚萍等(2010)分析了铁路集装箱空箱调运问题,通过建立运费最低和收货人满意度最大的双层规划模型,实现高效率的集装箱空箱调运MhonyaiC等(2011)详细分析了集装箱供应链管理的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法BuhrkalK等(2011)研究了离散状态下集装箱码头的动态泊位分配问题陈洁(2012)在文献整理及综述的基础上,对港口服务供应链的定义加以归及总结;AlharbiA等(2014)针对港口集装箱供应链网络,在考虑港口时间窗下建立了班轮运输计划模型,并以两个全球航运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
2.2多式联运
由于集装箱运输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多式联运系统,而多式联运的展开也往往要借助集装箱为载体,因此在集装箱运输方面的研究与多式联运系统的研究有很大的相似性,在研究过程中,通常以结合的方式出现,并且集装箱多式联运已经渐渐成为研究的热门领域。在多式联运的背景下,集装箱运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进而对运输体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荣朝和等(2001)就曾对多式联运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协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包括布局协调、能力协调、组织经营协调、技术设备协调、信息协调、结构协调、发展协调等三个方面贺竹磬等(2007)依照不同运输方式的原理及成本上的优劣势,以系统成本最小为目标,时间及容量为限制条件,通过建立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联合运输可达到运输的实效性并降低成本的结论;Bock S(2010)通过对多种运输方式的整合及实时控制,设计了提高货代运输效率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ChangYT等(2010)针对韩国港口及内陆集装箱运输系统,以费用最优为目标,建立了港日与内陆的集装箱集疏运体系;BendrissS等(2011)研究了多式联运的信息传递机制,建立了信息共享、数据跟踪及交换的信息平台刘飞(2011)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将其分为集装箱海陆联运、集装箱陆桥运输、集装箱海空联运等,并描述了运作网络及节点规划建设蒋永雷等(2013)针对口岸城市的陆上集疏运系统,采用系统动力学及仿真模型,分析了天津市不同运输方式的服务水平及投资强度对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影响能;许冬敏等(2014)分析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结构、功能活动,并在多种运输方式下建立了能耗模型;王清斌(2014)针对内陆集装箱运输网络,研究了枢纽配置问题,先通过聚类分析及重要度分析确定备选节点,再以成本最优建立货流分配模型,从而确定最终的枢纽配置结果。
.......................
3多式联运下的集装箱供应链分析.............15
3.1集装箱供应链的内涵............15
3.1.1集装箱供应链的界定...........15
4多式联运下的集装箱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模型.............25
4.1合作伙伴选择影响因素分析...........25
4.1.1成本因素............25
5数值模拟与分析.............40
5.1无到货时间偏好模型................41
5.1.1数值模拟.................42
5数值模拟与分析
5.1无到货时间偏好模型
5.1.1数值模拟
通过拓展节点可得到初始多式联运网络,如图14所示。
运输时间窗上限即LT分别取785、735、685(单位:小时)。
.......................
6结论与展望
6.1全文总结
本文基于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的相关思想,根据合作伙伴选择、供应链构建及路径优化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建模相结合,对多式联运下集装箱供应链的理论加以完善,并对多式联运下集装箱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策略加以研究。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点:
(1)初步对集装箱供应链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集装箱供应链是以集装箱为载体承载货物,函绕核心企业,通过整合航运资源及内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资源,对集装箱货运体系的上下游服务性环节进行有序衔接,由承运人将货物经海上或内陆运输载体的运输及转运站、港口堆场等节点的存储、装卸搬运及转运,最终实现货物由托运人处接收货物地点送达至向收货人交付货物的地点的服务型系统。集装箱供应链通过对运输通道和节点功能的集成与整合,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该系统以集装箱为运输载体,适用范围广,运作环境及流程复杂,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协同性及不确定性。
(2)多式联运下集装箱供应链网络结构与运作流程
构建了以内陆中转站/货运站、港口及堆场、运输通道为主要元素的集装箱供应链网络结构,并分析了以订立多式联运合同、货物交接和单证签发、货物运输、货物交付为关键环节的集装箱供应链运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对"门到门"的集装箱交接方式及参与运作的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多式联运经营人和各区段不同运输方式的承运人之间相互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240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4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