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01 14:41

西医诊断标准: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存在持续性胃肠道症状如嗳气、饱胀、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又称糖尿病性麻痹或胃潴留。其发病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胃肠激素分泌异常、高血糖、平滑肌损害以及微血管病变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西医治疗短期疗效较为满意,但长期使用药物控制则容易导致胃动力减弱,不利于病情恢复。我们采用畅中饮煎服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0~63岁,平均(52±11)岁;糖尿病病史3~20年,平均(12±8)年;合并胃轻瘫病史7个月~4年,平均(2.3±1.5)年。临床资料共72例,均为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39~66岁,平均(53±12)岁;糖尿病病史4~22年;平均(13±7)年;合并胃轻瘫病史6个月~3年,平均(2.0±1.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经临床内窥镜和钡餐检查排除机械性梗阻,且多种临床试验结果提示胃排空延迟。或无明显临床症状,不能直接否定病变发生,在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肝胆胰病变以及药物因素后,若临床检查确定存在胃排空延迟,也可确诊。

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宣教,合理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较好水平,不使用其他促胃动力药。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10mg,1日3次,饭前30min口服,疗程30天;观察组予以畅中饮,中药颗粒剂(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黄连3g,紫苏叶10g,姜半夏12g,姜竹茹6g,旋覆花6g,枇杷叶12g。每日1剂,水兑为400m L,少量频服,疗程30天。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接受教育前疾病相关知识评分及疾病自护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接受教育3个月后,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评分、疾病自护评分及自身健康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接受了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其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评分及疾病自护评分均可达到显著的提高,可见此种教育方式具有着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观察畅中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予以畅中饮、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血糖变化和症状积分。治疗后观察组恶心呕吐、嘈杂吞酸、胃脘疼痛、痞满嗳气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畅中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效果较好,血糖控制较好,胃部症状消失。


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血糖变化。观察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嘈杂吞酸、胃脘疼痛和痞满嗳气;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为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且其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则属肝内脂肪代谢异常性疾病,如不及时干预则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而危及患者的生命。两种疾病虽非同一系统的疾病,但是两者均属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故常可合并出现,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虽然药物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T2DM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健康教育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院近年来为提高此类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将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其中。


4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脱落5例,对照组脱落7例,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和血糖指标比较。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患病率为47%~90%。其发病机理、临床病理研究报告较多,认为该病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引起神经滋养血管异常、血流变学异常,神经再生能力下降及某些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在DPN的治疗中,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神经营养代谢显得尤为重要。
内分泌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伴DPN病人100例,但考虑老年人机体老化的影响,排除年龄≥60岁的病人。病人由单纯随机抽样得到,并以数字化随机法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2.0±5.7)岁,病程(9.1±2.9)年;对照组50例,男性24人,女性26例,平均年龄(51.9±6.1)岁,病程(8.8±3.5)年。两组间性别、年龄和病程无统计学差异。

5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一般无典型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血糖控制不良,继而造成胃肠动力障碍,以胃脘胀满、恶心呕吐、厌食、饱胀、吞酸、嗳气等为主要表现。该病属中医“消渴”、“痞满”范畴,人的体质包括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存在阴阳寒热燥湿的差异性,特别当内外合邪时,或先受湿。后化热,或先伏温后受湿,久则伤及阴液而成消渴病。脾气损伤,湿热蕴脾,气机升降失调,水谷运化失司,胃失和降。生活方式不规律,长期摄入高热量饮食过多,而消耗显著减少,湿热为患已成为目前消渴病最主要的病机特点。治疗当以清热化湿为主,兼以理气祛瘀、消食。有研究表明治疗糖尿病胃轻瘫须辨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分别采用祛湿兼以清热,或清热兼以祛湿,或清热与祛湿并举方法。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恶心呕吐、嘈杂吞酸、胃脘疼痛和痞满嗳气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证实畅中饮治疗湿热蕴脾型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效果较好,血糖控制较好,症状消失较快。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46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46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6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