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对R&D投入影响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现阶段,提高制造业科技创新水平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优化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企业 R&D 投入成为关键手段。自 2006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指出用 15 年时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 2015 年发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 2025》,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逐步增长。根据 2016 年 2 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数据显示,2015 年全年 R&D 经费支出 14220 亿元,相比 2006 年 3003.1 亿元增长了约 373.51%;R&D 经费投入强度(R&D 经费与当年 GDP 之比)2.10%,较 2006 年的 1.42%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国内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2015》统计数据,2014 年全社会研发支出中,企业支出超过 76%,其中,按行业分规上制造业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 R&D 经费内部支出高达 68.23%,制造业企业已经成为 R&D 投入的最大主体,基本摆脱政府主导的 R&D 投入模式。当然,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转变如此之大,与国内逐步完善的公司上市和债券发行制度、金融机构支持体系以及政府资助政策等融资渠道存在紧密联系。创业板市场兴起为众多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通道,银行机构重点支持“十大发展领域”促进“中国制造”加快向“中国创造”转变,政府税收减免、直接补贴等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加深,这些无不激发了企业提高 R&D 投入意愿。但是,相比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业企业的 R&D 投入强度总体上仍然较低,且投入增长率和平均研发强度连续下滑。根据国际经验,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2%的 R&D 投资强度方能维持企业生存,5%的投资强度下企业开始有一定竞争力,所以,中国企业的 R&D 投资强度只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此外,根据《2014 中国 500 强企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3 年提供研发数据的 420 家企业共投入了研发资金 5934.8 亿元,较 2012 年增长 7.36%,但是同比增长速度两年来呈现大幅下降趋势;2013 年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 1.25%,并且已经连续三年下滑。因此,在当前科技资源有限条件下,如何优化调整企业融资渠道以促进企业 R&D 投入强度显得尤为重要。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分析
科技创新一直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国外学者在企业融资模式对 R&D 投入的影响方面研究比较早。 Grabowski (1968)认为内源融资是 R&D 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并通过研究美国 1962 年-1969 年期间财富排名 500 强的化工、制药和石油行业公司内源融资渠道与 R&D 投入之间的关系,实证表明了内源融资能够显著促进 R&D 的投入 [1]。Hall, Bronwyn H. (1992) 认为不同国家公司的内部现金流与 R&D 投入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以法国和美国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美国制造业上市公司 R&D 投入受内部现金流影响较大,并且与实物投资相比,R&D 投入受到内部现金流的影响更为显著[3]。Cleary, Povel & Raith (2007)建立了融资约束条件下最优投资理论模型,该模型允许内部资金为负,研究发现企业投资与内部资金呈现“U”型关系,即当内部资金为负或足够低水平,进一步的降低会导致投资的增加[4]。Crarnitzki & Binz (2008)从经济特征视角分析了 R&D 投入难以获得外源融资或低成本的外源融资而更多的依赖内部资金原因:在研发过程中基于保密性考虑,企业不愿过多的披露 R&D 项目信息导致内外部信息不对称。[5]。James R. Brown (2009)认为 R&D 投融资是连接金融与经济增长重要渠道,美国公司 R&D 投入资金来源于公司现金流和股票发行,其运用动态 R&D 模型研究了高科技公司,结果发现:内部现金流和外部股权融资只是对年轻公司的 R&D 投入有显著影响,对成熟的公司并没有,然而金融供给的改变仅对年轻公司的促进力度就足以解释上世纪 90 年代 R&D 活动极度繁荣现象[6]。Czarnitzti & Brown (2011)研究发现内源融资对 R&D投入的影响效果受公司成立时间、规模等代表企业特质的因素制约,内源融资只是那些成立时间短、资产规模小、具有高科技属性公司 R&D 投资的主要融资渠道[7]。 外源融资渠道因素中,国外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融资渠道、债务融资渠道.
............
第 2 章 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影响机制分析
2.1 制造业上市公司 R&D 投入基础及现状分析
R&D,英文全称为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国内一般翻译为“研究与开发”或“研究与发展”,简称“研发”。国内外对 R&D 的定义存在多种表述,但主要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定义为主,而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的定义内容则与后者基本一致: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47]。 企业 R&D 投入,即企业财务中的研发费用,具体内容构成各国差异不大,从企业 R&D 活动角度看,R&D 投入即用于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投入,其实质是一种长期投资。财政部 2007 年 9 月发布的《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 号)一文中对“研发费用”的表述为: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48]。企业 R&D 投入主要内容可以归类为如图 2-1 所示。
..........
2.2 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影响机制分析
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可知,影响企业R&D投入的内外部因素众多,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发展水平、行业资本密集度等,内部因素又可分为融资渠道因素和非融资渠道因素。本文在不考虑外部因素的前提下,,控制部分重要非融资渠道因素,重点研究融资渠道因素与 R&D 投入之间关系,以及能够影响融资渠道与R&D 投入之间关系的门限因素,而这些么门限因素来源于那些能够代表企业特质的因素,如总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公司规模等。 企业内源融资的特点能够很好匹配企业 R&D 特征,因而其通常是企业 R&D投入的主要融资来源,其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资金成本两方面影响 R&D 投入。内源融资主要通过企业的留存收益、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表现出来。一方面,内源融资极强的自主性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 R&D 活动高度信息不对称性带来的高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内源融资能够促进企业开展 R&D 前期项目,因为研究阶段成功与否不确定性非常高,尤其是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公司,以至于难以获得外源融资或只能一较高成本获得外源融资。所以,可以初步认为,内源融资比例较高的企业通常能够较多进行 R&D 投入,即两者之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因为内源融资筹资数额小的特点,往往不能满足生产规模和市场不断扩大的资金需求,转而寻求外源资金支持。
.........
第 3 章 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影响门限回归模型构建 ........ 22
3.1 变量的选取及计量 .......... 22
3.2 考虑门限效应的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影响门限回归模型 .... 24
3.3 本章小结 ...... 27
第 4 章 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影响实证分析 .... 28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28
4.2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8
4.3 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影响的 GLS 多元线性回归 ........ 30
4.4 考虑门限效应的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影响门限回归 ........... 31
4.5 结果分析 ...... 39
4.6 本章小结 ...... 43
第 4 章 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影响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 A 股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数据期间为 2008 年至2015 年,指标数据采取均来源于上市公司年度合并财务报告各科目期末数,包括:研发费用,总资产;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固定资产、油气资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股本,资本公积;总负债,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应付款,预付账款;政府补助;营业收入。其中:研发费用取自于财务报表附注与利润表相关信息披露;固定资产等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取自于财务报表附注与资产负债表相关信息披露;股权性质则根据公司属性判定;其他指标数据均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初始数据均通过 wind 资讯数据库提取获得,时间截止 2015 年 12 月 31 日。提取结果共获得 A 股市场 1775 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即研究总体为 1775 家。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需披露上市年份近 2-3 年的财务信息,所以部分 2008年之后上市的公司没有连续的公开数据。因此,初步筛选出 2008 年-2015 年年度财务报告连续披露 R&D 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此外,为研究方便,继续选择连续披露政府补助的公司,最后去除数据异常公司,筛选结果得到 692 家 A 股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具体筛选情况如表 4-1 所示。
........
结 论
本文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与 R&D 投入之间关系,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集中于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研究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政府补助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的影响机制和作用程度;第二个层面在第一个层面基础上,研究了各融资渠道对R&D投入的影响过程中存在的门限效应,重点考察了负债水平、盈利水平、营运能力、公司规模和银行借款占五个门限因素,得到以下两条结论:
(1)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与 R&D 投入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融资渠道对R&D投入的作用效果受那些能够代表企业特质的门限因素影响,具体体现为:内源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作用方向和效果受公司负债水平显著影响;股权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的具有显著负面作用,高盈利水平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股权融资的这种负面作用;债权融资渠道对 R&D 投入的具有显著负面作用但作用效果受公司负债水平的制约,此外,制造业上市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尚未实现“关系型债务可以减缓研究开发活动中的信息和代理问题”的优势;政府补助对 R&D 投入的呈现正反两面作用,只有营运能力良好的公司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补助的激励作用;
(2)在制造业上市公司在选择 R&D 融资渠道中,首先应该采用内源融资渠道,因为受到外界对信息披露的约束和监督较少;其次,在在内源融资不足的条件下,鼓励那些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公司发行债券或扩大商业信用融资,尽量少运用银行借款;再者,盈利水平相对较高的公司迫不得已可以发行股票或增资扩股;最后,站在政府的角度,应该规避那些营运能力差的公司,而更多的资助那些营运能力强的公司,尤其是小型公司和已经有规模效应的大型公司。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46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4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