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古林镇农村房屋“阳光拆迁”案例分析及启示
内容摘要
农村房屋拆迁工作是一项经济性、政策性、群众性强的工作,它牵涉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利益关系,敏感度高,社会关注度高。做好农村房屋拆迁工作,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实践中,农村房屋拆迁面临的群体差异性很大,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村民诉求也千差万别,缺乏合理、合法额的模式供各地参考和借鉴。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以鄞州区古林镇农村房屋拆迁工作为背景,通过实证分析当前拆迁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阳光拆迁模式的经验和做法,并对阳光拆迁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文在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房屋拆迁相关理论,构建了全文基础理论框架。本文重点分析了鄞州区农村房屋拆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鄞州区拆迁过程中,主要存在损害农民切身利益、造成社会矛盾冲突、后续社会保障不到位、影响政府权威和公信力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拆迁各个环节不阳光、拆迁操作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各种历史原因错综复杂等。本文深入分析了古林镇农村房屋“阳光拆迁”模式的主要特征,提出古林镇的“阳光拆迁”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三规范”、“三公开”、“两监督”、“两保障”,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阳光运作贯穿各个环节、采取统筹考虑安排部署、注重权力监督约束制衡等。最后,本文研究了古林镇农村房屋“阳光拆迁”模式的推广应用问题,总结了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科学决策、阳光运作四个方面的经验,,并对“阳光拆迁”模式的优化提升做了分析,提出了该模式推广的推广条件和保障措施。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对“阳光拆迁模式”的成功案例进行借鉴、剖析,进而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使文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基础理论掌握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土地制度相关基础性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使得论文分析偏向于实践性,而理论性相对不强。
关键词:农村房屋拆迁;阳光拆迁;鄞州区古林镇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相关研究概述 2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6
1.3.1研究内容 6
1.3.2研究方法 7
1.4研究重点和难点 8
1.4.1研究重点 8
1.4.2研究难点 8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8
1.5.1创新点 8
1.5.2不足之处 8
2农村房屋拆迁理论分析 9
2.1概念界定 9
2.1.1 拆迁 9
2.1.2 安置 9
2.1.3 补偿 10
2.2 农村房屋的产权及权益分析 10
2.2.1 农村房屋拆迁中的政府权力边界问题 10
2.2.2 农村房屋拆迁中的博弈理论 12
2.2.3 农村房屋拆迁中的政府执行力理论 12
2.3 农村房屋拆迁的类型及补偿模式分析 13
3鄞州区农村房屋拆迁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4
3.1鄞州区拆迁现状 14
3.1.1拆迁进展情况概括 14
3.1.2拆迁政策措施 14
3.2鄞州区拆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5
3.2.1 损害农民切身利益 15
3.2.2 造成社会矛盾冲突 16
3.2.3 后续社会保障不到位 17
3.2.4 影响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17
3.3鄞州区拆迁问题的原因分析 18
3.3.1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 18
3.3.2 拆迁各个环节不阳光 18
3.3.3 拆迁操作不规范 19
3.3.4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20
3.3.5 各种历史原因错综复杂 20
4古林镇农村房屋“阳光拆迁”模式的提出与主要特征 21
4.1古林镇“阳光拆迁”模式的提出与初步实践 21
4.2 “阳光拆迁”模式的主要内容 21
4.2.1 实施“三个规范化” 21
4.2.2 推进“三个公开” 22
4.2.3 强化“两个监督” 23
4.2.4 突出“两个保障机制” 24
4.3“阳光拆迁”模式的主要特征 25
4.3.1 阳光运作贯穿各个环节 25
4.3.2 采取统筹考虑安排部署 25
4.3.3 注重权力监督约束制衡 25
5古林镇农村房屋“阳光拆迁”模式推广应用 27
5.1“阳光拆迁”模式基本经验启示 27
5.1.1坚持以人为本 27
5.1.2 坚持政府主导 27
5.1.3 坚持科学决策 28
5.1.4 坚持阳光运作 28
5.2 “阳光拆迁” 模式优化提升 28
5.2.1“阳光拆迁” 模式的不足之处 28
5.2.2“阳光拆迁” 模式如何改进提升 29
5.3 “阳光拆迁”模式推广应用分析 30
5.3.1 “阳光拆迁”模式推广的条件 30
5.3.2 “阳光拆迁”模式推广的保障措施 31
6 结论与展望 33
6.1 全文总结 33
6.2 未来研究方向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7
1绪论
1.1.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城镇化的时期,大量农村转移人口进入城市,这就面临着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房屋拆迁改变以往房屋居住不集中的现象,从而实现建设用地的集约化高效利用,其中,除了大量拆迁城中村房屋之外,还需要涉及到大量的农村房屋拆迁。可以说,农村房屋拆迁工作是一项经济性、政策性、群众性强的工作,它牵涉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利益关系,敏感度高,社会关注度高。从大的层面来讲,做好农村房屋拆迁工作,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影响着城市化进程,也是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要素。从小的层面来看,做好农村房屋拆迁工作,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2001年出台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7年出台了物权法,2011年又颁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比之下,集体土地上的农村房屋拆迁至今仍缺少专门法律,很多地方都是参照城市房屋拆迁的有关法规的。然而,农村房屋拆迁和城市房屋拆迁存在本质区别,在法律使用上明显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从操作层面来看,城市房屋拆迁经历了大量实践探索,各地的情况也大致相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农村房屋拆迁面临的群体差异性很大,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村民诉求也千差万别,实践中缺乏合理、合法额的模式供各地参考和借鉴。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以鄞州区古林镇农村房屋拆迁工作为背景,通过实证分析当前拆迁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阳光拆迁模式的经验和做法,并对阳光拆迁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
1.1.2 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从理论方面看,当前对于房屋拆迁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城市化、公共利益、物权的保护等方面的理论。因此,立足鄞州区古林镇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做实证性研究,将研究关口下移至拆迁模式的优化和提升,及补偿安置政策的具体制定和落实层面,已成为当前学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重要理论和现实研究课题,无疑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希望对未来学者对农村房屋拆迁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微薄的借鉴。
另一方面,从实践方面看,本研究针对鄞州区农村房屋拆迁模式进行研究,从阳光拆迁模式政策制定、具体执行等多个方面对今后进一步完善鄞州区乃至宁波市农村房屋拆迁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全国其他地区化解拆迁矛盾、提高拆迁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鄞州区古林镇“阳光拆迁”模式相关问题,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重点、研究难点、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章主要是分析农村房屋拆迁相关理论,包括拆迁、安置、补偿的概念界定,农村房屋拆迁中的政府权力边界、博弈理论、政府执行力理论等。第三章主要分析鄞州区农村房屋拆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鄞州区拆迁过程中,主要存在损害农民切身利益、造成社会矛盾冲突、后续社会保障不到位、影响政府权威和公信力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拆迁各个环节不阳光、拆迁操作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各种历史原因错综复杂等。第四章主要是分析古林镇农村房屋“阳光拆迁”模式的主要特征,提出古林镇的“阳光拆迁”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三规范”、“三公开”、“两监督”、“两保障”,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阳光运作贯穿各个环节、采取统筹考虑安排部署、注重权力监督约束制衡等。第五章主要分析了古林镇农村房屋“阳光拆迁”模式的推广应用问题,总结了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科学决策、阳光运作四个方面的经验,并对“阳光拆迁”模式的优化提升做了分析,提出了该模式推广的推广条件和保障措施。第六章为结论部分,主要是总结全文,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编号:246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4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