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3-01 14:54

舒芬太尼是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能强,对呼吸及心血管影响小,麻醉诱导迅速,镇痛维持时间长。瑞芬太尼是超短效阿片类药物,起效迅速,清除快,持续输注半衰期短和输注无蓄积作用。通过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两种药物在胸科手术的麻醉应用,对比麻醉效果,为胸外科手术麻醉用药提供更广泛的临床选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瑞芬太尼是超短效镇痛药物,其消除半衰期短,由于手术时间长,大量使用的情况下,在停止输注10 m in左右后,患者一般都会恢复自主呼吸,对术后苏醒影响不大。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胸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42~65岁,体重44~60 kg;所有患者无严重肝肾疾病,无高血压病史,精神正常。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开通静脉液路,常规多功能参数监护仪监测有创血压(BP)、H R、血氧饱和度(SpO 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 ET CO 2)。药物应用丙泊酚(阿斯利康公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TCI靶控使用Graseby3500型微量泵。A组设定舒芬太尼靶控浓度0.5 ng/ml、B组设定瑞芬太尼靶浓度为6 ng/ml,诱导前开始泵入。两组患者全部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4μg/kg,罗库溴铵0.8 m g/kg诱导麻醉,行双腔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潮气量(VT):8~10 m l/kg,呼吸频率(RR):11次/m in。术中丙泊酚维持镇静,罗库溴铵维持肌松。关胸时A组停止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输注,缝合切口时B组停止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输注。患者有自主呼吸时,给予新斯的明2 m g和阿托品1 m g拮抗残余肌松,待患者意识恢复,呼之睁眼,潮气量达到标准时拔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后1 m in、切皮后5 m in和拔管时M AP、H R变化;手术结束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留室观察时间、首次主诉疼痛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比
B组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在麻醉诱导时比麻醉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麻醉期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靶控瑞芬太尼应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80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靶控舒芬太尼,B组靶控瑞芬太尼,均采用效应室靶控输注。观察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后5 min和拔管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术毕停药后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留室观察时间、首次主诉疼痛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发生率。结果
B组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诱导时心率比麻醉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B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首次主诉疼痛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室观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发生术中知晓。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术后恢复良好,更适合胸外科手术麻醉。

2.2手术结束停药后
B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首次主诉疼痛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留室观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

3讨论


靶控输注(TCI)是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为基础的静脉给药方法,可分为血浆靶控输注和效应室靶控输注。此次选择血浆靶控,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时,临床上推荐的靶控浓度分别为3μg/m l、4 ng/m l,当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时,不仅在药效学上产生协同作用,而且在药效学上产生协同作用,鉴于胸科手术疼痛刺激较强,本研究瑞芬太尼靶控浓度6 ng/m l。瑞芬太尼是μ受体激动药,是超短时阿片类镇痛药,注射后立即起效,持续输注半衰期为4 m in,在体内被组织和血浆中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长时间输注无蓄积,停药后3~5 m in患者可恢复自主呼吸,是靶控输注的最佳药物。舒芬太尼是新型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持续输注半衰期30 m in,患者术毕停药到苏醒时间比较长。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B组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B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首次主诉疼痛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观察,患者苏醒时间平均为8.8 s,与耿志宇等报道的9.2 s接近。舒芬太尼的镇痛效能强,围术期和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变化平稳,拔管出现躁动情况较少,患者术后主诉镇痛的时间比瑞芬太尼有推迟。瑞芬太尼组的患者在苏醒时间和恢复情况明显优于舒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需要提前给予小量舒芬太尼,以弥补瑞芬太尼快速失效效应。两组患者在手术室停留观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靶控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中,麻醉过程平稳,术后恢复良好,更适合胸科手术麻醉。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46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46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