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共同配送下淮安市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01 14:57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意义,目前虽然有很多研究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理论,但是大多数在物流配送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很少有结合城市共同配送理论进行研究,所以本文将选址分配和路径优化问题相结合以表现城市共同配送的特点,通过加入农产品腐烂成本表现配送中农产品的特点,针对这一复杂的问题无法用精确式算法来求最优解,为了更有效快捷的解决问题,设计了针对本文模型的有效算法。因而本文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的理论研究与方法研究,这是其存在的理论上的意义。

其次,在实践应用方面也是有较大意义的。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好坏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作用至关重要,农产品物流发展进程不仅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影响着全国农民的根本利益,进而对整个农业发展是否能够实现产业化产生影响。相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蔬菜等易腐食品的总产量大约在 10 亿吨左右,但是在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上,相关易腐农产品的毁损竟在 25%和 30%之间,大约会每年形成 1.3 亿吨蔬果的严重浪费,占总产值超过 10%,估算损失在 92.5 亿美元左右,我国的蔬果损耗量目前占据世界首位。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落后对食品资源的损失,对消费者食用质量、安全和成本影响显著。 

本文研究的是淮安市的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之所以选址淮安市,是因为淮安是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全市都十分关注和支持农民、农业以及农村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三农”发展氛围。淮安市每年农产品的产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建设农产品共同配送物流系统,有利于优化农业发展;有利于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有利于减少农产品因流通环节过程而造成的损耗;也有利于全市农产品更好的供给。结合农产品企业和城市配送企业积极开展以“集中存储、统一库管、按需配送、计划运输”为主要特征的共同配送,提高共同配送在农产品配送业务中的比重,大力推进以集约型规范化配送为主导的配送模式的发展。因此,建设农产品城市共同配送系统有深远意义。

.........................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文章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简要介绍了研究的框架结构和文章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共同配送的发展,分别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的不同方向;接着阐述国内外代表性学者对于选址模型和方法的研究;然后阐述了国内外研究带路径优化的选址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最后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行业,农产品物流配送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另外,在本文的文献综述中主要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共同配送、选址、带路径优化选址以及农产品物流配送研究的差异之处。

第三章为论文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关于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方面的理论,首先介绍了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作用有降低经济成本和提高配送的服务水平等;其次考虑了选址的经济性、适应性、协调性以及战略性等原则;接着阐述了农产品选址时具有与其他货物配送的自身属性的不同以及流动方向、节点分布情况和增值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然后分析了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等自然条件约束、需求等运营环境影响以及交通等外部条件的影响。此外还介绍了定性与定量的选址方法和常用的 P-中值和最大覆盖两种离散型选址模型。

第四章为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淮安市清河区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备选地址进行初步筛选,首先邀请相关熟悉该区域情况的专家给出了 8 个有可能性的备选地址,然后建立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详细介绍灰色综合评价法的运算过程,之后请 8 位专家对于 8 个候选地址进行打分,最后根据专家的打分以及上述的方法进行计算,对结果进行排序,留下得分较高的几个备选地址。

第五章为建立模型,本文的研究模型是共同配送条件下考虑路径优化的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首先对该问题进行描述,然后提出了本文中模型的若干假设,接着构建考虑路径优化的选址模型,并在总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函数中加入了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腐蚀成本来表现农产品配送的特点,最后对所建模型的目标函数以及相关约束条件进行解释。

第六章为淮安市清河区配送中心选址研究,首先对淮安市清河区的相关选址背景进行介绍,给出了需求量、距离以及其他相关的参数值,然后介绍了本文用来解决模型的遗传算法的算法设计的步骤,最后运用 MATLAB 软件解出具体的结果。

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共同配送文献综述

2.1.1 国外共同配送研究综述

(1)共同配送发展综述

共同配送的发展始于日本,二战后日本不断发展工业使得其经济情况逐渐变好,此时不断增加的产品和消费需求使得这个小小岛国的交通陷入混乱、道路状况日趋拥挤,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交通日益受阻使得正常的配送活动越来越难展开,同时一些独立配送的中小企业不仅配送成本高且配送效率低下。此时,为了减缓交通压力、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许多企业联合起来对货物实施共同配送,由之前各个企业负责对自身客户进行配送服务改成同一条线路上的客户由某一运输企业用一辆车统一安排实施配送服务。在日本之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相继使用共同配送的方式组织货物配送服务,均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2)共同配送的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共同配送的研究大多引用案例分析,以及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角度对共同配送进行探索,从而说明实施共同配送能带来哪些优势。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汤浅和夫(1986)认为共同配送是现阶段较先进的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是一个公司改变当前的物流实施方案,由公司单独配送改为与其他公司联合配送,使得物流运输更加合理化。实施共同配送主要是为了集中配送货物的配送量,以此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同时他还运用十三家唱片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各家唱片公司联合运输,采取共同配送后车辆的使用率减少了近 40%左右,同时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装载率,比起没有进行共同配送时各个唱片公司各自为政时卡车装载率均在 50%以下的时期,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并且减缓了交通拥堵的压力。

Tanjguchi(2001)等运用市场调查发放问卷的方法对企业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企业愿意采取共同配送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物流总成本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另外还包括一些减缓交通压力、减少车辆使用量、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等因素。Kohler(1999)在分析德国 Kaeesl 市共同配送系统运行效用时发现,采用共同配送可以有效减少该市货车的数量,可以减少车辆出行的次数和车辆的使用率,从而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双重效益。Hayashi Katsuhiko(2003)等通过对企业调查指出,,实施共同配送是企业可以做到的有效减轻环境污染的十大行为之一,且是有效权衡企业行为和社会效益之后的行动。Crainic et al (2007)指出之所以会考虑共同配送这种模式,是因为城市内因配送服务而带来的车辆数不断增长,且在可预计的时间内持续增长。A Kazemid et al(2009)指出共同配送不仅能使企业长期享受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带动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效率,证实了它是一种有效解配送规划的手段。

......................


2.2 配送中心选址文献综述

2.2.1 国外配送中心选址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研究始于二战后的美国,时至今日关于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有很多有实用价值的配送中心选址的模型和方法可供借鉴。

①  就研究的起源来说,Weber(1909)是最早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的,他最早是研究单设施(即单个仓库位置)的选址问题,其目的是使得仓库和其所需配送的客户之间的距离之和最小,从而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物料成本,在 Weber 之后陆续有 Miehle 和 Wesolowsky(1993)17等学者对他的选址理论进行了改进研究。

②  就离散型选址来说,Aiken(1985)在研究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时提出了动态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0-1 整数规划模型等几种离散型选址模型,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几种模型可知这几个模型都是以实现选取设施的总费用最少为目的,其不同之处在于不同规划模型选择的目标函数的形式和约束条件以及解决问题所用方法。

③  就连续型选址来说,Weiszfeld(1937)提出了连续型选址模型,连续型选址模型主要有重心法,该方法是在平面上任意选址一点,不定特定的备选地址,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常常要考虑选中地点建设配送中心的可行性。

④  就定性方法选址来说,Chen-Tung  Chen(2001)在研究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时,结合相关的案例提出了一种定性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由于相关决策数据的模糊性和难以量化使得在运用数学模型时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解,因而引入了模糊数学的思想,全面分析影响选址的各因素。

此外还有很多学者在配送中心选址时加入一些自身考虑的因素,比如,Owensh(1998)等构建选址模型是充分考虑了配送过程中动态特性和需求信息的随机变动性;Siddhartha(2002)引入各种费用(存货、订货、运输等)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多设施选址模型;Vlachopulou(2001)在配送中心选址时引入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


第三章  相关理论概述 ................ 16

3.1 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理论 ................ 16

3.1.1 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作用 ........... 16

3.1.2 选址的原则 .................. 17

第四章  淮安市清河区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备选地址初选............. 24

4.1 初步确定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地点 ...... 25

4.2 构建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评价指标体系 .................. 25

第五章  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模型 ................ 39

5.1 问题描述 .................. 39

5.2 模型基本假设 ..................... 39


第六章   淮安市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


6.1 淮安市选址背景介绍

淮安市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主要以淮安市中心城区清河区空间范围为例,需求点选取清河区内农贸市场,据调查了解清河区内共有农贸市场 20 个即有 20 个需求点(即 N=1,2,...,20),其中1N :表示新港农贸市场;2N :表示青年路农贸市场;3N :表示富强农贸市场;4N :表示大治路农贸市场;5N :表示丰登路农贸市场;6N :表示淮西路农贸市场;7N :表示大同路农贸市场;8N :表示跃进农贸市场;9N :表示上海路农贸市场;10N :表示淮海东路农贸市场;11N :表示和平路农贸市场;12N :表示水韵天成农贸市场;13N :表示合肥路农贸市场;14N :表示深圳路农贸市场;15N :表示珠海路农贸市场;16N :表示宏都农贸市场;17N :表示清新花苑农贸市场;18N :表示老坝农贸市场;19N :表示南方花园农贸市场;20N :表示徐杨农贸市场。

淮安市清河区地形以及各需求点分布见图 6.1;各需求点之间的距离见表6.1;对于各需求点的需求量本文主要考虑蔬菜类农产品的需求量以及其可接收货物时间区域,具体见表 6.2。

共同配送下淮安市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论文以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离散的选址模型。论文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特点、选址的原则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淮安市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进行选址,在模型建立完成之后,运用遗传算法和 MATLAB 软件进行求解,得出可供决策者进行参考的结果,对于其他地区城市的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结论如下:

(1)查阅了大量关于共同配送、配送中心选址、农产品物流配送以及选址分配—路径优化方面的文献,提炼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些方面所提出的代表性、有意义且广为认同的观点,在充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还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性,总体来讲国外各方面的研究均领先于国内,但是国内学者近年来也奋起直追,也提出很多独创性观点。

(2)对备选配送中心进行初步筛选,邀请专家学者根据淮安市清河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给出符合选址条件的若干候选地址,然后构建两层级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选址评价指标体系,邀请数位专家根据指标体系打分,最后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最初给定的地址进行筛选,留下方案较优的作为离散模型的备选地址。

(3)构建选址的离散模型,论文中将选址问题归结为总成本最小化问题,在建立模型时加入了农产品的腐烂成本以表现农产品配送的特点,另外加入了路径优化、需求点的分配以及配送的先后来表现共同配送的特点。

(4)进行实例分析,论文以淮安市清河区农产品需求实际和经济发展为背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数据资料,运用于论文中所建立的离散模型,进行了一阶段的算法设计,并运用 MATLAB 软件和遗传算法设计选出适合于当地的最佳选址和路径优化方案。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246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246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f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