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中国对德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7 15:15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资本流动的国际化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开始快速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对外直接投资也开始快速增长,尤其是对德国的直接投资。整篇文章的写作都以该大背景为前提,具体如下:

一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大幅上升,在全球对外投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2015 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4 年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 4680 亿美元,较 2013 年上升 23%,对外投资总量占全球对外投资总量的 1/3 以上,而这一比重 2007 年前仅为 13%。因此,对发展中国对外投资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向发达国家投资的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自 2003 年中国有关部门权威发布年度数据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投资规模从可忽略不计飚升到 2015 年的1180.2 亿美元,连续实现 13 年增长,年均增速高达 43%。尤其是 2014 年,与全球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大幅减少相比,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实现了大幅增长,投资额高达 238.3 亿美元,增幅 72.3%。而在未来五年,预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将保持 10%以上,中国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将越来越显著,中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将备受瞩目,因此,本选题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热点问题的产物。

三是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对德直接投资流量在金融危机及前期一直保持在 2 亿美元左右,但 2009 年之后开始快速增长。从2009年的1.79亿美元直接飙升为2010年的4.1亿美元,增长率达129%,2011、2012、2013 年增长量分别在 1 亿美元、3 亿美元、1 亿美元以上,截至 2014 年末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存量达 57.86 亿美元。据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将达到 20 亿美元。该趋势是本选题的直接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德国在中国投资欧洲历程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开始快速增长,德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不容小觑,为此本文希望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对德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特征有更深一步的认识,通过对中国在德直接投资给中德双边贸易规模、中国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在德直接投资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及产生该影响的原因进行说明,力争对中国向德国直接投资的研究、向其他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在对外直接投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关注更多的是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而有关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经济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才刚刚开始,因此本文的写作,是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领域资料的补充,是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以具体国家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的资料的充实。

实践意义:中德建交 40 多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德国在中国对外投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企业可能在未来会继续扩大对德国的直接投资,于此同时,德国政府也鼓励国外投资者来德投资。因此,本文关于中国对德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分析,将对中国企业投资德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国家投资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相关理论

一般来说,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指标主要有对外贸易、就业率、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国际收支等。本章限于篇幅,及所需探讨实证研究对象,将从对外贸易、技术水平及产业结构三方面阐述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相关理论,并对影响路径进行分析,从而为整个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1.1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贸易效应

2.1.1.1  理论回顾

(1)投资与贸易替代论。以蒙代尔(Mundell)、维农(Vernon)等人为代表。1957 年,蒙代尔提出了著名的投资贸易替代论,该理论认为在严格的 H—O 假设条件下,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因为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一国对外贸易往往容易受贸易壁垒阻碍,但对外直接投资却能够很好的规避贸易壁垒,进而替代对外贸易,因此就出现了“贸易替代型对外直接投资”。该理论的框架堪称完美,论证推理严密,但它的成立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假设,而在现实中,虽然对外直接投资对对外贸易的替代现象确实存在,但其替代程度却跟蒙代尔理论中的相差甚远。为此,维农在其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发展,他认为这种替代是企业基于产品的不同阶段进行的策略选择。 

(2)投资与贸易互补论。以帕维斯(Purbis)、小岛清(Kojima)等人为代表。这种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呈现出的是互补关系,也就是“贸易互补型对外直接投资”。帕维斯(1972)在蒙代尔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放宽假设条件,并假定两国生产函数不同,得出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互补论。小岛清(1978)对帕维斯的观点做了进一步扩展,他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本国比较优势小或已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通过产业转移,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新技术的开发上,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 

........................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文献综述

2.2.1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研究

2.2.1.1  对外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国外相关研究:

一类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起阻碍作用。如前所述,Mundell(1957)在H-O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贸易投资替代论,认为如果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那么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对此,Adler 和Stevens(1974)将 1966 年美国在德国、日本、加拿大的子公司生产额与其出口额作了比较分析,发现海外子公司的销售与母公司的出口额负相关,二者之间呈替代关系。这一观点在 Falk 和 Hake(2008)研究 1973-2004 年 7 个欧盟成员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关系时再一次得到了证实,他发现出口是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的原因,但反向关系并不成立。

另一类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起促进作用。日本学者 kojima(1978)在其代表作《对外直接投资论》中提出了贸易投资互补论,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Joshua Aizenmana 和 Ilan Noy(2006)运用207 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的相关系数为正,且前者对后者的效应大于后者对前者的效应。Mitze 和 Alecke(2009)对德国与欧盟 27 个成员国之间贸易与投资的研究发现,德国对欧盟成员国的投资与出口贸易呈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Keller(2010)、Qiang(2013)的研究结果均支持上述观点。

再有一类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的作用不确定。Bin Jane Liu(2005)认为虽然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之间的关系探讨已久,但二者的关系却并不确定,并且他怀疑国内、外生产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渠道是造成该结果的重要因素。而Jung Soo Seo 和 Chung-Sok Suh(2006)、Yongchang(2012)的研究却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的作用受投资流、存量的影响,其中投资流量对出口起促进作用,而投资存量对于进出口的作用却因国而异。同样,Goh 和 Tham(2013)的研究也发现二者关系并不确定。

........................


第 3 章 中国对德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 18

3.1 中国对德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 18

3.1.1 早期中国对德直接投资 ................ 18 

3.1.2世纪以来中国对德直接投资............... 21

第 4 章 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对中德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 ...... 32

4.1 中德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 32

4.1.1 中德双边贸易在两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 33

4.1.2 中德双边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 ............ 36

第 5 章 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对中国科技进步的影响 ......... 48

5.1 中德科技水平比较分析 .................. 48

5.1.1 基础科技活动比较 ...................... 48


第6章  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国的产业结构既反应了该国以前经济增长的水平,同时也是该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石,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宽国际市场领域的重要因素,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将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章将以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中国三次产业贡献率的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对德直接投资给中国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


6.1  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1978 年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正朝着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第二产业一直稳居主导地位,占比相对稳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了较大的变化,具体如图 6.1 所示。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中国对德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分析

.......................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快速崛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为背景,在中国对德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对中国在德直接投资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结论与建议部分主要有以下几点:


7.1  结论

1.中国对德直接投资规模、项目数量仍然比较小。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 21 世纪以后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虽然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已有了 2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且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总体上看,中国对德直接投资规模、项目数量仍然偏小,投资方式仍以绿地投资为主,对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不断扩大,投资区位选择上受高技术、投资政策的吸引,开始以北部、中部、西部为主向南部、东部扩散,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尚处于初始阶段,发展潜力无限。

2. 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与中国向德国的出口互为促进作用。

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与中国向德国的出口表现为显著的协整关系,这说明,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与中国向德国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回归方程系数表明,中国对德直接投资每增加 1%,中国对德国的出口额就会增加 0.5%。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与中国向德出口互为格兰杰原因,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与中国向德出口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3. 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与中国自德国的进口互为促进作用。

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与中国自德国进口表现为显著的协整关系,这说明,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与中国自德国进口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回归方程系数表明,中国对德直接投资每增加 1%,中国从德国的进口额就会增加 0.8%。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与中国自德进口互为格兰杰原因,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与中国自德国进口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13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13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