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吸纳效率的实证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城镇化是当今中国备受关注的话题,它不仅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关乎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切身利益。我国城镇化建设起步较晚,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逐年增快。截止 2014 年底,以人口指标来衡量,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4.77%,相比于 1978 年的 17.92%,增长了 36.8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任务仍然艰巨。过去几十年,在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城镇化发展规划不合理,盲目的建城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巨大,大城市人口剧增还带来了诸多的城市病。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不利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使得其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再加之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不稳定等因素,要缩小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差距,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更加需要贯彻城镇化的宗旨理念,根据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切实做好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走具有新疆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城镇化,就是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农村社会构建与城市相似、逐渐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从全国来看,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虽相比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所回落,但转移数量仍然较大。对于城市来说,大量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于农村来说,同样的土地由更少的人进行耕种,提高了单位劳动力效率,同时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家庭增加了收入。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数量虽然较大,但城镇化发展速度却与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不相匹配。农村劳动力应如何合理的流动,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向互动作用如何,对新疆经济又有何影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本文的研究综述从两个方面进行归纳阐述,即城镇化角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角度。从城镇化的角度来说,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人口、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来说,有关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丰富。由于城镇化一词带有中国特色,在国外的研究中,将其表述为城市化。因此,在下文对国外研究的分析中,将城市化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关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Brantley Liddle(2013)结合两种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发展存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能够加速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加快,也能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然而,MingxingChen, Hua Zhang, Weidong Liu(2014)[2]等人采用过去三十年全球的截面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结果显示,一个国家人均 GDP的高低,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但经济增长并不是影响城市化的因素,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最后得出结论,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化并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其次,关于城市化动因的研究。CHIEW PING YEW(2012)[3]认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是由政府主导的,并且全国的城镇化发展热潮依然正在升温。政府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完成地方业绩,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吸引投资的政绩工程,而并不完全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建设适宜人类生活的城市。Julia Zinkina 和 Andrey Korotayev(2013)[4]分析了埃及城市化的动因,发现城市人口停止增长但埃及经济却出现了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再者,关于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之后,如何继续发展的研究。Hans ThorAndersen, Lasse Moller-Jensen 和 Sten Engelstoft(2011)[5]以丹麦为例,认为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 85%之后,已经不能再使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应通过一个替代的概念演示接下来城市的增长格局。在增加流动性和改进劳动力市场上对政策理论进行创新,尤其是对不同产业在生产和服务上的转型,会成为今后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及城镇化发展政策的重要工具。
........
2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本文的理论及概念均从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两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生产建设兵团,也是新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所取数据及概念界定,均包括兵团在内,不再单独对兵团进行分析。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概述。
2.1 理论基础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某一区域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农村不断发展转化为城镇的过程。在城镇化过程中,技术落后的传统部门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部门、现代化的服务业,传统部门则通过引进技术,提高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为城镇化提供保障。从经济角度看,城镇化是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提高的最终目标。从社会层面讲,城镇化改变了社会人口的结构和分布状态,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变了各产业间的发展状态。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经济水平、人口素质、社会健全程度等多方面综合的体现,也是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阶段。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支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高水平的城镇化又会为工业化创造条件,推动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进程,两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虽然两者关系密切,但如果没有协调一致的发展,例如工业发展跟不上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就无法为城镇化提供后备资源,就会影响城镇化的建设。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中,出现了人口拥挤、交通困难等各种城市病,不但影响了城镇化的建设,也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保障社会健康良性的发展,必须保证稳健的城镇化建设,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保证两者步调一致,协调发展,避免两者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城镇化是一个过程,在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可将其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相关的研究分析总结来看,城镇化的第一阶段是城镇化,在此时期,经济和社会相比之前得到了显著发展,城市中企业逐渐增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将农村劳动力吸纳到城镇的企业中就业,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第二阶段是郊区城镇化,城市的发展辐射到了郊区,促进了郊区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郊区的就业机会。由于城市中心人口承载压力过大,郊区土地相对廉价,可更好地与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相互配置,郊区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人口向郊区转移。第三阶段是逆城镇化阶段,人口的移动开始出现逆转,即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具体来说,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萌芽期时,富人为了享受生活,移出城市转入郊区;形成期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产阶级开始迁入农村地区;发展期时,城市产业向郊区转移,郊区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更加健全;成熟期时,郊区拥有了城市的各种功能,完成的转化为了城市。第四阶段是再城镇化阶段,是在逆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通过政府干预,相关部门积极调整产业政策、治理城市病等措施,再次吸引人口向城市流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内涵,即出现了所谓的再城镇化。
........
2.2 概念界定
其次,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由于本文侧重于研究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效率,因此,对以下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城镇化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农村转化为城市,或者城市规模扩张,而是要实现城镇的科学高效生产、增强和丰富城镇的功能、提高城镇社会文化素质、丰富人们的生活等,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城镇经济水平,把城市建设成适宜人类生活居住的多功能载体。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城镇化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核心,越来越注重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同时,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为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而不断努力。尤其是自 2012 年提出新型城镇化以来,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城镇化的建设中,力图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镇化发展水平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城镇化发展所达到的规模、层次、速度和水准,它既可以是一个绝对数,表现为总量指标,也可以是指数,表现为相对指标。在本文中,通过选取多个指标测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相对指数形式来表示某一区域城镇化水平的高低。
.........
3 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17
3.1 城镇化发展现状............17
3.1.1 全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17
3.1.2 新疆城镇化发展现状.......... 22
3.2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25
4 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29
4.1 城镇化评估指标选取.............29
4.2 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模型构建.......... 30
4.3 数据来源及处理...........31
4.4 新疆整体城镇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结果.......... 31
4.5 新疆主要地州城镇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结果............ 33
5 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吸纳效率的实证分析......35
5.1 基于 DEA 方法建立 BCC 模型.......... 35
5.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35
5.3 实证分析结果.....35
5 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吸纳效率的实证分析
以第四章测量的新疆及各地州城镇化发展指数为基础,结合 2009-2014 年新疆及各地州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对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吸纳农村劳动力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5.1 基于 DEA 方法建立 BCC 模型
DEA 的中文全称为数据包络分析法,通常用来测量一些决策部门的生产效率。常用的 DEA 模型有 CCR、BCC、ST 等,本文采用 BCC 模型,衡量不同规模报酬状态下的相对效率值。城镇规模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CC 为了能够更准确的测量决策部门的生产效率,在 CCR 模型中引入了规模报酬概念,这样就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吸纳效率进行评价。所以,本文为了使研究的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在分析模型中选取了 BCC 模型。本文采用 BCC 模型评价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效率,被评价的决策单元为新疆整体及选取的 7 个地州。本文将第四章测量的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作为投入因素,即 BCC 模型的输入指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作为模型的产出因素,即BCC 模型的输出指标。将以上概念具体化为如下数量指标:输出指标选取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输入指标为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在数据的选择上,由于统计年鉴中个别指标某些年份的数据并不全面,无法准确的划分城镇每年劳动力来源和数量。因此,为了保持数据统计口径一致,本文将每年城镇人口的增加量等同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
.........
结论
结合本文第四章与第五章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从 4.4 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逐渐减小,人口素质与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对城镇化的影响逐渐增大。两者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态势。也就是说,目前新疆城镇化建设相比于以前年份,对经济的依赖性降低,社会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人口素质与生活水平指数所占权重逐步增大,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增大,表明城镇化发展越来越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引进高水平人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环境质量指数所占权重 2014 年增长幅度明显,表明环境质量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影响骤增,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会转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2) 从 4.4 的分析可以看出,四个一级评价指标中,除环境质量指数 2013、2014 年有所回落外,其余指标 2009-2014 年均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这意味着经过六年的发展,新疆整体经济、社会、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以及环境质量都有了大的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明显。
(3) 从 4.4 的分析可以看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镇化发展指数 2012-2014年逐年下降,阿克苏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和田地区,2014 年城镇化发展指数相比 2013 年有所回落,其余年份各地州城镇化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较快上升趋势,各地州城镇化发展指数差距不大。
(4) 从 5.3 的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综合效率为 1,说明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处于 DEA 生产前沿上,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达到相对有效状态。但从劳动力转移的绝对数量上来看,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并不多。以 2014 年为例,新疆城镇新增人口为 51.98 万人,全国平均城镇新增人口为 58.22 万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言之,新疆处于低水平相对效率最优状态。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13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1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