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研究生心理适应的横向与纵向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5:23

1 引言

研究生是整个教育链较高层次的群体,是教育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中的核心力量。近年来,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生扩招,但数量上的增加引起了人们对质量上的担忧。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北大女跳楼事件等一系列高等院校惨案,让我们再一次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忧虑。多数学者指出,研究生的心理症状水平不容乐观(毛富强等,2000;李梅,2002;史清敏,2002;黄慧兰,2009;周笑平,朱锦士,2010),,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研究生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部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龚惠春,2011;郝璐,2012)。另一方面,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积极心理品质对发挥个体潜能和提高心理素质所起的作用。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对研究生的心理症状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一次横向与纵向调查,以全方位了解研究生的心理症状和主观幸福感状况。
....


2 文献综述


2.1 心理症状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与发展使得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更加全面与深化,但依旧没有一个明确且统一的定义。崔红和王登峰(2007)认为“心理健康由心身症状的缺失、行为抑制的降低、自我和谐水平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等四个不同的水构成”,更进一步指出,“心理健康是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会环境的和谐所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包括不存在心身症状和存在积极的心理品质两个方面”(王登峰&崔红,2003)。童辉杰(2010)认为心理健康并非仅仅没有心理疾病,它是一种生命的风格,既是一种良好、完善的适应状态,也是一种健康人格特质,更是良好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双素模型(The Dual-FactorModel of Mental Health)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完全状态,主张将个体的积极心理健康状态与消极心理健康状态(心理病理症状)同时考察,并指出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个体的完全心理健康,即不仅没有心理病理的症状,如焦虑、抑郁,还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乐观的状态(Greenspoon&Saklofske,2001; Keyes&Lopez, 2005;Suldo, et al., 2008;王鑫强&张大均,2011)。

2.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主观幸福感

2004 年,Diener 继而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多层次结构模型,他将主观幸福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第二层包括一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第三层是对第二层的具体化,如一般生活满意度包括对过去生活的评价等,积极情感包括高兴等,消极情感包括生气等(Diener,2004)。国内研究者将这一观点综合,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1)认知评价,即将生活的诸多方面作为整体来评定自己的满意程度;(2)积极情绪,如愉快、高兴、兴奋、振奋等情绪体验;(3)消极情绪,如难过、负罪感、羞愧、压力等情感体验,但不包括重性情感障碍和神经症。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整体性满意程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则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就越强。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12

3.1 问题提出 ................12
3.2 研究意义 ..................12
3.2.1 理论意义.............12
3.2.2 实践意义...............13
4 研究一 研究生心理症状和主观幸福感的横向调查........14
4.1 研究目的 ...................14
4.2 研究假设 ..............14
4.3 研究方法 ...............14

4.4 研究结果 .................16

4.5 研究小结 ...............22

5 研究二 研究生心理症状和主观幸福感的纵向追踪...............24
5.1 研究目的 ............24
5.2 研究假设 ........24
5.3 研究方法 ...............24

5.4 研究结果 ............26

5.5 研究小结 ..................29


6 讨论


6.1 研究生心理症状和主观幸福感的横向调查

本研究显示,所调查群体中有 46 位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阳性筛检率为 10.24%,此比例低于其他类似研究结果,也低于国内高校同量表所测的青年组检出率(黄永飞,康辉斌,2009;龚惠春,2011;谢晓庆等,2014),说明研究生的心理症状水平总体来看是好的。但这一结果与多数研究者认为的研究生心理症状情况不容乐观的结果不一致(毛富强等,2000;李梅,2002;史清敏,2002;黄慧兰,2009;周笑平,朱锦士,2010)。可能原因是,一方面,媒体对个别研究生心理问题事件的过度报道,加速了“蝴蝶效应”,引发了大家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担忧和恐慌,误以为研究生心理症状非常不乐观;另一方面,某些研究者趋之若鹜,为了发表文章,使其研究多呈现阳性结果。

研究生心理适应的横向与纵向调查研究


6.2 研究生心理症状和主观幸福感的纵向追踪

以往有研究显示研究生新生的心理症状得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李梅,2002),但本研究的追踪监测结果发现从 T1(2015 年 9 月)到 T3(2016 年 9 月)这 12 个月时间里研究生的心理症状和主观幸福感呈现愈来愈好的趋势。具体表现为 T1和 T2的心理症状得分显著高于 T3,T3时点的心理症状得分最低;主观幸福感方面,积极情感呈现上升趋势。与李梅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首先,李梅的研究是连续三年对不同研究生进行纵向比较,而本研究是对同一研究生群体进行时间纵向比较;其次,研究对象不同,李梅的研究只针对研一新生,而本研究的对象包括研一、研二和研三。本研究的结果说明随着研究生在校时长的增加,其心理症状愈来愈少,主观幸福感愈来愈高,大学校园具有“治愈”心理的作用。从季节角度讲,冬、春季是抑郁症、躁狂症高发期,T2时值季节性心理问题突发时期,心理症状的分数本应会升高,但结果显示 T2与 T1的数值相当。T3与 T1相比,经过一年大学校园的洗礼,研究生们在这个小社会中逐步学会调试心理,控制自我,并积极有效地掌握各种方法抵御不良情绪,心理健康程度得到有效改善。高校在开学初进行始业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临近毕业时提供就业指导等是十分必要的。
...


7 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生的心理症状水平总体良好,但少数研究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强迫、抑郁和人际敏感在研究生群体中最为常见。(2)与大学生相比,研究生的心理症状、主观幸福感的亚维度-整体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都较好,但整体生活满意度较低;与成人群体相比,两者各有特点,即研究生的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成人群体,但躯体化、敌对和偏执得分显著低于成人,在恐怖因子上两者差异不显著。(3)不同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症状和主观幸福感现状存在显著差异。男研究生的心理症状得分低于女研究生;研究生的心理症状得分和消极情感得分随年级升高呈“”型特征,研二学生的状况最好;学过心理健康课程的研究生心理症状和主观幸福感状况都好于未学过心理健康课程的研究生;同专业研究生的心理症状得分低于跨专业研究生;恋爱中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单身研究生;农村生源研究生的心理症状和主观幸福感好于城镇生源研究生。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13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13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7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