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操作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现状与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7-04-17 15:56
(一)以“人才兴机”为理念,强化培训的组织领导性
培训工作需与新形势下的农机发展相结合,在满足快速、改善、提质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农机操作的实际需求。农机部门应在统一组织的基础上,充分与各地方院校、生产企业合作,统筹规划农机人才建设队伍。
(二)完善农机培养体系
农机操作人员培养不仅涉足的内容较多,且训练量大要求较高。这直接受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的制约,因此,加强培训的直观性、示范性及实效性十分重要。要将枯燥的讲解与现场演示相结合,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室内教育+室外教育”模式。通过灵活新颖的授课模式,系统培养操作人员的动手能力。可通过“先简单讲解+现场演示+现场操作+理论讲解”这一倒置的方法进行培训。还需归纳培训内容和方法,最终形成应用性较强的农机培训体系。
(三)加强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农机操作是系统而全面的教育过程,单纯依靠农机部门很难实现。在这个培训过程中,需多方组织、协同作战才能将政府、合作组织、农机生产企业、地方院校有机组织到一起。同时,还需有足够的财政支付、社会保障及金融等对口单位扶植,通过齐抓共管提升农机人员的整体水平。
(四)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农机培训需做好外围宣传工作,通过长期宣传取得相关人员的认可和支持,最终让更多人员自觉参与到培训工作中。宣传工作应树立农机致富典型,这样才能让培训人员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培训的作用和效果。
四、结语
就人员培养来看,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农机操作人员培训是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性工程。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并在有效宣传下通力合作做好培训工作,最终推动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农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科技进步与提升劳动者素质。为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必须通过强化农机化教育才能实现。基于此,结合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固安县分学校及本地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农机从业人员的现状、问题,并就后期培养模式加以探讨。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13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1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