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贵州省吸引FDI 存在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5:59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扩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更步上了一个新台阶,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出现这样的好局势可以说国际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越了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技术转让的发展速度,并在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可以用该国家参与国 际直接投 资的程度来 具体衡量。外商 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FDI,下外商直接投资都简称 FDI)已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跨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发展的根本手段。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越来越受欢迎、地位日益升高,促进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4 年,我国实际利用 FDI 金额 1195.6 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 1.7%。对中国进行投资的国家(地区)中,名前十位实际投入的外资总额为 1125.9 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 FDI 的 94.2%,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2.7 个百分点。我国的外资流向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然而,尽管中国的 FDI 在逐步由东向西转移,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切都起步晚,对于引用 FDI 还不具备相当完备的条件,其像贵州省这种地势偏僻落后的省份要想吸引外资更是障碍重重。贵州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份之一,相较于东部发达的省份,引和利用外商直接的数量甚少, 2012 年,省上下围绕着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一主基调,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贵州省外 FDI 能够快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一年里,贵州省全年实际利用 FDI 金额 10.46 亿美元,同比增长 55.4%;2013 年,州省引进 FDI 的项目总共 75 个,合同金额为 11.8 亿美元,国际利用 FDI 金额为 15.26 亿美元,比去年增长 45.9%; 2014 年,贵州省实际利用 FDI 金额为 20.7 亿美元,第一次突破了 20 亿美元, 2013 年增长 35.4%。

......................


1.2 研究的方法、思路

1.2.1 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的方法:本篇论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角度的系统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广泛阅读世界各国(地区)及我国各省(市)吸引 FDI 相关的文献资料,详细深入地了解课题,扩展思维,时对与文章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并做总结和归纳。

(2)实证研究法

选定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贵州省吸引 FDI 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目的是为了找出贵州省吸引 FDI 存在的障碍具体有哪些。

(3)其他方法

运用数据检索等等方法来搜集相关数据,把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来分析贵州省吸引 FDI 的现状,结出阻碍贵州省吸引FDI 的障碍,从而使贵州省相关政府部门能对症下药, 使FDI 能顺利带动贵州经济发展。

........................


2 FDI 的相关研究综述及其理论分析


2.1 FDI 含义的界定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主体通过把自身拥有的资本,以跨国经营的方式实现价值的增值。外商直接投资又可以称为海外投资或者外国投资。余劲松在《国际投资法》一书中提到,国际直接投资是指在海外进行直接经营的投资者对该企业拥有经营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投资;陈安在他的《国际投资法》说,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私人(包括法人、自然人)通过有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外国企业进行投资,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其投资企业、且以营利为最终目的的活动;新加坡学者 M.索纳拉扎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从一国向另一国转移,最终实现该财产的增值。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本篇文章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 Fund,简称 IMF)的定义,据 IMF 的定义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由一国的企业(该企业可以是母公司,或是是直接的投资者),国外的其他企业或子公司或国外分支机构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投资。由于我国的 FDI 不仅仅有外国投资者的投资,还有我国港澳台地区投资者的投资。所以,篇文章统一采用外商直接投资这种说法。

......................


2.2 FDI 的相关理论分析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有以产业组织学说和以国际贸易学说为基础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包括市场内部化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寡占反应理论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第二种类型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本篇文章所用到的理论主要是以下三种:

2.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弗大学的教授维农(R.Vernon), 1966 年发表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这篇论文,该论文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对 FDI 的动因有了另一种解释,为如果跨国公司拥有知识资产这样的优势,就拥有创造新产品的能力,后保持和利用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技术优势,获取新产品的创新利润。但是,所谓新技术是不断发展更新的,于竞争中的跨国公司,一旦让这些新技术上市就会引来其他竞争者的仿制,从研制——成熟——标准化这一过程是每一个新产品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我国公司只有将自身拥有的技术优势和企业选定的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结合起来,方可产生直接投资,获得利润。该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新产品的创新阶段,一阶段新产品一般会向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出口;其次是产品的成熟阶段,新的产品被模仿,失去了原有的垄断优势,此若继续选择在当地进行直接投资,该要规模优势来保证投资收益;最后是产品的标准化阶段,品在技术和规模上不再能保证投资者的利润时,资者的目标会转向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主要是美国对外投资情况的反映,实存在很多科学性,但是,在其他的经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发展中国家的相互直接投资这种现象,没有做出相应科学的、令人满意的解释,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缺陷的。

.........................


3 贵州省吸引 FDI 的现状分析及与其他省市吸引 FDI 的比较................16

3.1 贵州省吸引 FDI 的概况..................... 16

3.1.1 贵州省吸引 FDI 的发展历程............... 16

 贵州省吸引 FDI 出现的障碍与原因分析....................33

4.1 贵州省吸引 FDI 出现的障碍分析...................... 33

4.1.1 经济总量小,济基础和交通通信基础薄弱..............33

5 贵州省吸引 FDI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40

5.1 变量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40

5.2 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建立..................... 42


5 贵州省吸引 FDI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

在吸引 FDI 的过程中,有成本、市场、集聚效应、政策、风险等多方面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 我们只需要找到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从而改善投资环境,好地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在阅读了邓宁的国际折衷理论中的区位选择理论,以及国内外大量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之后,本文结合贵州省的基本情况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以下 9个解释变量作为影响因素:贵州省 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邮电业务总量、西部大开发战略及 WTO 相关政策、对外贸易依存度、前两年累计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固定资产投资额。

..................


6 促进贵州省吸引 FDI 的政策建议


6.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

优良的基础设施能对 FDI 产生强大吸引力,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和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实证分析中也得出贵州省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因此,贵州省应加大对省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宽交通网的覆盖率,减少运输的时间和成本,解决吸引 FDI 过程中交通不便的难题,提升贵州吸引外资的能力。贵州省的交通运输是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但是其运输量与路线由于地理位置因素而非常受限,经济交流存在许多不便。针对贵州省的特殊地形条件,可以通过航空运输来解决贵州省地面通行困难的问题,这样就能够缩短贵州省与其他各省市的交通时间,活跃了贵州省经济交流情景。但是航空运输的构建是相当耗财耗力的,怎样解决机场、公路、铁路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所需求的大量资金呢?这就要求贵州省跟随国际经济发展的脚步,比如通过在国际上公开招标、投标,极参与外商合作项目,缺乏技术就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有经验就要努力学习管理经验,加强融通资金的力度、减少投资的风险,这样,外商既能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贵州省又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现了双赢。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13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13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b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