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元认知理论
.....
2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相关概念界定
物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的活动[15]。本文所指的衔接主要指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的衔接,重点在高一阶段。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高一学生在初中与高中过渡阶段学习中产生的不适现象。从教师方面、课程标准和教材方面、学生自身几个方面找到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使高中学生能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2.2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的理论依据
关于元认知的构成要素,可以总结归纳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有效完成学习目标所需的能力、策略和方法的认知,是对自己以前学习情况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的体验,可能产生于认知活动的各个阶段;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个体对正在进行的整个认知活动进行监督调控,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对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改。[17]从更具体的角度来划分,元认知知识又大体包含“个体知识”、“任务知识”和“策略知识”三方面的内容。个体知识是指认知个体对自身在学习方面的特点认识,例如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基础,,自身的性格特征、学习中的优缺点、学习方式方法、学习能力等。任务知识是对于学习任务特点的正确把握,如学习材料、学习目标、学习要求等。认知个体在了解自身以及任务的特点之后,为了完成认知任务或学习目标,就会采取一些认知策略,如学习策略。那么对各种认知策略的特点及种类的认识就是策略元认知知识。3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对比分析..... 16
3.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分析.... 16
3.2 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物理教材的研究分析........ 21
4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分析........28
4.1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调查 ....28
4.2 高一学生物理元认知水平调查 ............36
5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对策探究........43
5.1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衔接策略 .......43
5.2 针对学生的衔接策略 ..45
5.3 针对教师的衔接策略 .........49
5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对策探究
5.1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衔接策略
心理学上认为人们在接纳新事物的过程中是具有排他性的,同化比顺应往往更容易使人接受,因此学生也更习惯用学过的知识来认识和解释新问题。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吸纳新知识自身也得到了更新和重组[36]。奥苏贝尔的观点告诉我们,新知识只有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旧知识与之相关联,并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最终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37]。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完全陌生的,这就可以通过设计初中课外延伸学习表和高中课前准备学习表来进行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中都涉及摩擦力的相关知识,下面以摩擦力为例设计学习单如下:
5.2 针对学生的衔接策略
高一入学起始阶段要精心准备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扭转观念,正确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环境。一方面要消除某些学生的懈怠感,刚经历完中考的折磨先放松一下再说;另一方面要消除某些同学的紧张恐惧感,还没入学就听说高中的物理难学老师讲的又快担心跟不上等。首先让学生明白高中物理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的重要性和地位;其次通过与初中物理内容特点和教学特点的对比,采用举例的方式向学生说明;再次可以就学习方法的问题向学生大体传授适合高中物理学习的优秀学习方法;最后还可以请高年级的师哥师姐与高一新生进行交流,传授自身的经验教训使他们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的物理学习。.....
结论
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进行梳理,国内对于这一部分的研究总体来说相对较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是不够深入、全面和系统。大部分研究主要局限于从教材编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衔接点入手,本文尝试着从学生认知、心理方面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角度对衔接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初高中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对比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和元认知水平、教师教学情况和衔接意识等多方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一、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方面,二、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因素方面,三、教师教学情况和衔接意识方面。针对三个方面的问题,具体提出了以下的衔接策略。(1)教学内容方面的策略。包含初高中均涉及到的知识的教学策略和高中新增知识的教学策略。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6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5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