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张爱玲散文文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08:16

第一章抒情的独语体式


1.1流言体

1.1.1题材的私语性

私语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自序传散文,《私语》是张爱玲一篇散文的题名,这篇散文不仅道出了她思想背景里的卷凉感的来源,而且将这种自我的生命体悟扩展到整个创作中,形成她散文的一种自我体悟的方式。张爱玲散文中《天才梦》、《童言无忌》、《私语》等篇具有明显的自传性质。文章通篇的抒情主体是"我",记录的事情多是作家个人的经历、兴趣、个性等日常琐事。一般作家写自传性散文多有美化自己形象的创作动机,查是张爱玲一反这种崇高的写法,而是写到自己的"俗",对钱的热爱、对穿的迷恋、自己的愚笨、家里的不堪等,她写自己的俗也是写出人性之真,是她自传性散文的个性。张爱玲对通篇'我我我'的身边文学很反感,那些过分关注自己的文章称为肚脐眼展览,是她为什么要写这类自序传的散文呢?"独语"是面对自我,思考自我的内敛型语境,大特征是封闭性和自我指涉性,以独语体式这种自我关照正好与自传体书写自我、关照自我相吻合,对自我的梳理与思考,研究"我是什么样子"以及"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文体,张爱玲之所以要写,不是写给别人的,而是写给自己的,因为这是她下意识的一部分背景,是不必去想而永远在那里的东西,这是作家内在生命意识,这种存在于作者下意识背景里的东西,是透视一个作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更何况张爱玲散文中的"我",也只是她的审美对象,她的悲哀、苦恼也是属于别人,这就是充斥在她作品中的广大的同情。

.....................


1.2张看体

《张看》本是张爱玲为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选定的书名,她曾对此解释为:张看就是张的见解或管窥——往里面张望——最浅薄的双关语。"从这个解释,我们至少应该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看什么;二是怎么看;三是看出什么。基于这三个问题,张看体分为民俗论、艺术论、创作论三类,类文章,视议论,是又不同于传统的议论文,议论基于感性体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叙述手法上的虚拟描写,多用小说的笔法,将抒情主体的情感融合在主体的想象性描写之中。虽然作者在写作时都有假想的读者,但是又有着很强的主体话语权,作者主观意志的强加使文本具有明显的独语性。

1.2.1议论的主体感悟性

张爱玲的议论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推理的基础上,而是基于主体的主观体验,这种议论方式重视评论者个人的感觉,反对一切理性的参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的审美活动。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认为:批评家需要的是对美丽的事物深深感动的能力,而不需获得正确抽象的美的定义。张爱玲有着很高的艺术禀赋,音乐、绘画、跳舞、电影等艺术都有自己独到的体验,《谈音乐》、《谈画》、《忘不了的画》、《谈跳舞》、《借银灯》、《银宫就学记》、《诗与胡说》等,代表着作者对各种艺术门类的看法,这么多的玄术评论文章说明张爱玲从小对音乐、绘画、文学就有着天然的热爱。她对每种艺术门类的批评都是建立在生活的主观感悟上发出的评论,因此每篇文章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

......................


第二章言、象、意构成的语体特色


2.1言——文学话语层面

文学话语是作家用来表达内在感觉思维的符号,带有鲜明的作家的个人感情色彩,凭借日常生活中对单个词语的理解是无法准确把握其内涵的,文学话语通常对日常语言进行变形,通过隐喻、暗示、象征等方式表达主体情感,因此表意模糊、多义、含蓄。文学语言对日常语言的这种背离现象,就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现象。"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形式变得困难,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须设法延长。"什克洛夫斯基关于陌生化的理论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创作的手法。作家通过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变形,使语言的指涉性变得含蓄、模糊、多义,增加读者阅读理解上的难度,在延时的审美理解过程中获得一种新鲜的阅读感受,是实现文学丰富表意目的的有效途径。在阅读张爱玲的散文时,我们经常会被作品语言的陌生化所阻滞,本章从词汇的选择与搭配方式、多样化的修辞、舒散的文本结构三个方面探究张爱玲散文语言的陌生化的技巧。

2.1.1自造、重组和俗词等选词方式

词汇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最基本的语言符号。读张爱玲的散文,我们最深的直觉感悟就是视觉的浓艳刺激,她的词汇设色丰富源自于她的文学创作观,她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同时也因为喜欢文字的韵味才甘也情愿守在'文字狱'里面。《公寓生活记趣》中有关菜市场的描写,像油润的紫色,新绿的婉豆,鲜艳的辣椒,金黄的面筋"等描写,我们对菜市场脏乱差的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采用充满色彩感的形容词将我们司空见惯的蔬菜描写的晶董剔透、亲切可爱。她用重新发现生活美妙的一双眼睛,凡俗生活涂上了一层绮丽的油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实现这种油画一般的色彩感的方式之一就是修饰语的咀嚼提炼,经常采用自造新词、熟词新配、参差对照、熟语引用的方式来造成语言的陌生化。

......................


2.2象——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话语层面形成的由语象——单个形象和整体形象构成的多彩的形象系统和感性世界。在实际的文学批评中,常有将语象、意象、物象、意境相混淆的现象。蒋寅在《语象意象物象意境》一文做了这样的区分"语象是诗歌本文中提示和唤起具体也理表象的文字符号,是构成本文的基本素材。物象是语象的一种,,特指由具体名物构成的语象。意象是经作者情感和意识加工的由一个或多个语象组成、具有某种意义自足性的语象结构,是构成诗歌本文的组成部分。意境是一个完整自足的呼噢性的本文。"但是所有的术语都是用于诗歌的批评分析。意象原本是我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术语,意象派诗人庞德有感于中国古典意象理论,意象作为意象派诗歌的核心理念,将客观物象与内在意蕴和主体情感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当前影响较大的是袁行霜先生的见解:"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因此意象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术语多被用于诗歌的批评分析。将意象的观念引入散文的批评,主要指"文学的表意之象",就是蕴含着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思的文学形象。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不是物象和感觉的简单叠加,而是作为一种隐喻的存在,产生一种象征的效果。根据这个观点,将张爱玲散文中的审美意象分为自然意象、物质意象、感觉意象三类。

.......................


第三章张爱玲的散文风格及成因.............31

3.1参差对照的风格............31

3.1.1内冷外热.............31

3.1.2亦情亦理.................32


第三章张爱玲的散文风格及成因


3.1参差对照的风格

3.1.1内冷外热

内冷外热是指她的浓郁的生活情趣与孤独苍凉的人生感悟彼此对立而又和谐的统一在一起。"苍凉、荒凉"已经成为她作品挥之不去的底色,这是来自于思想背景里悄惘惘的威胁,这与没落的家族氛圃、战争的时代背景和孤独的成长经历有关,同时与作为女性的天然感知力、敏感的艺术家禀赋和内向敏感的个性有关,所以在她的眼中,一切都染上了这种灰色的情调。但是这种苍凉的感悟并不使她悲观绝望,反正是因为体会到生命的不确定,让她更享受短暂的生命情趣,种浓厚的生趣让她的作品在外在色彩上显得明朗和绚烂,所以她对人对事才有爱悦、同情,物质生活才比别人更会享受。张爱玲在《公寓生活记趣》、《道路以目》中,常的凡俗生活在她的眼中都染上了热烈的暖色调,高楼上可爱的雨、电车回家、开电梯的烟火气、菜市场鲜艳的蔬菜、屋顶溜冰的孩子……送种对凡俗生活的赏鉴态度,普通的日常生活多了些艺术气息,这里的生活是和平、愉快的,是送只是表面的热。还有像失业的热水汀、门前的积水、被遗弃的孤零零的电车、出虫的米、没有腊肉吃的乡下……这些写出来战争年代的物资紧缺、公共设施擁疾的现实,所以外在的热完全遮不住内在的冷。正因为她看不到这种磨难的尽头,所以才倍感珍惜短暂的快乐。她对凡俗生活的热爱源自于人生的苦难、恐惧的无尽头,从本质上来说,张爱玲是悲观的,这种人生的悲观让她的作品染上了浓重的末世情调,这就是苍凉的时代感悟。

.....................


结论

同中国现代散文的发达相比,散文理论的发展相对滞后。关于现代散文的文体分类,从五四时期开始就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由最初提出的"美文"到后来提倡的"艺术散文"、"小品文"、"纯散文"、"絮语散文"等概念可以看出,当时的评论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随着后来散文理论的发展,记叙、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语言的遣词造语方面精心锤炼,注重散文的内在审美意蕴和作家个体风格的形成,已经成为现代散文发展的主流。这一类散文因为作家主体个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作家流派。当时主要有朱自清的抒情美文、周作人的言志派散文、郁达夫的感伤派散文、林语堂的幽默闲适散文等,张爱玲散文在四十年代一出现,就有别于前面这些派别,她的散文是反感伤、反讽刺的,她是在看穿么后的理解、同情,华丽的外表与苍凉的内心的矛盾结合体,就像周芬伶所说:"在手法上是华丽的、机警的,在内涵上则是郁剔的、苍凉的,冷与热、美与力的矛盾组合,说明张爱玲的散文不是单纯的艺术而是复杂的艺术。"从这点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散文文体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6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56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f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