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早期气管插管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的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1 08:16

颅脑损伤是院前急救常见外伤性疾病,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现代化城市发展,交通工具日益先进,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颅脑损伤发生率相应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颅脑损伤尤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导致中枢抑制以及自主呼吸减弱,影响患者肺通气功能,机体易处于缺氧状态,器官脏器衰竭以致危及生命。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在颅脑损伤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呼吸道管理对于患者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气管插管是一种有效的人工通气方式,可以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及机体缺氧状态,有效保护脑组织脏器及脑功能。笔者给予45例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患者早期气管插管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1~50岁,平均(36.53±3.25)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05±1.02)分。颅脑CT检查示:颅脑损伤10例,颅内血肿19例,颅底骨折11例,脑挫裂伤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92±3.36)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11±1.12)分。颅脑CT检查示:颅脑损伤11例,颅内血肿18例,颅底骨折13例,脑挫裂伤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包括降颅压、抗感染、积极止血、平衡内环境紊乱,防治患者因颅脑损伤导致的低颅内压、感染、脑水肿及内环境失衡等,确保患者能够符合后续手术治疗的基本条件。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出现以下情况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急促、反常呼吸、呼吸频率>30次/min、呼吸频率<10次/min及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气管插管辅助通气。颅脑损伤30 min内给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若患者口鼻内出现较多分泌物或者血意识障碍或昏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及脑脊液漏等情况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给予氧气供应,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依据患者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疗效评估标准:(1)良好,患者出院后生活不受影响,可完全自理;(2)有效,患者出院后存在认知、行为及语言方面轻度障碍,生活基本自理;(3)重残,患者出院后存在认知、行为及语言方面严重障碍,生活无法自理;(4)其他,患者出院后植物状态,无自主意识等严重情况。
总有效率=[(良好+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8,<0.05)。早期气管插管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患者缺氧状态,减少机械通气概率及时间,提高疗效。
观察组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均时间优于对照组(均<0.05)。

2.2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比较

插管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插管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有改善(均<0.05);且观察组患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均<0.05)。

2.3两组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的疗效。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等。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插管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有改善(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0.05)。

3讨论

颅脑损伤多是由外伤导致脑缺血、脑肿胀、脑实质坏死及脑水肿等脑组织病变。脑组织病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患者呼吸受到抑制,进而导致脑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5]。部分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脑脊液漏、出血、呕吐及分泌物增多,导致患者呼吸道不畅、误吸的概率增加。脑组织是对缺氧最为敏感的人体组织,因此呼吸道管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及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一般于患者出现缺氧变化时才给予相应处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早期气管插管是患者颅脑损伤30min内给予气管插管,可有效改善及预防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高碳酸血症,有利于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进而起到对其他组织脏器的保护作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伤残率。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插管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有改善(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均<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0.05)。综上所述,早期气管插管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患者缺氧状态,减少机械通气概率及时间,提高疗效,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6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56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