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交流的研究
1 引 言
随着时代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数学能简明扼要地表达,并能进行多方交流,所以数学在当今各学科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已经成为其它学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世界各国在制定中学生培养目标时也都极其关注学生的交流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交流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数学作为交流工具的意识和能力。应试教育模式的缺点之一就是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只是单纯地“接受”数学信息,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模式。如今,数学交流普遍面临这样的困境:一线教师普遍认可数学交流的理念,也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但并未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地加以实施。数学交流仍存在哪些困难和障碍,造成这些困难和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运用哪些方法和策略可以解决这些障碍,这些问题亟需进行研究,以找到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办法。
........
2 数学交流的概述
2.1 数学交流的概述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交流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数学知识的交流是指数学知识的表达和传递。在课堂上是指师生互相传递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的过程。(2)数学体验的交流是指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情绪、认识等认知和情感体验的交流。于不同的学习者来说,数学体验因为自身条件和学习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而数学体验的交流,有助于双方互相学习,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3)问题解决的交流是指在学习者在思考问题后,用恰当的数学语言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
2.2 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的启示: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它也是开展新建构活动的基础。教师教学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基础、思维能力等情况,在教学前,帮助准备所需的经验和相关预备知识;学生要及时检查已学知识是否认识深刻、清晰,能否随时调动出来等,以便开展建构活动。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建构活动时存在个体特殊性,在数学学习上就需要老师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以便因材施教。建构主义认为数学教育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应突出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学习时要随时进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学习他人的长处,作出正确与错误、优与劣的比较,优化已有的认知结构。
3 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交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9
3.1 调查目的与方法.......93.2 调查问卷的实施情况与数据分析..........9
3.3 存在的问题........31
4 数学交流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33
4.1 提高师生的数学交流意识.....33
4.2 丰富数学交流的内容.........36
4.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0
4.4 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41
5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7
5.1 研究的不足.................47
5.2 研究的展望..........47
4 数学交流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4.1 提高师生的数学交流意识
虽然大多数师生都意识到数学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帮助,但在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对数学交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提高师生的数学交流意识,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其次要营造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1.转变教学观、学习观目前的大多数数学课堂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教师缺乏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意识。即使提出问题,也只是没有交流的意义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这种教学观忽视了教师提问的重要性,教师的提问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情感,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从而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在提问的同时还要观察学生对提问的反应,然后根据学生的反应决定是进一步启发诱导,还是及时给予评价或者改变教法。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这些反馈的信息使学生及时调整情绪、集中注意力改正错误认识,找出差距,促进学习。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沉下心来,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情,针对学情巧妙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并探索结论。
4.2 丰富数学交流的内容
课堂上,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改变学生的观念,还要丰富数学交流的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交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同时在此过程中还交流了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设计交流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作为引导者,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上交流的问题,以问题引导着学生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掌握推导出的知识点。如果问题设计恰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就能顺利地开展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冲突处,也是学生最易混淆、最难理解的地方精心设计课堂上交流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做到:(1)符合学生的学情,需要教师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情,以此为依据设计问题;(2)围绕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巧妙设地置问题;(3)具有新鲜感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4)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好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5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的不足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作者虽然较广泛地阅读了各种教育著作和文献,也多次得到导师的指导,但还是深感自身理论功底亟需加强,知识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其次,对该课题的研究时间有限,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调查对象范围不够宽泛在对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交流调查时,对象仅仅为一所学校的学生及全体数学教师,抽样数据较少,对象范围比较狭窄。因此,这种抽样调查只能反映高中课堂中数学交流的部分现状和问题。2.调查数据分析不够深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时,分析角度略显单一,数据挖掘的深度还有所欠缺,对一些问题的剖析可能不够全面,有一定的局限性。3.论文的成果启发作者可以继续开展一些研究和思考,比如“如何转化学生盲从权威的思想”、“如何评价学生参与数学交流的有效性”等。
5.2 研究的展望
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对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交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具体展望如下:(1)扩大调查的范围,形式多元化,如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进行相关的访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实施策略后,将实施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根据观察和总结的结改进策略。(3)还有一些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比如“数学交流对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影响如何”、“如何把握课堂数学交流的时间”等等。总之,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课堂中数学交流的现状,采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数学交流中提高交流意识、丰富交流内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加强数学语言训练的建议。可以说,数学交流是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批评与指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此项研究。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6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56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