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多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5 20:43
-->
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人院时收缩压水平(<90mmHg)也是开通血管的不利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开通绿色通道,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急诊PCI治疗,已被证实为最有效的抢救措施。然而,急诊PCI术中可能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发现该类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的现象高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遂收集行急诊PCI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可能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l术,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可能因素,期望找到原因后,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降低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发生概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Pcl治疗:所有患者血运重建均遵循2011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操作指南进行,围手术期药物治疗均为急诊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300mg、阿托伐他汀40mg、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冠脉造影结果由2名副高以上职称并取得卫计委介人准人资质医师签发报告。
萍乡市人民医院为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登记注册研究的参加单位之一,依托这一平台,连续选取2013年2月一201,年6月在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的患病136例。
1.1.1人选标准
按照全球统一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符合心肌梗死诊断,依据18导联心电图,定位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包括累及正后壁、右心室)。其中一组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另外一组患者术中未出现无复流现象。
1.1.2排除标准
有以下疾病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冠状动脉栓塞、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未接受PCI治疗患者。
1.2方法
所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取自十二五注册研究人选患者,所有患者均由专门的数据录人员填写,并由质控员负责核查。基线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肾功能不全、有无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室射血分数、血小板计数、他汀治疗率(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40mg负荷剂量口服,20mg口服l/半年)、单支病变、多支病变。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了检验;以p<0.伪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术中无复流发生率约12.5%。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尸引术中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入住院,且行急诊尸引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
者1朋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尸引术,术中无复流发生率约125%。是预测术中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因素。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尸引术,术中无复流发生率约125%。梗死相关动脉是否为分叉病变、再灌注时间(>6h)、入院时收缩压水平(<90mmHg、术前ITMI血流<1级、血栓负荷程度和病变血管长度等因素可预测术中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
3讨论
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患者,将出现延迟再灌注,其PCI的远期预后要较不出现的患者差。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约为12.5%,与既往文献报道比率一致。
Pcl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导致无复流的可能机制包括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多支病变、冠脉痉挛、再灌注损伤。研究显示,6小时之后开通罪犯血管的患者,冠脉造影可发现患者血栓负荷更重,较6小时以内开通血管的患者有着更高的无复流发生率。延迟再灌注的产生可增加远端血管栓塞的风险,手术即可获得TIM3I级血流的可能性降低。
因此我们常先应用多巴胺升压治疗,当收缩压水平>100mmHg后,再开通血管,以减少再灌注损伤后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无复流等风险。术前TIMI血流分级<1的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的风险显著大于TIMI血流分级达2级以上的患者,期望冠脉内抗血小板治疗能提高患者术后达到TIMI3级血流的比例。病变血管的特点,如病变血管长度、是否为分叉病变,都是影像患者血运重建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原因复杂,是多因素参与的共同结果。术前应对患者做好评估。对于人院前评估,即存在再灌注时间(>6h)、人院时收缩压水平(<90mmHg)、术前ITMI血流分级≤、弥漫性长病变、血栓负荷过重、后分叉或LCX一OM分叉病变的患者应该充分做好应对措施,掌控风险,努力降低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风险,保证手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6881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Pcl治疗:所有患者血运重建均遵循2011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操作指南进行,围手术期药物治疗均为急诊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300mg、阿托伐他汀40mg、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冠脉造影结果由2名副高以上职称并取得卫计委介人准人资质医师签发报告。
萍乡市人民医院为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登记注册研究的参加单位之一,依托这一平台,连续选取2013年2月一201,年6月在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的患病136例。
1.1.1人选标准
按照全球统一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符合心肌梗死诊断,依据18导联心电图,定位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包括累及正后壁、右心室)。其中一组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另外一组患者术中未出现无复流现象。
1.1.2排除标准
有以下疾病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冠状动脉栓塞、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未接受PCI治疗患者。
1.2方法
所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取自十二五注册研究人选患者,所有患者均由专门的数据录人员填写,并由质控员负责核查。基线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肾功能不全、有无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室射血分数、血小板计数、他汀治疗率(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40mg负荷剂量口服,20mg口服l/半年)、单支病变、多支病变。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了检验;以p<0.伪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术中无复流发生率约12.5%。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尸引术中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入住院,且行急诊尸引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
者1朋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尸引术,术中无复流发生率约125%。是预测术中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因素。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尸引术,术中无复流发生率约125%。梗死相关动脉是否为分叉病变、再灌注时间(>6h)、入院时收缩压水平(<90mmHg、术前ITMI血流<1级、血栓负荷程度和病变血管长度等因素可预测术中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
3讨论
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患者,将出现延迟再灌注,其PCI的远期预后要较不出现的患者差。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约为12.5%,与既往文献报道比率一致。
Pcl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导致无复流的可能机制包括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多支病变、冠脉痉挛、再灌注损伤。研究显示,6小时之后开通罪犯血管的患者,冠脉造影可发现患者血栓负荷更重,较6小时以内开通血管的患者有着更高的无复流发生率。延迟再灌注的产生可增加远端血管栓塞的风险,手术即可获得TIM3I级血流的可能性降低。
因此我们常先应用多巴胺升压治疗,当收缩压水平>100mmHg后,再开通血管,以减少再灌注损伤后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无复流等风险。术前TIMI血流分级<1的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的风险显著大于TIMI血流分级达2级以上的患者,期望冠脉内抗血小板治疗能提高患者术后达到TIMI3级血流的比例。病变血管的特点,如病变血管长度、是否为分叉病变,都是影像患者血运重建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原因复杂,是多因素参与的共同结果。术前应对患者做好评估。对于人院前评估,即存在再灌注时间(>6h)、人院时收缩压水平(<90mmHg)、术前ITMI血流分级≤、弥漫性长病变、血栓负荷过重、后分叉或LCX一OM分叉病变的患者应该充分做好应对措施,掌控风险,努力降低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风险,保证手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68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6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