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效率分析及私有资本进入对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16 06:53

第一章  导论 

1992 年起,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开始实行市场化改革,其主要特征为私有资本的进入,改革初期目标是为了缓解供水企业资金不足和供水效率低下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各项资金的不断增加,结合城市缺水的现状,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心也逐渐从引入资金转变为效率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供水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中国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情况,从而引出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并简述文章的研究方法以和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1.1  研究背景 
城市供水行业是城市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内容,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并迎来史上最大的城市化浪潮。1978 年到 2014年,中国城市数量由 193 个扩张到 664 个,城区人口也由 0.77 上升到 3.77 亿,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近三倍。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与城市人口增加,带来了城市供水服务需求的急剧增加。如图 1-1 所示,2003-2014 年全国城市用水人口总体上呈不断增长态势,从 2003 年的 2.91 亿人口增加到 2014 年的 4.35 亿人口,增幅 49.49%。虽然全年供水总量也从 475.25 增至 546.66 亿立方米,但增幅仅 15.03%,面临如此巨大的供水市场需求,城市用水供给量显得格外有限。随着供需矛盾日益激烈,城市缺水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水利部有资料显示:依照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截至 2014 年底,中国的 657 座城市中有将近一半处于“缺水”和“严重缺水”状态。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也敲响警钟:中国可能即将发生一场严重的缺水危机。 面对严峻的城市水资源供求态势,我们须通过提高“供水效率”来保证用水数量与质量的供给。然而,在理论上,城市供水行业是一个具有自然垄断市场结构的网络型产业,并且在我国同时具有行政垄断的性质。垄断的存在扭曲了投入和产出的价格,从而无法运用传统的利润率等绩效指标来衡量城市供水行业和企业的绩效。因而,效率便成为衡量城市供水行业绩效的主要指标。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具有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双重垄断属性的供水行业长期仅依赖于政府单一的投资与管理,这种行政垄断不仅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供水效率低下,同时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面对投资不足与供水效率低下的双重问题,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萌芽由此开始。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发展迅速,为了缓解供水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开始在供水行业中引入私有资本。随后历经了三个阶段:1.1992-1998 年,少数国际大型供水企业尝试性进入,政府的对供水行业的行政垄断被打破,初步向政监分离转变。2.1999-2002 年,国际大型供水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相继进入。3.2003 年至今,国际大型供水企业与国内民营企业大量进入,特许经营制度被确立与完善。
........

1.2  研究意义 
城市供水行业作为最重要的城市公用事业之一。面对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急剧增长的城市人口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供水缺口逐渐扩大,而城市供水漏损率却居高不下,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提高供水效率将是未来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在经历了三个阶段引入私有资本的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后,供水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已得到缓解,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心也逐渐从引入资金转变为效率的提升。因此以私有资本进入为核心的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是否真的提高了供水行业效率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本文具体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国内学者对供水行业效率研究成果较少,且对效率的测度大都集中在省级层面,本文从地级市层面上展开研究,来探求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效率,样本量大,得出的结论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第二、运用基于 VRS 假设下的 BAM 模型测算中国城市供水行业效率。相比以往国内学者采用的最简单的投入导向型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一方面避免了传统的 DEA 模型存在线性模型假设、径向性(Radial)、角度性(Oriented)和主观设定方向向量等缺陷,提高了测度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对无效率来源进行分解,进而对症下药,提出提高效率的方法。 第三、在现有的对供水效率的研究成果中,国外鲜有学者考虑到漏损水这一“坏”产出,而国内更少学者关注过这一要素。本文将漏损水量视作“坏”产出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分别从“量”与“质”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城市供水效率,从而研究私有资本进入对其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面对严峻的城市水资源供求态势,我们必须通过提高“供水效率”来保证水数量与质量的供给。然而,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城市供水行业是一个具有自然垄断市场结构的网络型产业,并且在我国还具有行政垄断的性质。垄断的存在扭曲了投入和产出的价格,从而无法运用传统的利润率等绩效指标来衡量城市供水行业和企业的绩效。因而,效率便成为衡量城市供水行业绩效的主要指标。 由于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具有不需要对生产函数做先验假定、不需要参数估计、允许无效率性存在等特性和优点,国内外学者将其当作经济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它整合了多种包括投入和产出的绩效指标,能够全面测量绩效,因而国内外多数研究运用了这种方法。

2.1 对城市供水效率的研究 
纵观国外文献,Thanassoulis(2000)运用 DEA 方法对 1992-1993 年英国和威尔士的供水和排水企业的效率进行了研究,这篇论文是为英国水务办公室(OFWAT)1994 年进行水价调整提供依据的报告。随后,Thanassoulis(2002)又将 DEA 模型运用到 1994 年英国和威尔士 10 家供水和排水企业的效率测度中。而 Anwandter and Ozuna (2002)则采用 DEA 方法测算出 1995 年墨西哥 110 家供水企业的效率。Woodbury and Dollery(2004)以 1999-2000 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 73 家供水部门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 DEA 模型估算了供水效率,发现技术无效率比规模无效率更加重要,必须将服务质量的产出考虑进效率的测度中。Tupper and Resende(2004)则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出 1996-2000 年 20 家巴西水务企业的效率,发现管网密度和售水率对效率有重要影响。García-Sánchez(2006)通过 DEA 模型考察了 1999 年西班牙 24 个城市的供水行业的效率,发现管网和人口密度对于效率有显著的影响。Coelli  and  Walding(2006)运用 DEA 测度出澳大利亚 18 家水务企业 2002 年-2003 年供水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每一家企业 1995-2003 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发现资本的数据以及供水产业的价格平减数据需要改进。Erbetta  and  Cave(2007)将数据包络分析发运用到 1993-2005 年 10 家英国和威尔士供水和排水企业的效率评价中,发现管制变化使得技术无效率降低,价格上限管制使得投入更加接近成本最小化水平。García-Vali?as  and Mu?iz(2007)运用 DEA 方法测度了西班牙 1985-2000 年 3 个城市的水供给行业的效率,考虑了不可控制的因素之后,提高了研究对象的效率水平。随后,Picazo-Tadeo  et  al.(2008)也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了 2001 年西班牙 20 家供水企业和 20 家供水排水企业的效率,发现售水量对于企业的排名没有影响,质量对于技术效率的测度非常重要。
.......

2.2  私有资本进入对城市供水效率影响的研究
英国水务行业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大举实行私有化,在此之后,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在许多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中开始兴起(World Bank,2003;Baumert and Bloodgood,2004)。私有资本的进入究竟对水务行业有何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外国学者们大多研究了不同所有制的供水企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虽然研究成果较多,却始终未给出统一的答案。 有的学者认为,私有企业相对国有企业由于基本无法获得政府的经济支持,并且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将拥有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同时积极探求更先进的技术,致力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Raffiee et al(1993)利用 1989 年美国自来水厂协会关于 238 个国有水企业和 33 个私有水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成本最小化弱公理对各个水企业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私有水企业比国有水企业更有效率。Bhattacharyya  et  al(1995)则运用 SFA 方法测算了美国 1992 年 190 家国有供水企业和 31 家私有供水企业的成本效率,发现小规模的私有企业更有效率,而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相对更有效率。 然而,另一些学者并未发现私有资本的进入对供水企业的效率有积极影响。 Lambert  and  Dichev(1993)以供水量作为单一产出,采用 DEA 方法对 1989 年美国 238家国有企业和 32 家私有企业的供水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技术无效率是无效率的主要源泉,公有制和私有制并没有明显差别。Saal and Parker(2000)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研究了1989 年英国私有化和水务行业效率关系,也未发现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而 Estache & Rossi(2002)在对 1995 年亚太地区 29 个国家的 50 家供水企业进行研究时,发现所有权对效率并没有影响。García-Sánchez(2006)用 DEA 模型测度了 1999 年西班牙 24座城市供水行业的效率,同样得到类似结论。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15
3.1  研究方法 ........... 15 
3.2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17 
3.3  主要指标的统计描述 ....... 19 
第四章  实证结果分析 .... 22 
4.1 中国城市供水行业效率变化趋势及差异分析 ........ 22 
4.2 无效率来源分解 ........ 27 
第五章  私有资本进入对城市供水行业效率影响 ........ 29 
5.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29 
5.2 模型设定和回归结果分析 ........ 30 


第五章  私有资本进入对城市供水行业效率影响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为了吸引投资从而缓解水务行业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为了向国内引进先进技术,将私有资本引入水务行业。随着城市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推进,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在开放市场、引入竞争等方面做出了大量探索。这一部分本文将使用计量研究方法考察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后,私有部门进入对中国城市供水行业效率的影响。与前文保持一致,在这一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对供水行业效率的考察依然从“量”与“质”两个方面进行。  

5.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是否有私人资本进入。国内文献有关私有资本进入的度量指标比较多,却不统一。王宏伟和郑世林(2011)考察私人部门进入对供水行业绩效影响时,以是否有外资或者民营企业进入为核心变量,并且在此处设定了虚拟变量,采取类似方法的还有王岭(2013);王芬和王俊豪(2011)及肖兴志和韩超(2011)都以非公企业总资产和国有企业总资产的比值表示非公资本的进入情况;于良春、程谋勇(2013)在研究引入竞争与水务行业效率关系时,用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比例、非国有资产占资产总量的比例来衡量非公资本的参与对水务行业效率的影响。由于地级市层面不同类型的企业资产数据较难获得,本文以某地级市供水行业是否存在非公企业来表示该地区供水行业私有资本进入情况。实证中,存在私有资本进入(即包括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的情况时private 为 1,反之为 0。 

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效率分析及私有资本进入对其影响

........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2 年全国各地级市供水效率水平并不高,不论在是否考虑漏损水的情况下,13 年间平均效率值小于均值的地级市数量都超过了一半。并且 209 个地级市效率值呈正偏态分布。从供水效率总体变化趋势来看,2000-2012 年间,我国各地区供水效率存在波动,尤其是在 2006 年供水效率值出现了下降,2007 年开始回升,说明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供水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从供水效率地区间差异(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效率在 2000-2012 年并没有稳步提高,存在波动和下降。13 年间西部地区的供水效率最高,东部地区其次,而中部地区最低。在有效供水方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松弛变量值大,无效率相对过高;而在劳动投入、动力投入、资产投入方面,东、中部地区明显比西部地区过度投入情况更严重;与此同时,中部地区的漏损水无效率值相对过大,这反映出中部地区供水行业管理能力较差。从供水效率地区间差异(按缺水程度划分)来看,2003-2012 年五个不同缺水程度的地区供水行业效率存在波动,水资源丰富地区供水行业效率普遍较高,而与之相反的是严重缺水地区,其供水效率普遍较低,并且效率表现明显比水资源更为缺乏的极度缺水地区表现更差。从不同竞争格局下的供水效率差异来看,2000 和 2001 年仅有国有资本的地级市平均供水效率要高于存在私有资本进入的地级市。而这一情况自 2002 年起明显扭转,且拥有私人资本的城市供水行业效率值远高于仅有国有资本的城市供水行业效率。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0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370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6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