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流通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因而它对当前刺激国内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经济进步具有先导作用,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 2004 年国家就已经开始重视农村流通方面的问题,并且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到了发挥农村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2005 年国家提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政策,主要针对将城市新型流通业态引向农村,且该政策的实施在农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这是从 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的,将其作为农业发展支撑之一,且商务部开通“新农村商网”,是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构建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国家实行“家电下乡”政策,促进农村市场发展,扩大内需;2009 年国家提出“双百市场工程”以及“信福工程” 政策,加速农村市场发展,解决农民难买难卖的问题;2012 年中央政府发布了两个关于流通业的重要文件,一个是《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另一个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新一届中共领导层和中央政府将会努力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更多依靠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消费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
1.2 文献综述
在农村流通体系概念方面,谌智凤(2011)认为农村流通体系在农村这个大环境下,运用高效的流通方式,畅通的流通渠道,新型的流通业态,连接生产、加工以及消费各个环节的流通体系。洪涛(2013)提出现代流通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用科学高效的组织方法,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流通服务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统一体。相关学者对农村流通体系概念做出完整性阐述的文献较少,大多都是从表现形式来论述观点的。在农村流通体系构成及构建模式方面,王新利,吕火花(2006)提出农村流通体系主要由厂家、商品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一级批发市场、城市商家、连锁店、二级批发市场、供销合作社、农村零售商店、农村集贸市场、农户等单位、组织、部门构成,其中涉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以及邮政等流通方式,还有消费品流通渠道,消费品从厂商流转到农村居民手中,流通途径有许多条,但主要流通渠道有四条:1、厂家-批发市场-农村零售商店或集贸市场-农户;2、厂家-商品流通企业连锁店-农户;3、厂家-城市商家-农户;4、农户-农村零售商店或集贸市场-农户。他认为只有解决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才能改变农民的消费方式和提高农民福利。程漱兰(2008)提出农村流通体系构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供销合作社系统,该系统一直以来承担着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任务,二是商业、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李圣君(2010)提出了农村流通体系构建模式,并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构建城乡双向流通体系,并以批发市场和农家店为载体;第二,构建农产品进城体系,其中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农超对接为辅的模式;第三,构建农村终端零售网络,应以农家店,集贸市场,超市为主;第四,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以二手市场和以旧换新为主。文晓巍(2011)提出农村流通体系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农村售后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农产品流通,农资和农村消费品流通。农村流通有洪涛(2013)分析了现代流通体系的构成情况,他从三个不同层次分类说明,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横向分类法,包括农产品流通体系,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工业品流通体系,生活服务流通体系,商务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再生资源流通体系。第二种分类方法是纵向分类法,包括流通宏观调控体系,流通管理组织体系,流通市场体系,流通组织体系以及流通渠道体系。第三种分类法财政体系,税收体系,融资体系,保险体系,国家储备体系,信息预警体系。
………
第 2 章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理论基础
农村流通体系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实现产品或服务从商品供给者顺利转入到商品需求者手中的过程,同时包括为了完成及完善这一过程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包括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包括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流通组织机构、监管部门及企业等,软件条件包括监管制度、国家政策等。具体说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高效的流通方式及组织形式,将农村商品商流、物流、信息流和服务组织在一起的统一体。农村流通体系具体是由农村流通市场、农村流通主体、农产品流通渠道、农村流通信息网络以及农村流通监管体系和流通人才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见图 3.1)本章对农村流通体系的构成情况划分依据是从公共财政如何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角度划分的,这样便于研究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的支持领域。
…………
2.2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公共财政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进行政府收支活动,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这些市场失灵问题需要公共财政给予支持。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机制存在缺陷,无法有效率的分配社会资源的情况。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外部性问题,其表现为行为主体进行利益交易时会对其他不参与此交易的行为主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导致社会边际成本大于或小于私人边际成本,这样会出现负的外部性问题和正的外部性效益,正的外部性促进农村流通经济的发展,负外部性会制约农村流通经济的发展,例如,农村流通大型龙头企业会给当地农村流通企业带来带动作用,带动其他流通业的发展。农村流通市场中垃圾的乱扔会给其他人带来负的外部效应。因此,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市场行为的外部性理论需要公共财政的介入。农村流通市场信息系统不完善,经营者和消费者获取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消费者知道的商品信息较少而经营者知道的又较多,因而会存在经营者未获取利益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使其利益受到损失。信息不对称还会使经营者不能及时获取正确的信息而使农民错过获利的机会。农村流通体系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村流通信息系统中平台的建设,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技术的应用等都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以及政府颁布的关于流通业的法律规范制度等需要消费真与供给者及时了解,从而做到规范经营,维护每个人的利益。因此完善的农村流通信息系统的建立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
………..
第 3 章 吉县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19
3.1 吉县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现状分析.........19
3.2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25
3.3 小结......32
第 4 章 吉县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33
4.1 财政收入不足........334
4.2 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支出结构不合理.........36
4.3 政府职能的缺失.....37
4.4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39
4.5 小结.......39
第 5 章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策建议.........40
5.1 建立多元化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资金筹集渠道......40
5.2 建立合理化的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支出方式.....40
5.3 加强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重点领域投入力度.......42
5.4 进行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创新.....44
5.5 小结.......47
第 5 章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5.1 建立多元化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资金筹集渠道
实现多元化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机制中,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首先使政府相关部门认识到农村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将流通体系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传达给农民,使他们将创业方向转向农村流通业上;其次由政府相关部门发挥其主要职责和主导作用,引导多种筹资渠道。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建立贴息贷款或政策性贷款,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延长贷款时间等金融支持,鼓励农民去金融机构贷款,保证流通企业能够筹到足够资金建设流通企业。是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在吉县等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力有限,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发展良好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也是一重要手段对于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建立具有现代流通技术的流通物流等企业。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资金是保障,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资金筹集方式是资金得到保障的关键。
………
结论
本文研究背景是我国农村问题严峻,农村流通体系的完善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而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成为必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研究,提出能够促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意义是促进农村建设,开拓农村流通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主要运用为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农村流通体系概念,农村流通体系构成,公共财政与公共产品理论以及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支持范围四个理论基础,并以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为例,研究了农村流通体系现状、问题,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并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为国家解决农村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2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4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