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立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06 14:38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2001 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令当今语文教材不断涌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并逐步朝“多纲多本”的方向一直在不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实行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有 10 多个版本,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鲁人版、语文版、北师大版等。这些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综合性教材——人教版,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组织单元;专题性教材——苏教版,以人文话题为统领,构建研究性学习专题的语文教材模型;活动型教材——鲁人版和广东版,以活动学习为线索、中心和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视角来叙述、编制教材结构体系,以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教材模型①;主题组元型教材——沪教版,以生活或文化的某一内容为主题依据,进行的单元编排活动。众多版本教材为不同地区的学校和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选择空间,极大的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命题,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材观正发生着重要的转向,而这必然会对教材编写与改善提出新的要求。语文教材版本的纷繁多样,为适应课程课改的进行和素质教育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多教材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的提高,现今教材的编写是否真正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待于审视和研究。人教版教材是极具代表性的教材,引领着全国教育发展的潮流,并且是继承了传统教育要求的一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语文教材,主要应用于以北京为代表的大部分北方地区,是一套教科书史上历史最为悠久、使用人数也最多的语文教科书。
……….


二、核心概念
“立人”思想是鲁迅的基本思想,更是“五四”时期新文化启蒙运动时代的主流思想。鲁迅在1907 年的《文化偏至论》一文中首次提出,是鲁迅对国民性的认识而激发出来的:“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①,关键是要他们克服“麻木的神情”,使他们“改变精神”。这就是鲁迅的“立人”,是一种对个人“自我意识”的急迫追寻。“立人”思想与“五四”时期追求“自由”的精神相一致,实质都是改造国民性,通过追求个性解放,人的自由发展,来唤醒国家和时代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现代的人,是具有健全道德品质的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是可以承担国家未来命运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而要培养这样的人,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立人”的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立人”目标与现今的人文价值观塑造标准紧密衔接,为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代人的素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本文所说的“立人”思想,是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的指导思想,既包含“五四”时期“立人”的精神内涵,又具有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文化价值标准。
………..


第二章 语文教材“立人”思想的理论分析


一、语文教材“立人”思想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分析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以儒家、道家、法发、墨家为主要思想流派,尤其是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精华与核心是“仁”的学说。孔子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仁”是孔子人道精神的体现,更是其道德标准的最高要求。孔子倡导培养“君子”,要求“君子”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其德行方面尤为重要。孔子在《易传•系辞》中论说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其后《论语•雍也篇》中又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本质内涵都是在修“仁”。同样孟子倡导的“性善论”充分肯定了,人生而具有优秀的道德潜能,只要充分发挥这一潜能,就可以发展成为具有仁、义、礼、智、信,并且能够超越尧舜的“圣贤”。孟子的教育主张也是培养“君子”,其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培养“君子”“成仁”的过程,就是“立德”的过程,个体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求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一过程,对于今天的教育而言就是“立人”的过程。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正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思想。儒家思想肯定人的道德潜能,重视人的道德培养,让人懂得做人的根本准则,重视人的发展和人的自身价值。基于儒家思想,对“立人”赋予了更加深厚的内涵,其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与价值,应加深对“立人”的理解。
…………


二、语文教材“立人”思想的必要性
语文教材“立人”思想体现着“立人”语文和“立人”教育的时代要求。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既要掌握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技能,也要进行思想感情的文化熏陶,陶冶情操。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素质教育,更应该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但是,在如今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实施诸多阻碍,语文教育往往容易忽视或弱化其人文性教育的一面。学校教育中更多的是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重视学习成绩,这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停留在表面,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甚至情节雷同,脱离生活。学生没有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心灵体验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造成了语文学习的僵化与麻木。“立人”语文教育,就是要唤醒语文教育者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视,重新审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本质任务。要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悟生命真谛,体验成长乐趣,领悟人生价值,通过对语言文字、优秀文章的学习,吸收中华文化的精华,感受语言文化魅力的同时,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立人”语文教育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实施个性化教育,让学生感受独一无二的成长体验和学习经历,充分张扬个性,突破僵化的、标准的答案,从而形成自己对成长独到的见解。再将这些理解和感悟反馈到语文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立人”思想研究


………….


第三章 语文教材“立人”思想的选文分析......23
一、人教版语文教材概述.....23
二、教材单元主题统计分析.......25
(一)单元主题整体分析....25
(二)单元主题板块统计分析........27
三、教材选文统计分析.........29
四、教材选文分析解读.........36
(一)敬畏生命,理解生命真谛....36
(二)自主人生,独立思考做人生的主人......42
第四章 教材“立人”思想总结评述......48
一、教材“立人”思想呈现的优点.......48
(一)“立人”主旨鲜明....48
(二)主题单元内容广泛....48
(三)选文传统与当代并行......49
二、教材对实施“立人”教育存在的不足.......49
(一)过于依赖教师实施“立人”语文教育........49
(二)过于注重“名人”而忽视“普通人”........50
三、教材编写的优化策略.....50


第四章 教材“立人”思想总结评述


一、 教材“立人”思想呈现的优点
人教版语文教材按“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组织教材编写,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立人”教育的主旨鲜明。“人与自我”板块的设计,重点在于“人”的自我认识过程,以学生的成长为主线,贯穿六册教材,使学生形成对“人”这一概念的完整理解,并将这一过程分成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一方面,从理解生命本质开始,历经感知生命、尊重生命、歌颂生命,最终形成对生命真谛的领悟,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另一方面,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从初识人生,到感悟人生,再到把握人生,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这是个一步步逐渐深入的认知过程,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个体,从现象到本质,最终深刻诠释了“完整”的“人”的概念,形成了对“人”本质的正确认知。教材的这一设计,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层次鲜明,将“立人”教育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具体清晰地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意图鲜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易于接受和学习。教材单元主题内容广泛,涉及“自我”、“社会”、“自然”主题的各个方面,包含了“生命教育”、“人格教育”、“爱的教育”等众多教育思想的精华成分,而这些都是“立人”语文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些教育思想,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三大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既有对自我的认识与发展,又有对社会的关注与融入,还有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主题内容选择上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感受。尤其与“自我”相关的主题,涉及学生生长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注重学生全面人生的发展,关于情亲的诠释,关于成长的感受,关于未来的选择,关于困境的态度,关于信念的追求,甚至还有关于爱情的理解,这些内容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启示和借鉴,帮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


结 语


目前,“立人”思想一直是语文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但是,对于语文教材中的“立人”思想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然而,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将促使以“立人”为中心的语文教育观被逐渐认可,并且将会对教材中的“立人”思想研究不断深入,使之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论文对教材中的“立人”思想展开研究,首先是基于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四个方面,阐述本论题的理论基础。同时阐述了语文教材中的“立人”思想的必要性:即“立人”思想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初中语文教育过程的本质任务,教材“立人”思想是实施“立人”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障。其次,基于“立人”思想,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包括单元主题整体架构的统计分析、选文的统计分析和选文的文本解读。最后,通过对教材“立人”思想层面的统计分析和文本解读,对教材进行总结评述,归纳出教材在“立人”思想体现方面的优点,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给教材编写者提供借鉴。本论文是在初中阶段的“立人”教育这一范畴之内,结合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具体探讨了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立人”的问题。但由于本人的知识和经验有限,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研究材料的选取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新课改实施以来,特别是 2011 年《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发行以后,各种新版教材层出不穷,但笔者选取的还是使用比具有典型代表的 2001 年出版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而且由于本人精力和时间的有限,研宄相对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这是本研究的不足。其次,由于本人视野的局限,再加上“立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的过程,所以从“立人”思想角度研究语文教材得出的数据有一定的不足。虽然倾注了本人很多思考和感情,但是在选文分析时,时常会有驾驭不了的无奈。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2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42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0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