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经常项目失衡问题研究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现状
生产、消费、交换以及分配是构成社会经济运行的关键缓解,其中,分配不仅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样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因素,学术界一般将收入分配划分为规模性收入分配和要素收入分配两大类,其中,规模性收入分配是微观层面的收入分配,主要衡量的是居民层面的收入分布情况;而要素收入分配是宏观层面的收入分配,主要衡量的是国民收入在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情况。近年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不平等或失衡的现象,具体而言,一方面,规模性收入分配差距明显。规模性收入分配即个人收入分配,主要考察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常意义上来说可以使用基尼系数表示居民规模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基尼系数是通过计算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收入和相对人口权重的方式计算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指标,而社会各界对中国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及国内基尼系数的关注也日益高涨,曾湘泉(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基尼系数经历了稳定期和髙速攀升期两个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基尼系数较稳定,居民收入分配情况稳定,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后的五年内保持稳定,而从1984年开始,国内的基尼系数一路攀升,2007年已达到0.473。通常意义而言,当基尼系数低于0.2时,可以认为收入分配高度平等,而0.4则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警戒线,基尼系数超过0.4以上则为高度不平等状态,因此,在2007年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警戒线,可以认为我国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处于高度不平等的状态。
上文的现象分析和相关研究不难看出,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存在显著影响,一国的外部经济失衡可以由国内经济失衡,即收入分配的失衡来解释。本文主要通过阐释中国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经常项目和贸易流向的机制,分析中国国内经济失衡与外部经济失衡之间的联系,以期为从收入分配视角研究中国经常项目失衡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证支撑。
...........
第二节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一)分析思路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系统地进行了收入分配影响经常项目的理论分析:首先在梳理国内进口需求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进口需求的作用机制;接着,通过构建一个进口需求的局部均衡模型,将受国家间收入分布重叠影响的重叠需求引入双边贸易流动的局部均衡模型,理论分析了需求结构重叠对我国差异化商品进口需求的影响;然后,在一个两国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收入分配的影响,同时将金融自由化对跨期最优化的不确定性消费的影响引入模型中,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国家中,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和贸易流向的差异化影响以及金融自由化在收入分配影响经常项目中扮演的放大作用;进一步地,我们在一个总需求模型中引入收入分配的影响,重点讨论收入分配对总需求分解以及经常项目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长期动态影响;最后,在一个交叠世代的开放经济框架中引入人口结构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技能劳动力收入差距扩大对中国经常项目的长期和持续性影响。第二,在实证部分充分利用详尽的数据资料,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和跨国面板数据,同时结合近年来较流行的面板数据模型、动态面板回归技术、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技术、面板向量自回归技术以及面板门限回归技术对理论部分的命题进行逐一检验,为文章理论部分的分析提供了详实的实证支撑和数据支持。第三,回顾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实和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在一个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一般均衡框架下,实证检验了收入分配对我国经常项目影响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揭示了人口结构、收入分配与经常项目之间的长期变动关系。全文始终贯穿着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的思路,力求在一个统一的逻辑框架中深入分析收入分配影响经常项目和贸易流向的内在机制,同时,分别从重叠需求、金融自由化以及有效需求三个视角对收入分配影响一国经常项目的潜在逻辑进行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同时也提供了解决中国内外经济失衡的相关政策措施。
(二)技术路线
本文的研究将贯彻一条层层递进且逻辑一致的技术路线,即,现象分析—经验假说—理论模型—计量检验―结论—政策寓意,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1)经验归纳与逻辑演泽相结合,首先通过现象分析得出假说,并通过模型推演得到一般命题,并使用计量经济方法对一般命题进行检验,最后用检验结论去解释特征事实并预测未来发展;(2)研究方法上把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得出一系列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原创性成果。
..............
第二章文献综述
收入分配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是贸易福利效应研究领域的热点,较多的研究集中从供给角度考察国际贸易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结论也多认为自由贸易会造成一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第一节非位似偏好假定下的收入分配与贸易
Linder最早从需求视角考虑了国际贸易成因及其对贸易模式影响的差异,他认为,国际商品贸易仅仅是国内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国与国之间需求结构及偏好的差异同样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国内市场形成对特定商品需求的前提下,产品技术的改进、创新、产品的广告宣传、国际市场的拓展以及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都会形成特定商品的潜在出口能力。一国对别国商品的进口倾向越高,则他们的国内代表性消费者的商品需求结构就越接近。构建了一个基于连续贸易品非位似偏好的模型,作者在非位似的偏好假设下研究了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影响差异化商品需求的内在机制,分析结论认为,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决定了对差异性商品的需求,而收入分配会通过影响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差异影响不同质量商品的需求,基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特点,南北贸易模式中的南方国家会专业化生产收入弹性较低的初级产品。
作者在消费者的非位似偏好假设下,对不同需求弹性的商品进行分类,实证检验了收入分配对商品需求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内部的奢侈品需求会受到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的影响,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会减少社会对奢侈品的需求,提高对必需品的需求,而发达国家往往会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低端必需品,因此,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会提高发达国家的进口;类似地,在社会总需求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会从发达国家进口奢侈品,总需求水平下降会造成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奢侈品的数量减少,进而减少进口。
..............
第二节重叠需求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贸易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较多的文献分析了收入分配在非位似消费假说中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上述文献对收入分配影响双边贸易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较多的研究中使用了基尼系数或泰尔指数一类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指标衡量收入分配状况,在另一类研究中,更多的文献将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拓展到国家之间,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国内收入分布的重叠情况定义需求重叠指数,研究了收入分布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使用重叠需求指标衡量收入分配对贸易的影响,这样处理可以更加准确而全面的界定收入分配在贸易中的作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较多的国家出现了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和经常项目失衡的内外经济失衡并存的经济现象,而微观金融领域的信贷扩张无疑是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一个自然的逻辑是,当国内金融自由化程度提高时,没有还贷能力的低收入阶层通过放宽的信贷约束得到金融资本,而发达国家国内过度的超前消费和大量的不良资产势必在低收入阶层无法还款的情况下引发经济的总体失衡,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国内金融自由化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外部经济失衡的影响,同样有大量的研究关注了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结论显示,金融机构规模的扩大,提高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并为维持高消费的工人提供贷款,于是内生性收入分配在投资者高投资收益和工人高债务收入比重的背景下形成;而高收入投资者工资博弈能力的提高会显著增加经济萧条和引发危机的风险,而低收入工人阶层工资博弈能力的提高可以降低债务收入比重。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国内金融自由化水平存在差异时,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会提髙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从而在收入不确定增强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发展中经济体国内的总储蓄规模,进而提高经常项目顺差的规模;相反,在发达国家中,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但金融自由化程度较髙,低收入阶层能够通过信贷维持其固有的高消费水平,从而进一步地缩小国内储蓄规模,增加总消费,加剧经常项目逆差。
...........
第三章收入分配影响经常项目的理论分析........30
第一节局部均衡框架下的收入分配与贸易........30
第二节一般均衡框架下的收入分配与经常项目......40
第四章我国经常项目与收入分配的演进及阶段性特征......51
第一节对外贸易的变迁历程及阶段性特征.........51
第五章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失衡影响的实证检验......93
第六章收入分配与我国经常项目失衡的成因分析
前文我们分别使用国内省际面板数据和跨国面板数据对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和我国进口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收入分配加剧会显著抑制国内进口需求,而这一机制是通过抑制国内有效需求的途径实现的;此外,在金融自由化加速的背景下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得到增强,而其对进口需求的抑制作用则更加明显;我们还分析了收入分配对国内消费需求、投资、政府购买和经常项目的长期动态影响,结论也同样表明,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时持续和长期的,因此,通过第五章的分析我们发现国内收入分配与经常项目之间存在长期的作用关系。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可以预期的是,中国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的作用是长期而持续的。如果说中国国内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的作用是显著而持续的,那么,形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揭示我国国内收入分配和经常项目失衡的成因也同样有助于理解收入分配对经常项目的作用,以便于更好的预期二者的长期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因此,本章在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框架下,深入分析我国收入分配与经常项目失衡之间的关联,为理解中国收入分配与经常项目失衡的成因提供更加明晰的思路和视角。
第一节关于中国经常项目失衡持续性问题的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经常项目出现持续性的经常项目顺差和金融项目顺差并存的格局,这一“双顺差”问题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持续性巨额贸易顺差不仅会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样也会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倒逼”机制,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如何调整国内外经济失衡,促进经济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就成为转型期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造成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国的经常项目失衡是国内经济政策的反映,是短期现象。
..............
第七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本文主要结论
中国巨额的对外贸易顺差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由国内外因素影响综合作用造成。对于我国长期保持的贸易顺差,要从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向产品内分工转变以及国际生产网络迅速发展的大背景出发,为顺差的来源寻找答案,本文以收入分配不平等为主线探讨对外贸易顺差的本质及中国巨额对外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得出以下结论:
一、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抑制了我国进口需求
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会抑制居民消费,在收入不确定性存在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会减少居民对高质量商品的需求,进而会减少从发达国家的高质量商品进口,对我国经常项目的顺差产生促进影响;国内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我国进口需求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通过使用面板门限回归方法对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我国进口需求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收入分配对进口需求不存在显著的影响,中等发达地区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收入分配对进口需求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收入分配促进了进口需求的发展;
二、有效需求重叠促进进口需求
收入分配重叠、有效需求重叠以及相对有效需求对我国的进口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林德的重叠需求理论”在中国的进口贸易中存在一定的适用性,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重叠需求市场越大,越有利于我国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贸易发展;重叠需求指数在不同进口商品种类中的促进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收入分布重叠求会显著的促进加工型食品及饮料商品的进口,而有效需求和相对需求重叠除了会促进加工型食品及饮料商品的进口之外,也会显著的提高耐用品和半耐用消费品的进口;从重叠需求的国别差异化影响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重叠需求会显著的促进进口,而我国与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之间的重叠需求对进口需求并不存在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42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4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