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幼儿数学学习真实性评价的框架与实务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我国近年来的教育政策开始关注到教育质量的问题。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表明对教育质量的认识延伸到学前教育阶段。此类政策的颁布表明了我国在意识形态上认识到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性。然而,以何种方式来落实政策,使学前教育领域的各个要素能够有效联动,成为了学者和实践者所面临的困扰和所需解决的问题。其实,早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已经提到“教育评价是我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但是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纲要》还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概括说来,幼儿园教育评价具有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促进课程本身的发展三大功能。然而,我国的幼儿园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未能重视评价在幼儿园实践中的运用。过去,教师对评价的理解不够深入,往往忽视儿童发展的需求,较多地注重结果评价,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常用等级评价的方式,分出儿童的优良中差或好、较好、一般、较差等。3这些现象均说明了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评价的意识和理念都非常薄弱。此外,没有统一的评价框架以及没有系统地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培训等也是导致早期儿童评价的严重缺失的原因。相较于西方国家的把儿童发展评价放在与课程标准、教师专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视评价、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为一个整体,使之联动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儿童教育的发展的理念及实践,我国的评价实施尚处于弱势阶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搭建一个评价框架,帮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理解并落实《指南》,帮助教师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并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支持,帮助教师反思和调整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避免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产生“小学化”的倾向,同时也帮助教师从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关注过程中提升专业性。此外,在上海的试验是为了能够为我国其它地区落实《指南》,将评价与课程实施联系起来提供一种经验和思考。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研究通过把指向教育内容的《指南》和指向教育过程的《纲要》有效结合,共同组成儿童的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导向系统。为儿童评价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儿童教育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
第二章评价框架的制定
一、 制定的缘由
如前文综述所示,我国儿童评价的理念己与国际接轨,对于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评价理论己经有初步的认识。然而,评什么和如何评依然是一线教师的困惑。《指南》的颁布是为了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评什么的问题也应迎刃而解。然而,《指南》对幼儿的合理期望容易被教师误读为终极的结果,从而一味地追赶目标。《纲要》强调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明确了评价的过程框架。强调过程,能够帮助教师从追赶终极结果中引回到对幼儿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的引导。《指南》与《纲要》的有机结合需要一个有力的抓手。因此建立一个内容框架与过程框架相结合的评价框架将有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落实《指南》的精神,从而提升早期教育质量。
……….
二、 制定的构思
我国在结合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来制定评价框架方面的经验还不足。《指南》的颁布到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落实不可能一纖而就。幼儿园教师的能力水平的层次差异会导致对《指南》的理解和运用方式的不同。因此我们要制定的是一个与幼儿教师能力晋阶相匹配的层层推进的框架。近年来,不少国家已经在运用早期儿童评价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己经取得了经验,本研究考虑:目前,在美国各州早期教育机构中普遍所采用教育评价系统来支持课程的实施。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GOLD教育评价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真实性的由教师对幼儿进行持续性地观察和评价的评价系统。该系统具有两大特点:1、评价指标与各类学习标准、课程标准的内容一致,且突出了儿童发展的连续性。2、评价程序的循环进行称为帮助教师将儿童发展、课程实施和评价三者联系起来,为幼儿计划适宜的学习经验并且帮助其成功的关键。学习与发展目标为标准的结果性概念提供过程性的表现,使教师更加明确观察的内容和契机。评价时更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学习的表现。教师不会再以儿童年龄特点为尺去衡量儿童发展,她们不会再纠结于三岁儿童是否学会了5以内的按数取物。而是在儿童发展的连续中去定位儿童所处的水平,即儿童处于什么水平,何时达到这个水平,教师会更关注不会按数取物的儿童究竟是处在不会数数阶段,还是基数概念尚未形成阶段。关注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并提供适宜的支持是教师运用儿童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当评价的内容具有清晰明确的关于儿童发展的序,教师便易于进行观察与评价。例如,美国开端计划的课程中,“使用数字来描述关系和解决问题”是作为“数量关系及运算”内容的学习目标之一。GOLD教育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将“使用数字来描述关系和解决问题”这一条指标拆分为针对小班儿童的:1、能立即认出或者命名少量(最多到5)的物品;2、结合和分开最多五个的物体并能描述各部分(会分类并说出理由)以及针对中班儿童的:3、使6-10个物体为一组,然后描述各部分;4、识别哪部分更多、更少或者一样多;5、数所有的物品或者直到数出有多少。这样,将一个抽象的标准根据年龄特点细分为5个连续的指标,教师就比较容易记住儿童在数量关系及运算上的发展特点,在观察以及评价时也更容易作出判断。
…………
第三章评价框架的落实...........24
一、课程的计划与实施..........24
二、观察与评价..........25
三、通过评价反思课程的计划与实施..........33
第四章评价框架落实效果的评析..........38
一、对评价框架的评析..........38
(一)对内容框架的评析..........38
(二)对过程框架的评析..........40
(三)对作为载体的学习故事的评析..........41
二、对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的评..........43
三、对作为评价实施依托的园本教研的评析..........47
四、对评价框架落实的反思..........48
第五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51
—、研究的创新之处..........51
二、研究的局限..........51
三、未来改进方向..........51
第五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 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结合了《指南》中儿童关于数学认知部分的发展目标和儿童在数学发展上的特点,并根据国外教育评价系统关于儿童发展的评价指标的连续性和表现性的特点,建立了中班儿童数学学习的评价框架。此外,该框架在落实中还令教师将课程与《指南》有机结合,最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促进了儿童的发展。本研究的时效性和实践性是最大的创新之处由于“评价”是个系统的概念,研究者自身也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边学习边理解评价的真谪,因此在研究的初期可能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点而无法弥补,使得本研究有所欠缺。此外,研究尽在小范围内试验尚算成功,无法估摸是否可大范围推广,使此模式推广到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本研究在推进评价框架的过程中,由于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对于儿童数学的过程性能力方面没有更深入的研究是一大遗憾。希望将来的研究能够对这方面有所弥补,使研究更有层次性。
………..
结论
本研究是以儿童的数学学习作为切入点,然而教师落实评价框架的基础是评价的框架,遵循的是学习故事三步走的步骤。通过观察、评价和思考对儿童的策略支持,教师的专业性得到提升。想必换成了其它领域,效果也是一样的。关键是制定一个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框架。本研究是以学习故事为载体,以园本教研为交流平台,在信息技术上的依赖程度较低。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儿童数据库,,整合教师撰写的学习故事,就能够更有效地分享儿童的成长信息以及教师的智慧,从而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发展。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2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42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