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小学英语教学支架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08 08:18

第一章:绪论


一、 研究背景
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 ZPD)是“实际发展水平”(actual developmental level)和“潜在发展水平”(potential developmental level)之间的差距,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通过教学所能获得的潜力之间的差距。这个发展区存在于学生己知与未知,能够胜任和不能胜任之间,是学生需要“支架”才能够完成任务的区域。1教学支架的功能就在于帮助学生扩大其能力范围,为学生知识的获得、问题的解决提供辅助性的支持。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穿越其最近发展区的脚手架就是教师课堂上所搭建的“教学支架”。在中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与母语不同,它缺乏语言环境的支持,它所属于印欧语系中的西日耳曼语支,它的语法结构、发音规则等都有别于汉语,这些都决定着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支架的帮助来习得这门二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主要还是在课堂中进行,教师需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支撑,将学生的认知发展从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以获得知识能力的进一步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然而,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有哪些教学支架形式、不同的教学支架形式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教学支架的动态生成状况如何? 哪些因素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支架的选择? 教学支架对课堂互动的影响如何? 为回答上述问题,笔者将深入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观察,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探索背后的原因。
……….


二、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对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学支架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支架使用的情况,包括教学支架的类型、动态生成状况、影响因素等,并对该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学支架应用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和有效策略, 提高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教学支架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同时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构建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支架的研究首先可以满足理论上的要求。目前众多最教学支架的研究集中于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支架的描述性研究,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与现实情况相对照,研究是滞后的。因此本研究在对现有文献资料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架构出小学英语教学支架的类型、功能及特征等,以此为框架对课堂中的教学支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总结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支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丰富了当前关于支架教学的研究,有利于改善这方面研究缺失的现状。
………..


第二章:小学英语教学支架概述


一、 小学英语教学支架的基本内涵
“支架” (scaffold) —词最先是在建筑行业中使用,是指工人们在建房子时所使用的临时性的脚手架等,其在建房时所起的作用是一种临时性的支撑架构。Wood, Bruner 和 Ross 是最早提出用“支架”概念,他们把“支架”比喻成专家或中介者为学习者达成某一任务或某一水平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瑞格依和伯尔对“教学支架”是这样定义的: 在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成人需给儿童提供各种不同的、临时的结构和框架,即各种语言支架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从而习得语言,形成有效的互动交流。普利斯里等人 的“支架”定义是这样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需要提供给学生具体的学习帮助,并且这个学习帮助应在学生能力增长时逐渐撤去。纳撒及和斯万对 “教学支架 ”所下的定义则更为宽泛,他们将“教学支架”定义为一种合作,是学习者和成人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的各种合作。Wood, Bruner 和 Ross 对“支架”所下的定义过于宽泛,把“支架”定义为一种帮助和支持,仅仅突出了支架的作用,并没有突出“支架”的特征,所以该定义不够全面。瑞格依和伯尔把“支架”定义为结构和框架,将“支架”的作用范围缩小了,不能充分的描述“支架”的总差,但是其定义中突出了支架的暂时性特征。纳撒及和斯万的定义则更加宽泛。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综合上述等人的定义,把“教学支架”理解为是以建筑行业中的建筑脚手架为蓝本的一种支撑教学活动的框架。具体到教学活动中,是指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和认知能力的提高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手段或方式。教师在支架的帮助下,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现有水平引领到即将达到的一个更高的水平,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在支架的帮助下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笔者将之定义为:教学支架是在学习者学习新知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提供给学习者的各种暂时的、渐进的辅助框架。
…………


二、小学英语教学支架使用的必要性
每个儿童生来就具备语言习得机制,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小学阶段学生才开始接触英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先天的英语视听说的经验,这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挑战。英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来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鼓励、帮助学生,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来激发和维持学生英语学生的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新单词、新词组、新句型,英语的可理解输入量越来越大,英语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那么学生英语学习的受挫感将会慢慢产生,就更加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重建语言学习的信心,不断地跨越其最近发展区。同时,英语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可理解性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能成功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24每个学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并非在任何情况下激活,大量的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言输入并非可以激活语言习得机制,学生在这样的语言输入下,英语学习难度将会大大增加。而只有输入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英语语言材料,才能激活学生的语言习得机制,才能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起积极作用。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具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的特点,采用游戏、歌谣、绕口令等,或借助动画、图片等教具,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通过教学支架丰富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有利于建构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
……….


第三章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支架使用的现状观察........23
一、观察目的.........23
二、观察对象.........23
三、研究方法.........24
(一)课堂观察.........24
(二)访谈.......25
四、研究实施.........25
五、研究结论.....33
第四章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支架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35
一、小学英语教学支架的分配特征中存在的问题.........35
二、小学英语教学支架动态生成状况中存在的问题.......38
三、对学生话语输出及课堂互动的影响中存在的问题.....38
四、小学英语教学支架使用的建议.........43


第四章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支架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意识到 “灌输式”教学的弊端,逐渐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各种教学步骤、教学工具等都是为了学生服务。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支架。笔者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目前教师对教学支架的运用都较为重视,对不同类型教学支架的功能也有相对清晰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支架。通过课堂观察和对课堂录音转录的文本材料进行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有了多样化的教学支架,有讲授、提问、提供词汇句型图表、示范、重新阐释、纠错、提示引导、鼓励这八种类型。灌输式的讲授已经不再是教师唯一使用的教学手段,这说明的教学观念已逐渐转变, 已经逐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正逐步以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而存在,而不再以学生学习活动的支配者、主宰者的身份而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支架,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撤走支架。学生则在教师的教学支架的帮助下逐步习得知识与能力,不断的跨越其最近发展区,从而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学习奠基础。在分析语料文本资料时,笔者还发现由于“讲授”、“提问”、“提供词汇句型图表”这三类教学支架要求教师课前进行详细的备课,所以这三种教学支架几乎都是预设性支架。其他的教学支架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而随机生成的,因此在动态生成的教学支架中,随着学习内容的难以程度以及学习任务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支架就具备了差异性和情境性。这是在研究中发现的可喜之处。然而,教师对教学支架的实际应用情况也存在一些问题。
……….


结语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支架使用中,小学英语教学支架的分配特征中,提问支架使用较多,其中展示性问题太多,学生的有效话语量输出较少;讲授支架占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重新阐释、提示引导、示范、纠错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辅助作用较小;鼓励支架的使用频率几乎为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支架大多是课前备课时设计,课堂中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动态生成的教学支架较少;提问、输入新知教学支架虽提供了许多的语言输出机会,学生语言的输出量相对较少,课堂互动处于初级阶段。提供词汇句型图表、重新阐释、示范、提示引导能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话语量的输出,但支架撤离不及时。纠错、鼓励促进教学支架所引发语言输出有限,无课堂互动效果。本研究的局限主要在于所观察的课是真实课堂,所收集的数据也是源于真实课堂,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笔者仅仅只对一所学校的三位老师进行课堂观察与访谈,并且该小学是该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家长比较重视学生英语的学习,研究中没有对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进行分析,,观察时间也不长,也仅仅分析了 12 节课录音材料,并不能代表三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行为,属于小范围的调查研究,难以准确反映普遍的现象,且数据分析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对教学支架的分类是根据具体行为进行分类,在研究过程中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只能作为有限的参考。另外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支架的分类中,对于支架的分类维度没有突出英语学科的特色,这也是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深入探讨的方向。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2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42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e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