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 >

中国通胀预期测度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13 08:40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 世纪 70 年代,一场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席卷了西方发达国家,造成各国经济停滞不前。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各国普遍出现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持续增长的滞涨现象。此时,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以及盛行多时的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均无法对于此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此情况下,货币主义学派提出了理性预期理论的概念,并将此次滞涨现象爆发的根本原因归结于通胀预期的失控,至此困扰各国多时的滞涨现象得了较为合理的解释,通胀预期领域的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的一大热点。 通胀预期,就是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心理预期,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种预期是经济活动主体对于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主观臆断,客观上会影响自身的消费、投资、储蓄等行为,从而会对实际通货膨胀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了稳定的通胀预期对于抑制通货膨胀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不确定的通胀预期会导致经济衰退,资产价格波动,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而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1988年,中国掀起的“抢购”热潮至今仍然让管理界心有余悸,造成公众躁动不安,疯抢商品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预期到了通货膨胀的到来,由此形成了一种“人人自保”的心理状态,在通胀时期,这种心理状态更是如洪水般势不可挡,瞬时间“抢购风”刮遍了中国各个角落。此时,针对“抢购”热潮制定的价格改革措施很快也石沉大海,政府政策一度失去了效力。据此,通胀预期的重要性开始被社会各界尤其是管理界所肯定。 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为应对此次危机蔓延所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各国相继制度了一系列刺激本国经济复苏的政策与方案。为了能够最低限度降低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本国经济迅速复苏,但与此同时,也相应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预期 2007 年 4 季度和 2008 年 1 季度通货膨胀率会上升的人数比例已达到 60%以上,成为历史最高点,由此可以看出公众对未来经济形成了较高的预期,这也为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通胀隐患。在 2009 年10 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管理好通胀预期后,通胀预期的管理便成为了管理界及相关部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年内,预期管理工作连续被纳入了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内。
.........

二、研究意义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稳定的通胀预期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有效管理通胀预期的前提是准确的测度出通胀预期的值。由于这种预期是经济主体的主观心理活动,因此在测度通胀预期值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如何准确测度出通胀预期值已成为了学术界、管理界讨论的焦点。

(一)理论意义
通胀预期作为经济主体的主观心理指标,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毋庸置疑,通胀预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通胀预期本身是一种基于人的主观判断形成的对于未来通胀水平的预测,所以准确测度出通胀预期的值对于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次,对通胀预期具体的形成机制的深入剖析,不仅能够使读者清晰得了解到预期是如何形成的,并且对于预期的管理也能够“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从而更好的提高通胀预期的管理效率;最后,对于通胀预期的研究还有利于中央银行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引导人们形成稳定的通胀预期,发挥政府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中央银行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有效协调好经济,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现实意义
近年来,中国通胀率的动态走势的表现呈现出与西方主要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等)通胀率类似的轨迹:即虽然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率虽然呈现出走低的态势,但通胀惯性依然存在,走低态势背后依旧伴随着潜在的通胀率上行风险。作为影响通货膨胀率的重要因素,通胀预期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国内部分文献和新闻在引用通胀预期值时,普遍采用央行的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中的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来代替,但这种价格指数只能反映出公众对于未来物价的看法是上涨或者下跌的,而不是具体的预期值,因此,测度出具体的通胀预期值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次,通胀预期的测度方法不仅建立在公众心理可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并且将预期的形成机制考虑在内,而不是简单的模型推导预期值,不仅能够更加准确测度出通胀预期的值,同时对于测度其他预期指标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再次,对通胀预期更加准确的测度,对于扩展后的新菲利普斯曲线更加准确刻画通货膨胀的产生和传导机制及预测通货膨胀率和通胀预期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新形势下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更好的理论指导意义;最后,我国目前还没建立适应本国国情的通胀预期管理体系,因此,本文试图利用预期研究的相关结果,为政府提供意见参考,同时可将本文视作对建立属于我国的通胀预期管理体系的一种呼吁。
.......

第二章   通胀预期的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第一节 通胀预期的相关理论
预期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对于具有专业知识基础的经济学家而言,其预期可根据所掌握的经济变量以及计量模型推导出来,而对于大部分经济主体而言,其预期更像在一个“黑箱”中形成,黑箱的输入端是各种信息,输出端则是人们的预期值,而我们并不知道黑箱中的内部构造。目前,国内外学者依据预期形成机制的不同假定,,将通胀预期理论主要划分为静态预期、外推型预期、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学习型预期则比较少见,但也是比较重要的预期理论之一。本节主要介绍前三种预期理论,至于学习型预期则会在第五章做系统介绍。在外推型预期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适应性预期理论。所谓的适应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在预测某经济变量未来变化趋势的行为过程中,会依据过去自身的预测误差不断矫正对该经济变量的未来预期。显然,适应性预期要求经济主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使之与实际值一致。具体而言,若经济主体对未来通货膨胀率的预测是依据过去的预测误差情况而定,则视为一种适应性预期与简单考虑过去实际值变化情况而形成预期值的外推型预期相比,适应性预期理论引入了影响预期值的经济主体自身预期误差这一重要因素,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特征,从理论上来看,更加符合实际。但是,预期在形成过程中不单单只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经济政策也至关重要。比如,在经济过热或过冷时,政府会颁布相关政策来引导公众的预期,稳定社会经济。另外,模型中的参数 的确定依然具有主观性,这为适应性预期的检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通胀预期的研究综述
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文献大多集中于探究通胀预期究竟是理性预期还是适应性预期,少量文献涉及学习型预期。在国外,Forsells and Kenny(2002)的实证结果表明欧元区的通胀预期并不是完全理性的;Bohdan and Kokoszczynski(2005)通过对捷克、匈牙利等多个国家的居民通胀预期的检验,也得出了预期不是完全理性的结论;Bakhshi 和 Yates(1998)基于所提出的“弱版本”的理性预期,实证出了英国公民的预期往往会犯系统性高估的错误;Milani(2005a,b)引入学习型预期替代理性预期后,实证结果表明通胀惯性不再显著,即得出了学习行为是通胀惯性的主要来源的结论;在国内,陈彦斌(2004)利用差额法和 C-P 概率法计算出通胀预期值,并进一步研究了预期的长期性质和短期性质,结果表明居民的通胀预期是长期无偏的,而短期来看,则不完全是理性预期;张蓓(2009)改进了传统的 C-P 概率法,计算出了居民的通胀预期值,并实证分析得出居民的通胀预期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且部分符合适应性预期的性质。李永宁等(2010)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公布的朗润数据,对经济学家的通胀预期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学家的预期符合适应性预期的特征,并且不必然导致实际通胀的发生;于光耀,于娜(2011)研究得出通胀预期究竟是理性预期还是适应性预期取决于居民对未来通胀预期所服从的分布的假定。目前,国内关于学习型预期的研究较少,事实上学习型预期模拟了经济主体主观预期的形成机制,更大程度上还原了主体预期的心理过程。徐亚平(2010)对公众学习型预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对于通胀的预期值,则直接采用了消费者预期指数当作公众通胀预期的近似值,对预期值与实际值进行实证检验;何启志,范从来(2011)在学习预期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出了递归型学习预期的特例,在通胀预期值方面,依旧沿用了消费者预期指数;何启志,范从来(2014)较早的对学习型预期的学习速率和学习能力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中国的新菲利普斯曲线。 
.........  

第三章  基于调查问卷测度我国通胀预期的一般方法 ....... 10 
第一节  通胀预期的调查统计系统 .... 10 
第二节 指标的确定与来源 .... 11 
第三节 一般方法介绍 ........ 12 
一、差额法 ........ 12 
二、C-P 概率法 .... 13 
三、改进 C-P 法 .... 15 
四、 时变参数法 .......... 16 
第四节 一般方法的比较与综述 ....... 17 
第四章  结合学习型预期改进一般测度方法........ 20 
第一节 学习型预期 .......... 20 
第二节 改进一般测度方法 .... 21 
一、递归法 ........ 21 
二、滚动法 ........ 23 
三、与一般测度方法的比较 ........ 23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24 
第五章  估计中国菲利普斯曲线 .......... 25 
第一节  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与意义 ......... 25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 .......... 25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 .......... 25 
第二节  模型的设立 ......... 26 
第三节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28 
第四节  模型的估计 ......... 28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32 

第四章   结合学习型预期改进一般测度方法

上一章主要介绍了基于调查问卷测度通胀预期的一般方法,并在最后一节以图示的形式给出了利用四种方法所测度出的通胀预期值。这四种方法除了假定过于理想以外,不难发现,计算公众在 期对 期物价的预期依赖于 期的实际通胀率,这导致了测度出的预期值具有时滞性,例如,在获取了  2014 年 1 季度的实际通胀率后才可以算出公众对 2014 年 1 季度的通胀预期值。那么,这种时滞性的预期值是否能够有助于分析公众预期的形成以及特征呢?前三种方法假设各期的敏感性区间是固定不变的,利用长期无偏性求出的是各期敏感性曲间临界值的平均值,因而测度出的通胀预期序列过于平缓,真实的通胀预期值会被低估,而时变参数法更类似于一种对实际通胀率的拟合估计,因此所测度出来的预期序列的预测性能较高,但这会高估了公众的通胀预期水平。由此可见,这四种方法测度出的预期序列均不能准确的反映公众真实的通胀预期水平,那么,以这种时滞性预期为基础来考究公众的预期是否理性等性质显得意义不大。另外,我们有理由猜想,公众的真实通胀预期的预测性能应该介于前三种方法与时变参数法之间。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测度出通胀预期值呢?考虑公众预期的形成过程:中国人民银行在 期对储户进行问卷调查,公众在 期完成对 期物价的预期,很显然公众没有依赖于 期的实际通胀率,而是利用 期或者在 期之前所掌握的信息来估计 期的实际通胀率,并且会随着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变化等等,不断增益学习更新自己的敏感性区间,这一形成过程与学习型预期的主要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本章将模拟消费者主观预期形成方式的学习型预期理论贯彻到以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的预期测度方法之中,将学习预期理论与改进 C-P 法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测度通胀预期的方法——递归法和滚动法。

中国通胀预期测度与应用研究

.........
 
结论

本文首先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在已有测度通胀预期的方法上,结合学习型预期理论提出两种新方法——递归法与滚动法。这两种方法基于改进 C-P法,放开了敏感性区间对称的假定,体现了临界值的时变性特征。然后,利用递归法所测度的通胀预期估计了扩展的中国时变参数菲利普斯曲线,并得出以下结论: 在通胀预期测度方面:
(1)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测度通胀预期的四种基本方法——差额法、C-P 法、改进 C-P 法以及时变参数法所测度出的预期值具有时滞性,并且在假设上以及计算方法上也有缺陷:差额法忽视了认为物价不变的人数百分比,通过简单计算认为物价上升的人数百分比与下降的百分比的差额不能够准确测度出通胀预期值;C-P 法为了得简单假设人们对于物价上涨和下跌的敏感度是一样的;改进 C-P 法虽克服了传统 C-P 法有关公众对于物价上涨和下跌的敏感度是一样的假设,但没有体现敏感区间的时变性,因此前三种方法求出的是各期敏感性曲间临界值的平均值,这也是导致通胀预期序列过于平缓的原因,而时变参数法类似一种拟合估计。另外,这四种方法测度公众在 期对 期物价的预期均依赖于 期的实际通胀率,这与现实中公众预期的形成过程不符。 
(2)本文在改进 C-P 法的基础上,考虑公众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并首次将模拟消费者主观预期形成方式的学习型预期理论贯彻到以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的预期测度方法之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测度通胀预期的方法——递归法和滚动法。这两种测度方法不依赖与当期的实际通胀率,且能够估测出公众的超前预期值。本文引入平均绝对误差 MAE 比较了六种方法的预测性能,其中,递归法强于滚动法,并且强于除时变法以外的其他三种方法,这与第四章开头的设想一样,可以证明公众的预期是学习型预期,且本文对于一般方法的改进是成功的。另外,相比实际通胀率的较大波动,公众预期序列较为平缓,说明公众的预期能力不强。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4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44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7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