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为例
本文关键词:创新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为例
【摘要】:通过对基于网络平台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旨在寻求一条以网络为平台、开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与实施机制保障为一体的、以促进多元主体的互动和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为宗旨的有效管理途径。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 质量管理 保障机制 创新
【分类号】:G642.477
【正文快照】: 一、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与管理的现状及其变革趋势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衡量标准,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近年来,因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各种争论与研究呈现多元化态势。一方面,一些学者与媒体困惑于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江腊生;;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跟踪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2 郭英,刘宪俊;我国近年来关于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的研究述析[J];教育导刊;2005年08期
3 王安全;;实现学校内话语权的主体间走向[J];教育评论;2007年05期
4 朱学道;邓道贵;;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局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7期
5 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娣;;主体间性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6期
2 郭浩;;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新视角[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蒋天颖;雷剑;;独立学院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7期
4 陈武;;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多元化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7期
5 刘丽英;田彦文;;浅谈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0年07期
6 郭浩;;主体间性的生成与彰显:新课程的价值追求[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郭浩;;论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J];教育导刊;2007年05期
8 杨怀祥;;论高校德育的主体间性转向[J];教育与职业;2008年05期
9 万进;;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高校图书馆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4期
10 阎波;王玉敏;;走向主体间性的学校德育[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明洲;新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3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娜;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话语权非均等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萧红梅;走向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D];广州大学;2008年
3 宋影;论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构建[D];燕山大学;2010年
4 倪守建;成人教育: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许军华;论高校德育过程中的以人为本[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涛;追寻教育的语言基础[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如何保障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2 金业文;刘济良;;贯通全程 加强指导 合理评价——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林晓燕;于泓;葛宝臻;王世荣;;基于深化教学改革的本科毕业设计工作[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5期
4 解文元;杭涛;;加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03期
5 蒋亦华;;当代中国教师标准问题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6 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是否要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年03期
7 童世骏;金岳霖《知识论》中的“主体间性”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8 刘黎明;在交往中建构个体——教育交往审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曹禧修;;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10 曾新;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丽;;对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创新素质的深层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2 易琳琳;范冬月;高启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构建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3 王亚杰;陈岩;谢苗峰;;注重三项创新 在更高层次上办好行业特色型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02期
4 雷芳;虢利钢;;浅谈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4期
5 朱志龙;;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0年02期
6 夏玉颜;王贵成;;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创新素质现状调查与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0年02期
7 ;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简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郭丽蓉;;新形势下高校机关建设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4期
9 ;美国高校教师聘用评价机制的特征[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02期
10 刘晋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刍议[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忠才;;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商圈品牌营销影响因素分析[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海岚;;以校本教研为引擎 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3 孙孟远;张宝林;孙海静;;改变管理机制 构建和谐学校[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4 孙连杰;;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保障机制的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5 冯志桂;;民办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6 蔡U,
本文编号:901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aipu/90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