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考问乡镇规划
本文关键词:乡镇规划
本报记者郭靖
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一个地方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将出现明显的城乡一体化趋势。现在,我市城市化水平达55%,城乡联动已被市政府列为今后城市发展战略之一。而如何联动,则需要规划的宏观引导和调控。
乡镇规划存在五大问题
来自市规划局的资料显示,当前村镇规划中存在五大问题:
村庄和小城镇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建设混乱,既不利于生产,也不方便生活。公路两侧随意建房,占用良田,,影响交通和景观。乡镇企业过于分散,浪费耕地,严重污染环境。
区域发展不协调,村镇基础设施缺乏或重复建设。有的道路网络不健全,随意对接国道省道县道,甚至把过境道路当作村镇主干马路。有的供水、供电系统难以满足居民需要。有的环卫设施简陋,垃圾随处丢弃,露天粪缸仍在使用。更为滞后的是村镇排水设施建设。眼下乡镇排水管网都是雨污合流,而村庄连排水管网都几乎没有,往往是上游排污,下游遭殃。
面貌雷同,特别是平原村镇,道路街容、建筑式样、绿化景观千篇一律,鲜有创新,自身资源条件、乡风民俗、历史人文得不到体现。
不顾村镇建设和发展规律,盲目扩大规模,追求高楼群、大广场、宽马路,滥用玻璃幕墙和马赛克,建筑和城镇形象缺乏文化品位。
工业园区过多,投资强度低,经济效益差。保守估计,平均每个乡镇有1.1个“工业园区”。部分乡镇已有两个以上,但仍在增建和扩建所谓“开发区”。2002年我市乡镇工业产值仅有13%分布在工业园区,远低于国土资源部41%的要求。一些村镇以发展经济为理由,热衷于搞低价卖地招商,使工业园区成了“圈地特区”,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另外,乡镇工业空间布置也不合理,“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给城镇功能升级和未来产业调整带来了困难。
乡镇领导不能不懂规划
上述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市城镇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是空前的,再加上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规划中有缺陷是难免的。但抛开大背景,具体到规划工作来看,很大一个原因是不少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规划意识和知识,还没有把规划真正作为政府优化各种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镇规划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和利用土地,有序开展各种层次的村镇建设,形成合理的村镇体系;鼓励乡镇企业向县(市)区或镇所在地集中,实行工业园区化,布局集中化;统一安排基础性公共设施,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营造集聚效应。
尽管有关方面一再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但实践中,“规划跟着领导走”的现象还是很普遍,规划人员以领导的思路和喜好为规划依据的倾向严重,领导的规划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村镇规划的水平。最近,市里组织41个中心镇和重点镇的领导干部参加规划培训,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特色是乡镇规划的生命
提高乡镇规划管理水平,关键是抓住本地特色,因为没有特色的城镇不可能有个性和品牌效应。这方面,我市已有一些成功的范例,比如溪口的旅游特色,石浦的海滨特色,慈城的历史文化特色。另外,还有一些像柴桥、周巷那样以块状经济为主的特色产业镇。
总结这些镇的经验,市规划局认为,村镇规划要做出特色,应注意几个问题:
尽可能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在这个前提下,创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好环境;城镇建筑应多样化,同时又要维护城镇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要珍惜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旧建筑,也要建设具有时代感的新建筑,但不能以新盖旧;乡镇建设不可能处处体现特色,要搞好总体构思,精心设计建设重点街区和建筑群,突出重点,照顾一般。
本文编号:1231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123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