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课程 >

20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班李娜2014144112

发布时间:2018-03-02 05:09

  本文关键词: 20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班李娜2014144112——新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20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班李娜2014144112——新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首页 > 资讯 > 财经资讯  2017-05-14 10:44:30  

新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吕拉昌1,黄 茹 2,韩 丽 1,藤 丽 1

(1.广州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广东广州 5100061;2. 广州大学桂花岗纺织服装学院,中国广东 广州 5100061)

摘 要:在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经济地理学的“复式转向”的推动下,城市地理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在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城市地理出现的新趋势概括为:城市地理研究的尺度转向、空间转向;更加强调城市空间变化的复合动力的研究以及多层次生产、消费、流通、创新等实体与非实体空间的研究;城市地理的“管理化”倾向,同时,更加关注城市的创新职能的研究,研究成果更注重应用性。

关键词:城市地理研究;新经济;尺度转向;空间转向;复合动力

第 30卷第 8期 经 济 地 理 Vol.30,No.8

2010 年 8月 ECONOMIC GEOGRAPHYAug. ,2010的动力,霍尔提出世界城市(the worldcity)[17]。

1 前言

新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全球为市场,以网络为纽带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城市空间形态处于向后现代主义城市的过渡,出现了许多城市形态,如城市碎化(fragmentation ofurbanform)[10]、双城(dualcities)[11]、分割的城市(dividedcities)[12]、银河大都市(galacticmetropolis)[13]、边缘城市(edgecity)(Garreau,1991)[14]、无边缘的城市(edgelesscity)(Lang,2003)[15]等概念。由此可见,城市正处在“革命”性变化的关键时期,城市物质空间重组,灰空间及虚拟空间产生,并产生了新的复合城市空间,与此同时,城市地理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对这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概括与总结。

2 现代城市地理研究的新趋势

2.1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尺度转向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城市面临多尺度共同作用的问题,城市内部结构与空间重组, 城市景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使得城市地理对于全球与区域、群、层阶、过程、动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1.2由国家城市地理到全球城市地理。冷战以前,国家之间的界限分明,信息化技术与水平有限,全球化还没有完全展开,因此,城市地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的主权范围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联系穿透国家的边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城市地理学研究从以国家城市系统为中心的研究转向全球城市体系的研究,研究尺度发生了明显转向。近年来,以下问题成为全球城市地理研究的热点:①全球城市体系的研究;②全球城市区域的研究;③国际地域分工、贸易活动格局变化及资本、劳动力转移对国家城市和城市圈的过程与空间格局变化影响的研究;④全球范围内城市及城市圈、都市圈等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⑤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系统及城市成长影响的研究;⑥世界国际性大城市内部结构,特别是CBD的研究。

2.1.3 多尺度的研究。目前,城市地理的研究多尺度研究是重要的趋势。城市地理对每一个城市的研究,都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明确其定位。城市分析要与区域相结合,并且要考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与竞争。另一方面,全球城市的研究要结合区域的特点。因为一方面,全球城市体系是结合在全球系统之上,另一方面,全球城市具有一定的地区框架,具有区域性的烙印。如近年来区域多层次整合的发展形成了许多一体化发展的区域以及区域合作组织,如欧洲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这些区域化的组织对所在地的城市必然产生影响。虽然萨森把城市与国家区分开来是一种进步,但是全球、国家、区域共同体、城市区域都将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的空间尺度,并且需要多尺度研究的综合。

2.2 全球化与新经济下城市的空间转向

城市地理学是从人地关系角度研究个体或群体城市空间关系的学问。“城市空间”一直是城市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城市空间”作为城市地理研究的“客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市空间”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间,需要从全新的角度来重新定义城市空间。传统的城市地理学强调更多的是城市实体空间的研究(物质空间的研究)。从1970年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转型, 一系列社会问题激化, 使得社会与空间的改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人们对空间的重新认识[21]。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的演化阶段,空间的社会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23]。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将历史性、社会性和空间特性结合起来, 把“空间中的生产(production inspace)”转变为“空间的生产(productionofspace)”, 更强调空间的社会属性。他区分了三种类型的空间:“感知的空间perceivedspace) ”、“构架的空间(conceived space) ”和“生活的空间(livedspace)”[24],因此,对城市空间来说,不仅意味着城市空间研究视点的重要转变,更意味着对城市空间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25]。“城市空间转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空间的社会历史转向:城市空间不再仅作为物质的空间,而是作为一个历史的—社会的—空间的现象。②城市空间的关系转向:城市是各种关系承转的场所,城市成为一种社会关系、经济关系、邻里关系、空间关系等的集中地,并且这些关系相互依赖和承转,构成城市的竞争性学习、反射性联系,成为都市激发性的重要来源,而且是都市特有的。③城市空间认识论的转向。城市空间不仅被当作一套物质化的“空间实践”来研究,城市空间被称为一种思想性和观念性的领域,是“思维性图示”,城市地理研究需要把城市空间作为既真实又想象化,既是事实又很实际,既是结构化个体,又是集体的经验与动机。

2.3 城市空间变化动力的多维分析

一直以来,工业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空间结构与工业聚集高度相关,“工业型的经济结构”构造了城市的空间。进入21 世纪后,在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条件下,世界经济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向,外资、创新、文化及创意产业、信息技术及信息经济、服务业等成为大都市发展的新动力,尤其是创新与创意正成为城市经济中最体现城市价值与城市能级的增长点[26]。

2.3.1全球化与外资的动力。全球化使资本、人口、技术、信息等要素跨国流动加剧,迅速向全球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空间结构重组。全球化在不同层次的表现被认为是重塑城市的要素之一[27]。全球化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集中于全球第8期 吕拉昌,黄 茹,韩 丽,等::新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1289化战略的全球资本和产业的重组及空间结构的变化。Choe断言:“在将来,城市的发展动力将来自全球,它们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资金流以及如何介入新的国际新经济中[28]。城市不断地调整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职能和地位,加之生产越来越在区域层面展开,全球范围内的城市逐步形成新的等级结构。城市发展受制于其在全球等级体系中的地位,受全球化的影响明显。城市作为利用外资和吸引外资聚集的枢纽,外资是全球范围内城市结构变化的重要动力。城市地理学者关注外资在城市的投资区位选择;外资与城市形态的变化;外资与城市体系以及外资与城市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29]

2.3.2信息技术与信息经济的动力。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讯网络的出现,形成了空间事物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地理障碍并形成一种新的地理空间,城市地理学者很快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对新的空间以及新的空间对原有的地理空间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流空间”代替“地点空间”,城市空间成为虚空间、灰空间以及实空间的复合空间,互联网发展引起实体城市形态变化,数码城市产生并形成互联网城市体系,网络经济、虚拟经济发展,信息产业的突起引发城市产业“革命”[30]。

2.3.4创新与创意的动力。创新与创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的动力。一个城市的创新与创意、技术和知识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本则是GDP增长的核心,人力资本的核心具有创新与创意的人才,一个城市要想拥有持续的竞争力,成为“智慧摇篮”的孵化器和扩散中心,就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的知识含量。近年来,创意产业的发展正为城市更新,尤其是面对内部空间高度紧张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例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的再造、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许多城市的更新,发展创意产业,建立创意产业园。城市地理学者关注创新与创意这一新的城市发展动力[31],研究城市的创新系统,城市创新能力,城市创新空间扩散,创新城市体系及知识城市、创新城市的研究、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园的研究。

2.4 多层阶的物质空间分析及非实体空间分析相结合

2.4.1多层阶的物质空间分析。传统的城市地理把城市作为重要的工业生产中心,把经济理解为“生产”,忽视城市作为“流通中心”、“交换中心”、“消费中心”的作用。现代城市地理充分关注城市作为城市中心的作用。城市作为社会上各种流通的集结点。虽然传统城市地理也有此方面的研究,如中心地理论、城市流通的相互作用理论,但在新经济与全球化下,城市流通空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近年来,在城市内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大规模批发市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一大批城市新型的流通空间层出不群,作为以“城市空间”研究为核心的城市地理需要研究城市流通空间的特征、发展趋势以及规划布局。消费在城市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当代英国社会理论大师齐格蒙德.鲍曼(ZygmuntBauman)认为,消费主义是理解当代社会的一个非常中心的范1290 经 济 地 理 第 30 卷畴,消费的理念与方式,比工作、就业和生产技术等因素,更多的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与历史,人与人的生产关系,被一种消费关系所替代[32]。现代城市空间萎缩,传统的公众场所渐渐为消费场所代替。当代的消费与消费主义与城市地理给出了新的课题。需要研究消费空间如何组织、如何营造?上海新天地就是结合这种思潮、全球化与上海本地“石库门”建筑样式结合在一起,创造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消费文化的神话,一个城市消费空间。

2.4.2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的结合分析。传统的城市地理学派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型,近来的城市地理学派更加重视城市在物质空间之上的非物质空间的研究,把物质与非物质空间融合起来研究:①城市政治经济学派的研究,对“文化转向”表示怀疑,但是寻求将文化与语言整合进政治经济模式形成更为广泛的政治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更加关注贫困、不平等及人类生存系统状况等问题[30],更加关注市民的本质及参与,城市的规划与治,政策过程及权利。哈维也认可这种过程,从非物质揭示城市物质的复杂性,在对巴尔的摩研究时,认为很难把影响城市生活的每天的行动与叙述与包含城市理想与信念的隐喻相分离[33]。NeiSmith则在固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同时,更多的考虑文化与语言[34]。Zukin等认为城市研究应把文化分析与政治经济结合起来,不仅把城市作为增长精英操作下的产品或模拟物质,也要把不平等作为重要的内容[35]。②城市景观的解释(方法),把符号学、体验、象征、历史等介入城市的真实空间,寻求一种综合的城市景观解读。如Goss 把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理论相结合研究城市景观,这种研究诠释城市空间的符号学、分析城市建成形态体现的权利关系[36]。Lee更倾向于采取民族学的途径来研究城市景观,他认为这种研究才会产生较为符合实际的理论[37]。③作为不断变化的城市地理的后现代主义,更强调城市景观的非物质性表征。洛杉矶是城市地理表征的一个例子[38]。DearandFlusty认为,现代的城市表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变得难以预测,城市形态表征为一个没有中心的形态,与芝加哥学派的工业、居住环状结构表征有很大不同[39]。洛杉矶城市具多样性、多核心、多分支、极化,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城市的表征。④城市地理的精神分析的超自然转向则是建立在心智地图基础上,关注非意识对人们行为及城市的影响。Pile把城市看作是物质的城市、也是非物质的城市,是防御过程,具有非意识的内容,是幻想、意识、非意识及物质的共生体[40]。

2.5 城市地理研究的“管理化”倾向

1980 年代以来,西方发生了深刻的公共治理变革,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凯恩斯时代”宣告结束。西方国家政府普遍推崇市场化,强调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领域中的作用,导致了新的公共管理理论与模式的产生,引发了许多国家发展环境与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型。为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积极推行了各种营销战略,在西方许多传统型的管理模式,正迅速被企业化模式所取代,为了实现有效的增长,政府、商业机构、民间团体等各种利益团体合作形成“增长联盟”或增长机器。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地理学需要为城市发展服务,因此,近年来,城市地理界关于城市管治、城市营销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转型,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市场化与分权化的趋势,中国城市需要一个高度的竞争、有效的发展环境与模式。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和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的研究最终需要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城市地理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政策”,体现应用性与学科价值。因此,中国城市地理需要借鉴西方的理论,但中国城市管治模式不可能与西方相同,因此,中国的城市地理需要在西方城市管治模式基础上创造具中国特色的城市管治模式。这也是中国城市地理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3 结语

①在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城市地理研究尺度发生了变化,由单一城市尺度到全球城市区域尺度,更加重视城市的区域分析;由国家城市地理尺度扩大到全球城市地理尺度;全球、国家、区域共同体、城市区域都将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的空间尺度,并且进行多尺度的综合研究,多尺度的分析有助于全面解析城市与全球,城市与区域以及城市群、层阶、过程、动力等方面的问题,深化对城市间的相互关系及城市内部结构的变化等的分析。

②受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在经济地理的“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尺度转向”等“复式转向的”的基础上,城市地理发生“空间转向”,城市空间不仅包括了物质空间,还包括了非物质实体空间,人们的认第8期 吕拉昌,黄 茹,韩 丽,等::新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1291识空间,城市空间需要把物质与非物质结合起来进行认识。

③城市发展动力趋向复合动力,工业经济的作用减弱,外资、创新、文化及创意产业、信息技术及信息经济、服务业等成为城市发展的的新动力,与此同时,城市的职能也由生产中心,向消费中心、流通中心、创新中心、信息中心转变。

④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已不仅是以科学主义下的“客观规律”来认识,城市空间需要从城市空间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相融合的角度进行把握。在对城市空间的研究方法上应在客观实证主义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文化、哲学、社会科学、社会心理学等主观理念,注重于城市在物质空间之上的非物质空间的研究。非物质的层面包括文化、意识与非意识等方面,城市研究需要从物质分析非物质,也要从非物质分析物质,从两者融合的角度认识城市。

⑤伴随世界性的城市公共管理模式的变化,城市地理研究不仅重视城市空间的理论分析,而是趋于解决城市的问题,城市地理的“管理化”趋势明显,城市营销模式、管治模式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



本文编号:1555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1555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1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