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课程 >

二战英德雷达对抗战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6-03-13 13:54

在二战爆发之后的大不列颠空战中,“本土链”雷达发挥了极为关键的预警、探测和引导作用,成为人类陆基对空雷达的鼻祖……

 

雷达——这只人类战争机体上的电磁巨眼,虽不是武器,却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刻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它第一次凝望天空时,就让德国法西斯蜂群般涌向英伦三岛的轰炸机群无所遁形;它第一次俯视海洋时,便让被“狼群”战术撕咬得体无完肤的大西洋航线最终得以幸存。它不是二战中的明星,却在大不列颠空战和大西洋反潜战役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它从没上过战场,却比任何一名参战者更了解战线上的一举一动。二战中,英德两国围绕雷达展开的激烈交锋,可以说开创了现代电子战的先河,人类战争也由此步入了“隐匿者”和“发现者”的“零和游戏”。

很难说清“雷达之父”究竟是谁。有人说是德国人胡尔斯·梅耶,他在1904 年向公众展示了一台主要由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的装置,能够发现3 千米以外的船只。可问题是,天气状况好的时候,人仅凭肉眼就能够发现至少十几千米外的船只。因而,这个装置最多也只能起到娱乐大众的作用了。英国人麦克斯韦发现了电磁理论基本公式,并于1864 年出版了著名的《电磁场动力学》,他应该被看作是所有能发射电磁波的设备之父吧。但真正的“雷达之父”,应该是英国人罗伯特·沃森·瓦特。他使用阴极射线管接收和显示无线电回波,其测量电离层高度的装置运行原理与雷达的作用原理基本吻合,并亲手打造了后来在大不列颠空战中立下大功的“本土链”早期预警雷达。

 

1 1

>>“本土链”雷达的探测范围图。由图可见,该雷达网已严密覆盖英吉利海峡和东部海岸的各高度层

 

颇具特点的雷达之“链”

 

1 2

>>“本土链”雷达发射塔阵列天线分布示意图

 

 

经典的欧版“空城计”

然而,这些假的电磁波信号却使纳粹德国深受刺激,以为“本土链”雷达在如此高强度的轰炸之下都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即使部分被破坏,也可迅速修复。因此他们认为再对其实施打击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这些雷达目标从最高待遇被迅速“拉黑”。“本土链”雷达终于可以获得宝贵的时间进行修复,并在整个大不列颠空战中得以保存下来,为英国人夺取战略主动权提供了保障。如此欧洲版“空城计”的经典创意,至今仍为军事学者们所津津乐道。

 

全天候的英伦之“链”

 

1 3

>>位于英国东海岸的“本土链”雷达典型配置方式,左侧为电波发射塔,3 座塔并排设置,是用于在塔间架设天线阵列,右侧为信号接收塔

 

1 4

>>“本土链”雷达接收机工作间

 

1 5

>>值班分队成员根据雷达回波信号及时做出空情预警

 

1 6

>>“本土链”雷达机电解算装置

 

英、德两国之间围绕大不列颠空战的雷达对抗具备了电子战的基本元素,而且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雷达的首次运用,其投入之巨大,对抗之激烈,效果之显著都为世人所惊叹。雷达所具有的巨大军事价值和反雷达探测的巨大军事需求成为了电子对抗技术、战术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随后的战争过程中,纳粹德国的雷达技术加速发展,逐步超越英国,并给盟军随后针对德国本土的战略空袭造成了巨大损失。战后,美国、苏联等军事强国花费巨资投入反雷达隐身技术的研发,,才有了今天多样化的隐身作战平台的出现。

“老兵不死”。雷达,这名经历过二战风雨洗礼的“老兵”,不但没有凋零,反而在现代信息化电子对抗的残酷搏杀中不断壮大,成为能真正洞悉一切的电磁巨眼。

 

大不列颠空战背景

 

零和游戏

博弈论的一个概念,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本文编号:34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34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