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课程 >

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

发布时间:2017-09-24 22:34

  本文关键词:资本论


  更多相关文章: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李义平


图集

  马克思于1867年7月25日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到现在这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已出版了150年。15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资本论》吗?答案是肯定的。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性经典著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既要坚持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这些都告诉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完善干部的知识结构。经济学对我们而言是舶来品,在干部的知识结构里是相对而言的短板,必须补齐经济学的短板。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才能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二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重要意义。任何发展都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资本论》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只有学好《资本论》,才可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才谈得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资本论》揭示了市场经济和经济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里所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既不同于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也不同于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普遍化的商品生产,市场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在马克思的逻辑里,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在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这是一种普遍性的看法,我们也认同这种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曰研究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的《资本论》,在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种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或者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常识,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极具建设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讴歌劳动,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是生产端,是实体经济。马克思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分,形成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其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教育与培训的积累,可以创造倍加的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创造财富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马克思认为是生产端,即实体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写道,“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这一论述告诉我们,是生产端或者说是供给侧,推动了经济发展。当然,生产端的生产要通过市场的检验,要为市场所接受,才能把产品变成商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品,,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一旦生产端或者说供给侧创造了新的供给,也就同时创造了新的需求,市场就会满怀激情地去拥抱新的供给。三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引领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就是这一判断的典型证明。

  马克思所讲的生产端就是实体经济。三卷《资本论》在逻辑安排上都是围绕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展开的。其中第一卷研究的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马克思开宗明义地写道,“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第二卷研究的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资本的循环、周转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为了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以物质产品的生产为基础,提出了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以及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的概念,核心依然是实体经济。第三卷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论述了其他资本形式,例如商业资本、银行资本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它们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以此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断然不能产生的。马克思区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认为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其他劳动,如演员、金融从业人员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一般地讲,非生产性劳动者的所得不应当高于生产性劳动者。

  二是认为创新是市场主体的自觉行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不仅引导着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且激励着创新。自觉地创新使结构提升、淘汰落后成为常态。马克思告诉我们,在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售的情况下,各个商品生产者会竭尽全力降低个别劳动时间,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有效途径是创新。

  竞争的胜利者通常是创新的领先者,率先创新者能获得超额的回报。这个过程表现为个别商品生产者率先创新,打破已有的均衡,以此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在其示范作用下,其他商品生产者纷纷跟进,利润随之被平均化,进而社会的经济、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如此不断打破已有均衡,上升到新的均衡,推动经济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并且永无穷尽。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工业革命,以及熊彼特笔下的破坏性、颠覆性的创新就是这样发生的。这是一幅人类创新的生动画面。所有的创新都是市场力量作用下的自觉行动。创新来源于变革。马克思说:“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如此,创新才能发生。

     

     

+1

责任编辑: 李洁琼



本文编号:913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dxkc/913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