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危机的生成根源与治理路径——基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24-06-29 05:5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问题日渐突出,人们俨然已经意识到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由于政府、企业、社会的生态危机生成根源各不相同,对治理路径的选择也会有所区别。本文认为政府是生态治理问题上当然的主体,只有政府从意愿上认识到生态治理的重要性才能有效的引导企业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企业也应重塑理念强调环保责任,将外部成本内部化,推动生态生产技术的应用。三元主体中,公民社会作为弱势一方更应积极参与发挥公众舆论与媒体监督的作用,而非政府组织也可以有效的弥补政府在生态治理上的不足。真正构建起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生态治理系统。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文献关于生态危机研究
三、 核心概念概述
(一) 生态政府
(二) 企业外部性
(三) 公民社会
(四) NGO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一章 生态危机的生成根源
一、 企业非环境道德行为的生成
(一) 企业获利冲动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淡薄
(二) 环境的无主性与环境责任的界定难题
二、 政府生态治理的失位
(一) 政府生态治理责任的缺失
(二) 生态型公共政策的创新不足
三、 社会的生态无知
(一) 消费主义泛滥
(二) 社会个体的生态无知
第二章 企业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塑造路径:产权界定与外部成本内部化
一、 产权及外部成本的概念
(一) 产权概念及特征
(二) 外部成本的概念及特征
二、 规塑企业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实现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一) 理念重塑:强调企业生态保护责任
(二) 利益诱导的可能路径: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第三章 政府生态治理意愿与功能的规塑:生态价值观与生态型公共政策
一、 政府的生态治理的当然主体地位
(一) 政府主体地位原因
(二) 政府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 政府生态治理意愿的塑造与效能的实现
(一) 倡导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矫正错误的自然观念
(二) 坚持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与自然公平的辩证统一
(三) 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
(四) 政府生态治理效能的实现:生态型公共政策的有效生成
第四章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培育:从生态无知到生态自觉
一、 培育环境友好型社会:破解市场与政府双失灵的利器
二、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培育路径
(一) 环境公民社会生态自觉的实现
(二) 集体行动的实现:塑造企业与政府的意愿和行为
三、 政府加强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
(一) 政府要引导市场主体注重生态治理与保护
(二)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违法生态破坏的处罚力度
四、 市场主体要加强自身的生态治理责任
(一) 要在推动生态生产技术的应用上发挥主导作用
(二) 积极研发生产“绿色产品”
五、NGO 弥补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的不足
第五章 良好生态环境的:企业、政府、社会三方协作
一、 生态治理中政府和企业相互博弈
(一) 政府用制度文本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
(二) 企业生态治理悖论规制政府行为
(三) 生态治理的联动府际协调
二、 政府对建设生态社会具有舆论导向作用
(一)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的政府宣传导向作用
(二)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的公众舆论和媒体监督
三、 生态型企业促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进程
(一) 生态型企业推动生态公民社会的发展
(二) 生态公民社会浸润生态型企业成长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997264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文献关于生态危机研究
三、 核心概念概述
(一) 生态政府
(二) 企业外部性
(三) 公民社会
(四) NGO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一章 生态危机的生成根源
一、 企业非环境道德行为的生成
(一) 企业获利冲动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淡薄
(二) 环境的无主性与环境责任的界定难题
二、 政府生态治理的失位
(一) 政府生态治理责任的缺失
(二) 生态型公共政策的创新不足
三、 社会的生态无知
(一) 消费主义泛滥
(二) 社会个体的生态无知
第二章 企业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塑造路径:产权界定与外部成本内部化
一、 产权及外部成本的概念
(一) 产权概念及特征
(二) 外部成本的概念及特征
二、 规塑企业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实现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一) 理念重塑:强调企业生态保护责任
(二) 利益诱导的可能路径: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第三章 政府生态治理意愿与功能的规塑:生态价值观与生态型公共政策
一、 政府的生态治理的当然主体地位
(一) 政府主体地位原因
(二) 政府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 政府生态治理意愿的塑造与效能的实现
(一) 倡导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矫正错误的自然观念
(二) 坚持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与自然公平的辩证统一
(三) 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
(四) 政府生态治理效能的实现:生态型公共政策的有效生成
第四章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培育:从生态无知到生态自觉
一、 培育环境友好型社会:破解市场与政府双失灵的利器
二、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培育路径
(一) 环境公民社会生态自觉的实现
(二) 集体行动的实现:塑造企业与政府的意愿和行为
三、 政府加强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
(一) 政府要引导市场主体注重生态治理与保护
(二)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违法生态破坏的处罚力度
四、 市场主体要加强自身的生态治理责任
(一) 要在推动生态生产技术的应用上发挥主导作用
(二) 积极研发生产“绿色产品”
五、NGO 弥补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的不足
第五章 良好生态环境的:企业、政府、社会三方协作
一、 生态治理中政府和企业相互博弈
(一) 政府用制度文本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
(二) 企业生态治理悖论规制政府行为
(三) 生态治理的联动府际协调
二、 政府对建设生态社会具有舆论导向作用
(一)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的政府宣传导向作用
(二)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的公众舆论和媒体监督
三、 生态型企业促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进程
(一) 生态型企业推动生态公民社会的发展
(二) 生态公民社会浸润生态型企业成长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997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99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