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本文关键词: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更多相关文章: 河南科技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导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论课),(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信息的传播媒体,(2)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1)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学习,(2)通过对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1)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2)了解信息安全,(3)增强学生利用
编者 杜集中心学校 梁杰 Email:ljie_12@163.com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第一单元 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论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信息的传播媒体。 (2)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4)了解计算机犯罪的方式以及安全机制。 (5)了解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的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信息安全,遵守道德规范,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增强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3)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三、教学难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有效预防计算机犯罪。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目的是使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应用与发展以及对信息和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和信息安全又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活动一 ——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活动时,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来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通过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相互关系。 活动二是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由于学生大多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教师首先让学生列举自己所了解到的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然后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活动三是了解信息安全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学生对信息安全了解不是很多,在进行此项活动时老师应该从报纸、影视作品、网络中选择大量生动的例子,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警惕意识从而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介绍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时,着重从现代中学生出发,让学生在树立保护意识的同时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资源
课件、教材、网络、极域电子教室系统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
活动一: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编者 杜集中心学校 梁杰 Email:ljie_12@163.com
情景问题的提出:问同学们是怎么知道这节课要到计算机教室上计算机课?学生会回答因为有课程表,有上课铃。由此引入信息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举例自己身边的信息,老师最后总结信息的概念并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
在讲信息技术概念之前,先任意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分析学生从听到老师的问题到回答出这个问题所经历的听,记忆,思考,说的过程,引入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的过程,生动说明信息技术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进而介绍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介绍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活动二: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由活动一中信息技术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引入计算机的应用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先从身边看到的实际生活说出计算机的应用,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补充。分别介绍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六个方面的重要应用。在介绍的时候用课件进行相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
活动三:了解信息安全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用课件展示大量我们身边所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信息安全给我们现代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影响,用六个生动的计算机犯罪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破坏,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能够有效抵制部分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安全机制的五个机制对学生来学有些陌生,老师只是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即可
计算机使用中要遵守的五条道德规范要可以和计算机犯罪的五条常见犯罪类型放在一起进行讲解,便与加深学生的理解,这些内容不易讲解过深。要重点强调“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强调中学生上网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最后采用分组讨论、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青少年上网中不道德行为的危害性,自己总结中学生应该如何上网,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合理的延伸和升华 ,使学生树立安全上网意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七、自我检测 选择
1.C 2.D 3.D
第二课 初识Windows XP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2)初步认识Windows XP的桌面、认清图标、“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等几个概念。 (3)熟练Windows XP的启动和退出操作。 (4)初步掌握鼠标的五种基本操作方法。 (5)学会用鼠标器改变桌面的背景。
(6)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一般的数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操作演示,让学生认识Windows XP的桌面、图标等概念。
(2)通过任务驱动做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做书本上的活动,学习所涉及到计算器的使用、设置桌面背景等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windows的浓厚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点
编者 杜集中心学校 梁杰 Email:ljie_12@163.com
了解Windows XP,掌握启动、退出的操作。 三、教学难点
鼠标器的操作,快捷方式的创建。很多学生第一次使用鼠标器时,往往掌控不住鼠标器,以至出现鼠标器乱跑、找不到鼠标器的现象。教师操作鼠标器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而留给学生亲自具体操作鼠标器的时间也必不可少,学生只有多次练习操作鼠标器,才会操作自如,操作技术才会不断提升,计算机的知识才会更吸引他们!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初识Windows XP》这是一堂帮助学生初步认识windowsXP的开门课。内容包括:“认识桌面”、“用计算器计算”、“设置桌面背景”和“关闭计算机”四个部分。采用实物操作和让学生做活动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正确开机和关机,初识Windows XP,学会鼠标器的基本操作,学会操作改变桌面的背景。通过此次教学,让本课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达到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计算机、学会用鼠标器简单操作计算机的效果。另外为便于教学建议把活动二和活动三互换。 五、教学资源
网络、极域电子教室系统、课件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 活动一:认识桌面
1、师教学生开机的方法:启动Windows XP后,屏幕上会出现精美的画面,这就是“桌面”。 现在,同学们的计算机都启动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画面如同一张桌子,我们可以在上面摆放和移动物品,所以我们叫它Windows桌面。同学们一同来看看桌面上有那些东西? (教师广播边说边演示)
2、带着学生认识桌面上的图标、鼠标指针、任务栏和“开始”按钮。 桌面上许多小图形们把它叫做“图标”,每个图标代表不同的对象。图标可以表示文件、文件夹或快捷方式。(点着桌面上的图标告诉学生属于哪一类)。刚才我给大家说哪些属于文件、文件夹或快捷方式这些类型时小箭头随着鼠标移动而移动,所以称其为鼠标指针,简称指针;
桌面最下边是一个灰色长条,它把计算机执行的任务都显示在上面,所以是任务栏。任务栏的左边是“开始”按钮,右面是输入法显示区和时间显示区。打开两个窗口或应用程序,任务栏上会显示对应的小图标(按钮),单击按钮可以切换窗口。当桌面上打开的窗口较多时,我们可以采取下列三种方法来快速显示桌面:一是单击快速启动栏上的“显示桌面”按钮;二是在任务栏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单击“显示桌面”;三是用快捷键Win键+D(带着微软的徽标的那个键是Win键,在“ctrl”键和“alt”键的中间)。
3.鼠标指针的移动是通过鼠标控制的,你知道怎样操作鼠标器吗?让我们再来学习操作一下吧!让学生仔细观察鼠标器,认识左、右键和滚轮。 (1)、怎样使用鼠标器呢?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
使用鼠标器时,通常将右手食指放在左键上、中指放在右键上,手指自然弯曲握鼠标器。当我们移动右手时,鼠标指针也随之移动。 (2)、学生练习使用鼠标器,师及时指导操作。 (3)、鼠标器有几种操作方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鼠标器的5种基本操作:指向、单击、双击、右击和拖动。
师边讲解边示范鼠标器的5种基本操作:指向、单击、双击、右击和拖动。 学生跟着练习操作,师及时加以指导。
大家练习得很好,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做好吗?下面我们给记事本创建一个桌面快捷方式: 方法一:单击“开始”按钮,将鼠标指向“程序”——“附件”——“记事本”;用鼠标右键将“记事本”菜单选项拖放到桌面上,弹出一个快捷菜单,单击“复制到当前位置”
编者 杜集中心学校 梁杰 Email:ljie_12@163.com
方法二:(补充)单击“开始”按钮,将鼠标指向“程序”——“附件”——“记事本”,然后用鼠标点右键——“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学生练完后,让学生进入用鼠标的另一个活动——设置桌面背景 活动二:设置桌面背景
油漆工可以为我们的课桌漆上各种颜色和图案,而同学们自己呢又可以将课桌上的书本,按照自己的意愿放在任何一个位置,那么windows桌面可不可也这样做呢?下面我们就来当一回油漆工吧!为自己设计一个好看的windows桌面。
师边讲解操作步骤边示范,学生跟着练习操作,师及时加以指导。
操作一:把鼠标器拉到在“桌面”的空白处右击;操作二:把鼠标器拉到“属性”栏单击;操作三:把鼠标器拉到“桌面”栏单击;操作四:把鼠标器拉到“背景”栏任选一种背景单击;操作五:把鼠标器拉到“确定”栏单击。 这样桌面的背景就改变成功了!
下面同学们动手做一做,改变一下桌面的背景,看看谁的桌面最漂亮。 活动三:用“计算器”计算
做完上两个任务后让我们来看一下Windows XP提供的一个附件“计算器”的使用,利用它可以进行一般的数学计算。 介绍按钮的含义:
比如Backspace是清除多输入的数字,Back就是向后的意思,space是空格的意思,向后空一格显然就是清除一个数字。CE——CleanEmpty清空 活动四:关闭计算机
同学们学会了计算机的开机,那么,你会正确关闭计算机吗?一起看!师边讲解操作步骤边示范,学生跟着练习操作,师及时加以指导。
操作一:把鼠标器拉到“开始按钮”栏单击;
操作二:把鼠标器拉到“关闭(U)计算机”栏单击; 操作三:把鼠标器拉到“关闭(U)”栏单击; 最后让学生进行成果分享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肯定有很多的收获吧!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成果好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各自的成果。 3、指名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成果。
4、写下自己的收获成果。下次课交给老师,老师加以修改发表2至3篇到虞城教育网上。 七、自我检测 1.选择
1.A 2.D 3.D 2.判断
1.? 2.X 3.X 4.X 5.X
第三课 窗口和文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windows窗口的组成; (2)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3)了解菜单命令; (4)掌握窗口间的切换。 (5)理解文件的概念; (6)了解文件的分类;
编者 杜集中心学校 梁杰 Email:ljie_12@163.com
(7)理解扩展名的意义,并能够说出几种常用文件的扩展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windows窗口的组成; (2)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3)通过显示文件后的扩展名让学生认识扩展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得以培养。 二、教学重点:
1. Windows窗口的组成; 2.Windows窗口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难点:
Windows窗口的基本操作、文件扩展名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
网络、极域电子教室系统、课件、教学素材(其中有声音、文本、视频、图片等不同种类的文件) 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Windows的应用程序都是以窗口的形式出现的,它是windows最基本的一项操作,因此学好本节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本课以“我的电脑”窗口为例,完成认识windows XP窗口的基础知识和有关的基本操作,另外还让学生认识了文件。
本节课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点多,教授起来比较繁琐。建议把活动一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边讲窗口的组成边演示。第二部分为窗口的切换。首先向学生讲解我们同时可以运行多个程序,比如我们边听歌边工作,这样我们就要同时运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程序,任务栏里就会显示所有打开的程序按钮,可以同时打开几个窗口。(边示范边讲解,如我同时打开“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画图”窗口,“写字板”四个窗口)。并且向学生介绍当前活动窗口和非活动窗口,有这里,可以准备几块卡片重叠在一起,把最上面可见的一块给学生展示,这相当于当前活动窗口,下面的几块是非活动窗口。再介绍窗口之间的切换方法及二者在外观上的区别。并且让学生尝试用键盘进行窗 口的切换(ALT+TAB键)。另外,还可以同时把所有窗口最小化,可以直接单击快速启动栏中的“显示桌面”图标。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 活动一:窗口的基本操作
引导学生认识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和任务栏,为了让学生比较清楚地搞懂本节课的内容,我把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认识窗口并同时操作,两者合二为一,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主要从四个方面讲授,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1、标题栏。在认识标题栏中加入有关的各项操作:最大化、最小化、关闭。 2、菜单栏。要求学生大致了解各项菜单,并要求学生掌握菜单的几种形式。 3、工具栏。会用常见的工具按钮,如“后退”、“前进”、“向上”。
4、边框线。相对于标题栏和菜单栏,边框线的学习比较简单,教师提供一句顺口溜,让学生自己去学。即:边框线细又长,鼠标一拖变形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练习的同时,增强了他们使用鼠标的能力。
5、滚动条。在“我的电脑”窗口里,可以使用边框线改变大小,出现滚动条,所以滚动条的学习要放在边框线的后面,学生有了以上的基础,不必教师太多指导,学生可以自已在实践中摸索。在此,也总结了一句顺口溜:滚动条作用大,向下翻看要用它。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来理解这句话。 第二大部分为窗口的切换。首先向学生讲解我们同时可以运行多个程序,比如我们边听歌边工作,
笔耕文化传播(http://www.bigengculture.com)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文档下载、人文社科、专业文献、教学研究、应用文书、经管营销以及河南科技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等内容。
本文编号:1176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117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