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案模板 >

吴板桥英译《劝学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6 21:40
  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集大成作《劝学篇》自1898年刊刻以来,先被西班牙传教士管宜穆译为法文,后又在1900年被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吴板桥以China’s Only Hope(回译为《中国唯一的希望》)为名翻译为英文,影响广泛。细究吴板桥的翻译原因,可知其出于在中国传教的目的,并且由于义和团运动爆发,一些西方在华人士需要寻找庇护,张之洞《劝学篇》中倡导的举措得到在华西人青睐。吴板桥基于文本价值,根据“简练迅速”的翻译原则,对原文本进行增译、删除、改写、作注和其他翻译处理。西方自十九世纪下半叶后“黄祸论”思想盛行,但吴板桥《中国唯一的希望》在西方学者中仍受到广泛赞誉。这本书不仅有书评存在,还广泛地被西方学者在专著和论文内讨论研究。西书中译是晚清中西文化交往的大潮流,但这一时期仍存在着中书西译的细流,吴板桥《中国唯一的希望》即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例。对吴板桥《中国唯一的希望》进行研究,无论从汉学史还是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19世纪末期戊戌变法及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对《中国唯一的希望》进行文本细读,并结合吴板桥其他作品,从整体的角度考察吴板桥的翻译策略。同时通过阅读大量外文文献,分析《中国唯一的希望》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情况。以此探讨晚清中书西译的情况,及《中国唯一的希望》对20世纪初西方世界中国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考察吴板桥翻译《劝学篇》与时代之间的互动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页数:102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吴板桥与张之洞《劝学篇》
    第一节 吴板桥生平及文化活动
        一 生平及任职
        二 文字事工
        三 吴氏的中国文学态度
    第二节 张之洞《劝学篇》的成书
        一 “中体西用”集大成作
        二 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来源
    第三节 《劝学篇》的出版与翻译
        一 《劝学篇》的出版
        二 法译《劝学篇》
        三 英译《劝学篇》
第二章 吴译《劝学篇》译本特色
    第一节 序言与前言分析
        一 吴板桥序言分析
        二 杨格非前言分析
        三 吴译《劝学篇》成因
    第二节 《劝学篇》英译本翻译分析
        一 增译
            (一)起领/总结全文
            (二)承上启下
            (三)补足原文
        二 删除
            (一)中国古代历史知识
            (二)儒家学说
            (三)冗长内容
            (四)章节
        三 改写
            (一)自行分段
            (二)变换句式
            (三)趣味化
            (四)加入个人经历与理解
        四 作注
            (一)注释方式及读者转换
            (二)补充中国知识
            (三)补充历史背景
            (四)注释来源
        五 错译
        六 总结
第三章 吴译《劝学篇》在国外
    第一节 西人书评中的吴译《劝学篇》
    第二节 西人文献材料中的吴译《劝学篇》
        一 教育改革
        二 基督教与儒家思想
        三 对西态度
        四 禁鸦片
        五 其他关注点
        六 总结
第四章 吴译《劝学篇》与时代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劝学篇》翻译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吴译《劝学篇》与晚清中书西译
    第三节 吴译《劝学篇》与中国形象的塑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Learn!与China's Only Hope章节对比
附录 B 吴板桥各作品扉页图
致谢
 
期刊论文
 
[1]述异与传教:吴板桥英译《白蛇之谜:雷峰塔传奇》(1896)研究[J]. 姚达兑.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01)
[2]晚清时期《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研究[J]. 王文强,汪田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3]中国古典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文本重塑探析——以吴板桥英译《雷峰塔奇传》为例[J]. 汪田田.  翻译界. 2019(01)
[4]《劝学篇》与“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J]. 秦进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5]晚清救国探索和传教士强国之策的西学译介[J]. 卢明玉.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3)
[6]《西游记》百年英译的描述性研究[J]. 郑锦怀,吴永昇.  广西社会科学. 2012(10)
[7]晚清新教传教士翻译选材研究[J]. 熊杰.  语言与翻译. 2012(02)
[8]街头布道家杨格非及其汉文小说[J]. 宋莉华.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9]晚清知识界的弭兵说[J]. 田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10]“入乡随俗”:明清耶稣会士的文化适应政策及其现代意义[J]. 孙邦华.  东南学术. 2006(06)
 
博士论文
 
[1]《西游记》英译史研究[D]. 王文强.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
[2]美国传教士的中国形象(1830-1911)认知策略研究:一种跨文化视角[D]. 李霄鹍.武汉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信仰与服务[D]. 王磊.华中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1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351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d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