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案模板 >

论温庭筠词中的歌女形象

发布时间:2017-12-09 08:17

  本文关键词:温庭筠词


  更多相关文章: 主题备课 目录式备课 语文教案 语文试卷 语文语文课件 备课中心 备课大师 中小学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字典 词典 yuwen jiaoan lunwen kejian zhongwen hanyu


温庭筠词中的歌女形象
  
  作者:609670371@qq.com
  
  一、 温词中多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原因
  
  温庭筠的词作中多以女性为描写对象,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以前,学者们研究这一现象,多是从作者身上找原因,当然,我并不是否定这一因素。温词中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女性形象,确实与作者本身有关,但是,人们却忽视了其他的成因,如当时的社会制度,歌女自身的因素等等。今天,既然我们再次来研究温词中的女性形象,那么,我们就应该用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去探讨。从而对温词中歌女形象得出新的认识,对温词形成一种新的理解,使之更全面地认识温词的内涵。
  
  (一)唐宋歌妓制度
  
  我们从当时的社会制度来看,晚唐五代时期,由于社会政治动乱,很多士人由雄心
  
  勃勃的“兼济”转变成“独善”,他们更多的去追求个人享受,不再过问政治。在政治衰败的情况下,封建礼教已不再被重视,城市的畸形繁华造成了享乐风气的盛行,“以艳为美”和“以柔为美”的心理弥漫整个社会。如《花间集叙》:“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4]温词中众多的女性形象正是在那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从唐曲子到宋词,是千年词史上的辉煌时期。词在唐宋时代,本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词的兴起与繁荣,都与歌妓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妓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过程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官妓的活动进一步组织化和制度化,家妓、私妓同样也十分普遍。可以说,在唐三百年间,歌妓活动几乎渗透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整个生活领域中。因而,它对文人士大夫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在音乐文化中孕育起来的新的文学样式——词的诞生与发展,其作用更是非同一般。纵观唐宋历史,歌妓制度的社会化,文人士大夫已成为这一制度的主要参与者。而且,唐代文人士大夫与歌妓的交往又是与其自身的诗文创作结合在一起的。唐人“尚文好狎”,[1]这里明确的说出了两者的关系,文人的创作离不开对歌妓的描写;同样的,他们与歌妓的交往,又成为词创作的一种文化积淀。
  
  (二)歌女自身特点
  
  唐宋歌妓制度的发展,是建立在无数歌妓的活动之上的。歌女是词的另一创作主体,她们既是词人创作的合作者,又是词作的歌唱者、传播者,她们在词的创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歌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她们有自身的特点,她成为词的另一创作主体是必然的。词的创作、演唱和女性分不开,它本身就具有香艳文体的特征,正所谓“词本艳科”、“诗庄词媚”[3]。在温词中的歌女,都具有统一的特点:妙龄少女、天生丽质、色艺俱全。这些特点我们是可以从词作中得出的,如“美人”、“谢娘”、“娥眉”、“玉人”等美丽的名称,都是用以指代词作中的歌女这一形象的;再从歌女的穿着打扮上看,“翡翠裙”“金雀钗”等都道出了她们美丽的外表。她们或养于贵族豪门之家,或周旋于达官贵人之中,锦衣玉食、花天酒地。当然,歌女除拥有美丽的外表,还具有一定的歌唱艺术,因为词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靠歌女的吟唱。唐人对音乐的欣赏,更喜欢人声的歌唱。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说:“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肉居诸乐之上。”[2]也就是说,吹奏的乐器演奏起来,往往胜过弦乐,而人的歌唱,则在任何乐器之上。在人声中,以女声最为动听,所以,作为歌女者得掌握一定的歌唱艺术。总之,无论是歌女们自身美丽的外表,还是后天习得的才艺,都为作者提供了书写的条件。
  
  (三)歌女的主观理想
  
  作为文学作品,很多都是创作者用以抒发个人情感的,温词也不例外。但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品中似乎也包含了另一层的情感,词的另一创作主体——歌女。作为一个社会人,她们也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期盼,虽然她们的社会地位低贱,但却有着平常女子的情感愿望。国家衰败,“以艳为美”和“以柔为美”的风气盛行,导致很多女性沦为歌女。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歌女也不例外,她们渴望爱情,和大多数的女性一样,一旦爱上一个人就会对爱忠贞不渝、执着追求。在温词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歌女自珍自爱,对男子十分痴情,要么“画楼相望久”,要么“无憀独倚门”。但是,由于她们的歌女身份、低贱的社会地位,注定了她们得不到理想中的爱情,只能成为男子们的玩偶而已。由此,在词中流露出了一种落寞、哀怨的情感。而我们的词人由于自身所处之境,难免心心相惜,便将歌女作为书写对象,表达内心情感。歌女的主观理想也为词人的创作提供了条件。
  
  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影响还是歌女自身的主客观的因素,它们都为词人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作为歌女,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她们所独有的特色,都为自己预设下了被抒写的条件。所以,在温词中众多的歌女形象的出现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一定的社会依据的。
  
  二、 温庭筠词中的歌女形象
  
  温庭筠塑造的“绮怨之女”形象可以作为类型化抒情主人公的典型。他词作中的歌女社会地位低贱,但又过着十分奢靡的生活,她们欢乐并悲伤着、沉沦却挣扎着。温庭筠的词的世界,完全是一个女性王国,66首词中就有61首的抒情主人公是女性。而这些主人公几乎都没有名字,即使有也是“美人”、“谢娘”之类的代称,她们都有着相似的故事和背景,我们可以统一称之为“绮怨之女”。“绮怨“是她们的共性。刘熙载《词概》中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5]p150“绮”和“怨”分别揭示出温词中歌女形象外在和内在的基本特征。一方面是物质上极其优越,具有奢侈靡华的外表,故曰“绮”;另一方面,精神上极度空虚寂寞,具有多愁哀怨的神情,故曰“怨”,由绮见怨,绮怨互显。关于“绮怨”二字,我们可以通过温词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外貌特征
  
  “绮”,是指歌女们有着美丽的外貌,这种美丽不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而是经过精描细化、粉妆玉琢只美。从温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如“红粉面”、“花面”是面妆,“粉山横”、“愁黛浅”是眉妆,“蕊黄”、“翠钿”是额妆,“双鬓”、“蝉鬓”是发型,“玉钗”、“金雀钗”是头饰,修饰出一个“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玉钗斜簪云鬟髻”的美人;她们的衣着是华贵的,或者是染上“藕丝秋色”的舞衣,或者是绣着“双双金鹧鸪”罗襦,或者是饰有用金丝制成的双双对对凤凰的“翡翠群”,无论是哪一套装扮都是令平民女子艳羡的。除此之外,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是非常的优越,大到一幢房子小到一支蜡烛,都是十分讲究、十分豪华的,她们住在称之为“玉楼”、“画楼”之类的居室里,室内挂有“绣帘”、“水精帘”,还有“翠幕”、“锦帐”,在床上放有“锦衾”、“鸳被”、“鸳鸯枕”,床边还有“银屏”、“锦屏”等。通读温词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刻画众多人物时是如此的惜墨如金,但在她们奢侈的生活的渲染上却如同泼墨,不惜以重复的语言一再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亮丽的主人公形象。如《更漏子》其六: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词以秋夜为背景,抒写闺人离情。起首三句,由室中景,带出室中人的思绪,在华丽的闺房中只有玉炉、红蜡与主人相伴,显出了环境的寂寞。可谓其境弥丽,其情弥苦,大大地增强了人物内心的愁苦之感。下片着笔室外,以秋雨梧桐渲染出一派凄凉清悲的意境。室内女子难眠,室外雨声不断,秋雨敲打着梧桐叶,一叶叶,一声声,如同抽打着她的心田,冰冰凉,使她愁上加愁,痛苦不堪。像这样的写法,在温词中比比皆是,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这一个色彩鲜明的特写不仅衬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更暗示出了人物如同花朵般转瞬即凋的红颜薄命。再如《菩萨蛮》其一: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
  
  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温词中用华美的物象来表现人物美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他的词中金、玉、锦、绣、钗、翡翠、凤凰等意象层出不穷,女性的打扮更是俯拾皆是。再看《更漏子》其三: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词一开头描写往日的情景。“金雀钗”、“红粉面”写歌女的容貌,饰金戴玉,红粉艳妆。头发钗簪上金雀,似乎振翅欲飞,交相辉映,再现了女子的青春美。“山枕”、“锦衾“都是用来妆饰歌女这一形象的。其实,这些歌女或许和平常女子一样,拥有一般的或美丽的容颜。但是,通过词的阅读却给了我们另一种感觉,让我们不得不通过文字去联想到这一美丽的歌女的外貌。词人通过一字一词的精雕细作,,让这些歌女形象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美若天仙,生活奢华。然而,词人仅仅是为了表现歌女们的奢华生活吗?在这奢华的背后又隐藏着些什么呢?
  
  (二)情感特征
  
  “怨“,是指歌女们有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外露,而是隐藏着的。这些歌女生活过得十分奢华,然而,在她们华贵的外表和生活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哀怨情愁。
  
  她们在深闺中苦苦的等待着她们的情人,等待的结果却是憔悴了自己的容颜,到最后还不知能否等得伊人归。温词特别擅长用优美的语言来刻画女性微妙的心理,如:
  
  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菩萨蛮》
  
  再如: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菩萨蛮》
  
  再如: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更漏子》
  
  温庭筠通过词的创作,把歌女们的内心世界透过文字、透过歌女们的一举一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花间词中,描述了形形色色的歌女形象,有美丽的歌唱者形象、多情者形象、伤心失意者形象和渴望自由者形象等。而在温庭筠的词中刻画的歌女形象,多为伤心失意者,正如“无聊独倚门”、“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独倚望江楼”所表现的。温词中被歌咏的女性,不是一般的民众女性,她们所过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不是靠劳动得来,在古代,除非世袭的贵族女子,只有靠傍倚男子出卖青春的歌女才能置身于金玉华堂,置身于金钗和罗衣、花镜与美酒的环境里。她们处于为男子服务的境地,她们渴望爱情,然而,她们得到的欢乐注定是短暂的,她们不可能获得平常女子所拥有的那种相依到老的爱人,即使有,那也只能是为数不多的。情人注定是荡子,歌女注定是怨女。在温庭筠的词中,有80%是叙述离情悲哀的,这一主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怨。
  
  温庭筠在刻画其歌女形象时,除了采用浓墨重彩的描写外,也通过男子负心远行的行为,描写歌女独守的凄楚和寂寞,以衬托其心灵的静美。美丽的外貌与奢华的服饰透出她们对爱情的深笃,情意的缠绵悱恻,真挚而动人的追求到“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在温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在描写歌女寂寞心境的同时,从侧面反映了她们要求摆脱现实的束缚,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不如从嫁与,做鸳鸯”,在这里充分表达了歌女们的自我觉醒与悲剧意识。乱世多离人,为温庭筠作词提供了“思妇”这一创作素材,而思妇这一形象的出现又寄予着词人怀才不遇的情感。温词用细腻的笔法勾勒歌女的外表,如歌女的表情、妆扮、饰物等,同时注重对外在客观环境的观察与描摹,进而把女性与爱情的关系深刻地联系起来,使隐藏在这些歌女美丽外表之下的难以言说的幽怨的“心曲”得以显现出来,最终成功地塑造出一个个形象饱满、情感丰富的思妇形象。如《菩萨蛮》其六:
  
  玉楼明月常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斯。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独处深闺的女子,她身在“玉楼”之上,却心忆“门外”之人。她的生活空间一如既往地被局限在“楼”中、“门”内与“窗”下,环境与空间的阻隔,迫使她的心灵活动变得更加飞动、幽微与凄苦。每当明月洒照玉楼之时,她都会陷入深长的思念之中。思念的凄苦无助令她身心疲惫,一如眼前飘拂无力的柳丝;思念的永无止境煎熬着她的灵魂,恰似燃烧流泪的蜡烛;思念让她产生幻觉,仿佛又听到送别时的马嘶声;思念令她沉迷如梦,然而好梦又被子规啼破…词中这一典型的思妇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正所谓“字字哀艳,读之销魂”。[8]p22再看《菩萨蛮》其七:
  
  凤凰相对盘锦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词首写思妇望远怀人之情。上片写晨起妆扮之景象,下片写登楼望归之情怀。女主人公早晨起床,穿上用金线刺绣着凤凰图案的华美衣裳;她临窗观望,院中的牡丹花经过夜来微雨的洗濯,变得更加明丽芬芳;她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明畅,揽镜理妆,只见鬓发轻盈,双脸瘦长;由镜中憔悴的容颜,勾连起对远方人的怀想,于是她登楼遥望,却既不见踪影也不见音信,唯见栏外杨柳低垂,社前双燕飞回。这又是一典型的思妇形象。既美丽又可怜,又是被动的,并且总认为还有可能获得爱情而生活在期待之中,这就是温庭筠笔下的绮怨式的歌女形象。
  
  三、 异性的关照中隐含着对自身的关照
  
  晚唐五代时期出现了“男子而作闺音”[9]这一现象,即男性作者化身为女主人公在词中抒发情感,这样创作的作品叫做“代言体”。温词中的歌女形象除了有着美丽的外表,她们还有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作者在描写她们低贱的社会地位的同时,又赋予了他们崇高的理想。她们都是作者理想化了的人格,是作者的客观想象。作者在词中作为她们的代言人,一方面将她们作为美丽的“物化”对象来吟诵,另一方面作者又将自身转化为女子的角色,在为歌女们命运鸣不平,同时在词中也隐含了作者为自身鸣不平的情感。据历史记载,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6〕,所以,在当时他为世人所唾弃,斥其“有才无形”,也因此在仕途上不得意。在他诗中曾说:“积毁能销骨,微瑕惧掩瑜”,由此可知,在他的内心深处的确隐藏着一份抑郁不得志的感慨。在他的词作中,表面上我们只能看到一幅幅华丽的仕女图,然而,在这华丽的外表背后却隐藏着作者个人的情感,只是这种情感在词中是一种潜意识的流露,并不明显。他词中的美丽而寂寞、得不到别人欣赏的女子的感情,在无心之中就与他自己的那种怀才不遇的失意文人的感慨结合在了一起。他在词中将歌女作为美丽的“物化”对象来吟诵,同时,又将自身转化为女子的角色,即在对异性的观照中隐含着对自身的观照。在对歌女的生命际遇进行抒写时,隐约从男性词人的笔端流露出男性深层意识中女性化的愁思,而这种女性化的愁思与封建社会男子的怀才不遇有相通之处。把男子难以言说之情,借女子之口暴露出自己内心的隐秘。王拯说温庭筠:“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7]这正是看出了温词女性化情思中的微妙内涵。
  
  .


2015河南中考作文题目:_______里的微感动
《伤仲永》复习要点
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关于《别了,“不列颠尼亚…
《包身工》艺术特色浅析
陈士同:为自己点亮一盏心灯——写在距高考100天之际
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一模作文分析及评分细则
契诃夫经典语录
杰克·伦敦名言录
龚志华:生活写意与心灵歌唱——罗大耳朵麻雀诗欣赏
201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欣赏
词的文学常识
教师演讲稿:将爱进行到底,让梦想花开
教师演讲稿:我的幸福我的梦
教师演讲稿:不忘初心,以梦为马
古诗词经典名句赏析集锦


 

  • 上一份资料: 2014年APEC峰会习近平引用的古诗文

  • 下一份资料: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120个文言实词汇总
  • | | | 语文图库 | 教学园地 | 美文大师 | 作文大师 | 文言译站 | 视频中心 | 主题阅读 | 名校合作 | 数学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   



    本文编号:1269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1269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