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本文关键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解放军 大军 长江 专业资料 人文社科 法律资料
【知识链接】:1、新闻:新闻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功能,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一、课堂导入(背景导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二、课前学习:学生自主泛读课文,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习题:(教师寄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掌握生字词,以及作者、体裁。(1)、注音 荻( dí) 要塞(sài) 芜湖(wú) 殷(yīn) 歼(jiān)灭 横(héng)渡(2)、词语解释:锐不可当(dāng):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要塞: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 溃退:失败而退却。(3)、词语积累:不含 锐不可当 业已 控制 溃退 封锁 要塞(4)、本文作者: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5)、体裁: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理解课文内容。
渡军和位置时间兵力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2/3
东路军 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
3、分组讨论:①、请用课文中一句话讲清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生(1):我以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生(2):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生(3):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消灭一切抵抗之敌,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是一句话,又要做到简炼,第二种说法准确。) ②、请用课文中一小段话讲清这篇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已渡过30万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从渡江人数、时间、三路大军都要渡江来看,第三种说法准确。)4、读课文“20日夜起”至文章结尾部分,分组讨论:此部分依次写了哪几路大军渡江情况?为什么这样安排顺序?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最后写。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三、课堂活动(教师寄语:在活动中参与和展示,在活动中收获与成功!)1、活动一:小组同学分开朗读课文,领会新闻结构。新闻文体的组合形式。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但不是每篇新闻都具有这 5个部分,有的新闻就没有导语和背景。2、活动二:学生小组合作从所发新闻中找出课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进一步把握新闻结构。四、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理解 "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明确以下问题:1、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文最主要的信息。“百万大军”“横渡”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利的豪情。2、找出本文的导语,并具体说说它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明确: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是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3、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明确: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4、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明确: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中路、西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五、课堂检测:(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我达标,我快乐!)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溃(kuì)退 歼( jiān )灭 当(dàng)真 锐不可当(dāng)荻(dí)港 纤( xiān )维 芜( wú)湖 要塞( sài )殷(yīn)切 督( dū)战 无锡(wú) 阻塞( sè)2、填空(1)、新闻又称_消息_,它_及时_、_迅速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标题__、_导语_和_主体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叙述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议论_。(3)、选词填空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__A_(A.溃退 B.溃败 C.溃逃),毫无斗志。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C_(A.顽固 B.顽强 C.坚强)。③、我已_C_(A.战胜 B.消灭 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地区,正在向南_C__(A.扩大 B.发展 C.扩展)中。(4)、名句填空①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观刈麦》白居易)②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咏梅》毛泽东)③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咏梅》陆游的词)④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 雪》 毛泽东)⑤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3、判断1.对本文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2.对本文中第⑧⑨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本文编号:1410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141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