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案模板 >

四大吝啬鬼吝啬的共同本质

发布时间:2018-01-25 19:56

  本文关键词: 四大 吝啬鬼 吝啬 共同 本质  


四大吝啬鬼吝啬的共同本质 湘潭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 试论四大“吝啬鬼” 吝啬的共同本质 学 院: __文学与新闻学院__ 专 业: ___汉语言文学_____ 学 号: ___2008370221_____ 姓 名: _____白 帆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宋德发_______ 完成日期: _2012 年 5 月 23 日__目 录 引言„„„„„„„„„„„„„„„„„„„„„„„„„„„„„„„„1 一、 贪婪地敛财„„„„„„„„„„„„„„„„„„„„„„3 二、 疯狂地守财„„„„„„„„„„„„„„„„„„„„„„5 三、 泯灭的亲情„„„„„„„„„„„„„„„„„„„„„„7 注释 „„„„„„„„„„„„„„„„„„„„„„„„„„„„„„„ 9 参考文献 „„„„„„„„„„„„„„„„„„„„„„„„„„„„„ 9 试论四大“吝啬鬼” 吝啬的共同本质 摘 要: 西方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是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形象。 这四个典型形象虽然各具特色, 但具有共同的吝啬的本质: 贪婪地敛财: 虽然手段不尽相同, 但是他们同样在贪婪的驱使下不择手段地获取财富; 疯狂地守财: 吝啬是吝啬鬼的本质特征, 无论是对待家人还是仆人, 他们都不愿意付出丝毫; 泯灭亲情: 他们都冷酷无情, 亲情和人伦远比不上金钱在他们的心中重要。 关键词: 四大吝啬鬼 吝啬 贪婪 异化 共同本质 On the Common Nature of “Stingy” of the Four Big Misers Abstract: The four big misers in the western literature are the immortal typical images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Although these four typical images have their own features, they share the same innate characters that chasing money greedy with any means and keeping money crazy by using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stingy on misers, they weren’ t willingly to pay anything for their family or servants. And they ignored family love. They are all cold and treat kinship as far less important than money in their mind. Key words: the four big misers ; stingy ; greedy ; dissimilation ; common nature. 欧洲文学作品中公认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作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 在很多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西方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相比较的文章和论文有很多, 大部分文章是通过对吝啬鬼吝啬的特点和表现的分析来探寻四大吝啬鬼的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中有些是平行比较四大吝啬鬼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比如郎淑华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浅析》 中重点分析了四大吝啬鬼在疯狂敛财、 人伦泯灭、 精神变态的共性下具体表现出的不同性格特征: 夏洛克凶狠刻毒; 阿巴贡贪婪狡猾; 葛朗台狡诈透顶; 泼留希金僵化愚昧; 还有一些是对四大吝啬鬼中的两个或三个做比较分析, 从一些特定的角度分析这些吝啬鬼形象的区别, 比如陈智勇在《试论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 果戈理笔下的三个吝啬鬼的艺术形象》 中通过比较分析, 论述了 夏洛克、 葛朗台、 泼留希金在吝啬、 贪婪的共同的主要性格特征下, 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 各自的人生经历、 遭遇、 景况不同所表现出的自身独特的性格特征以及吝啬、 贪婪的具体方式的相异之处。 又如彭江浩在《欧洲文坛两个吝啬鬼: 夏洛克与阿巴贡》 中对两人形象进行比较研究, 指出他们是在类的范畴下各具特色的个性化人物, 从性格层次的复杂性、 表现社会的范围以及在观众心目中产生的戏剧效果三方面分析了 二者的“个性化” 。 在这些优秀文论的基础上, 本文主要从共性的角度分析了四大吝啬鬼贪婪、 吝啬、 冷漠、 异化的共同特征。 四大吝啬鬼无一例外, 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虽然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 作者被划分的流派不同, 甚至所写出的作品的体裁也不同, 但是这些形象都寄予了作者的感情, 或愤怒,或嘲笑, 或鄙视和不屑, 都是对现实中存在的一部分人的尖锐的讽刺。 这些不朽的形象按照作家生活的顺序来看, 分别是 16 世纪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在喜剧《威尼斯商人》 中塑造的恶毒奸诈的犹太商人夏洛克; 17 世纪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在《悭吝人》 中塑造的主人公阿巴贡; 法国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伟大代表巴尔扎克在《欧也妮· 葛朗台》 中塑造的箍桶匠葛朗台, 以及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果戈理在其代表作《死魂灵》 中塑造的腐朽的封建农场主泼留希金。 如果按照阶级意识的先后顺序来介绍, 泼留希金虽然最晚被创作出来, 但是资格最老。他是俄国 19 世纪 30-40 年代的封建农场主。 在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之后,, 新上台的尼古拉一世不顾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和极度需要发展空间的需 1 求, 用各种方法维护封建农奴制度, 使得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农奴制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 这个时候的封建阶级已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阶级, 而泼留希金就是这个阶级中的典型代表。 虽然是封建农奴主阶级, 但泼留希金显然也受到了正在萌芽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可惜他身上只有资产阶级疯狂敛财和守财的吝啬特点, 却并没有吸收到真正的资产阶级该有的勤劳、 充满活力活力和善于经营。 夏洛克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在英国的犹太商人。 他身上有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人身上特有的贪婪、 吝啬、 冷酷、 奸诈, 同时由于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还不足以能够让这些原始积累者赤裸裸地去进行那些肮脏的勾当, 夏洛克在想尽办法积累钱财的同时还要装装可怜, 以公正和法律的名义来为自己的行径找借口和做掩饰。 莎士比亚在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时, 不仅仅把夏洛克塑造成一个单纯的吝啬鬼, 而是同时把他作为犹太人由于受到歧视和许多不公平待遇而引发的的内心的愤愤不平和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得这部作品和这个人物更加丰满和鲜活。 同样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吝啬鬼阿巴贡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疯狂、 冷酷甚至变态的守财奴, 他的塑造者莫里哀受到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影响, 集中突出了阿巴贡身上吝啬的特点, 忽略了其他性格特征, 这纵然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 在某种角度上使得这个形象不是那么真实,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整本书的每一个情节、 每一句台词都在体现着阿巴贡的吝啬的特点, 让它所要突出的、 嘲笑的、 批判的悭吝人的形象更加突出。 最后是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的箍桶匠葛朗台。 在这一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完美地配合起来, 再也不需要假装和掩饰, 葛朗台发财发得肮脏又直接, 作为一个聪明绝顶, 在人前装疯卖傻却不会错过一切商机, 善于投机的精明的商人, 葛朗台甚至可以利用政治为自己谋取商业利益, 无论是在商界还是在政界都游刃有余, 并且凭借自己继承的家产和赚钱的能力赢得索木尔城人民的崇拜和尊敬, 可见, 在这一时期, 资本主义正处于发展的迅速上升的黄金时期,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思想意识上的条件和暴发的绝好时机造就了 我们这最后一位吝啬鬼的典型形象。 四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是由伟大的作家在资本主义大背景下塑造的贪婪的、 吝啬的、 冷酷无情的而又悲哀的丑的典型, 从具体的形象来看, 四大吝啬鬼固然有他们各自不同的特征, 比如在性格特征方面, 夏洛克凶狠毒辣, 阿巴贡贪婪多 2 疑, 葛朗台精明狡猾, 泼留希金愚昧腐朽; 在人物塑造和艺术技巧方面, 有圆形人物有扁形人物, 有的表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有的遵从古典主义, 集中塑造了单一性格; 从时代发展方面, 他们代表了不同阶级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 但是从吝啬鬼的本质特征来说,他们都有对财物的贪婪、 疯狂的占有欲; 都超乎寻常地克检和吝惜每一分钱财; 他们对钱财的喜爱远远超过了 对家人的爱, 甚至算计、 利用、 虐待家人来达到自己对财产的贪欲;他们同样受到资本主义利益和金钱关系的腐化, 丧失了人性, 由人堕落为“鬼” , 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来解释, 他们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萌芽、 上升还是鼎盛时期) 被金钱异化了 的典型。 一、 贪婪地敛财 贪婪是吝啬鬼的本性, 所谓吝啬鬼, 不仅仅是吝啬的守财奴, 我们的主人公们都是贪婪成性, 想尽一切办法积累自己的财产, 虽然方式和效果不尽相同, 但是无疑他们都是极度贪婪的。 他们同样都为了“开源” 而不择手段: 夏洛克靠给人放贷赚取钱财, 为了 除掉威尼斯城中的好人、 “放债不取利息的傻瓜” 、自己财源广进的绊脚石安东尼奥, 夏洛克趁火打劫, 一定要致安东尼奥于死地。 夏洛克的吝啬有一些争议, 在剧本中, 安东尼奥借了 夏洛克三千块钱, 不能按期还债, 面对巴萨尼奥的双倍奉还的提议, 夏洛克的回答是“即便这六千块钱中的每一块都能够分作六份, 每一分都能够变成一块钱, 我也不要他们, 我仅仅要依照约定处罚。 ” [1]有些观点认为这证明了 夏洛克并不贪婪, 而实际上恰恰相反, 虽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有他的可怜之处, 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凶狠态度一方面源于他作为一个犹太人受到不公平待遇之后报复社会的心理, 但另外一方面, 也正是极度的贪婪使得夏洛克对影响了 他的生意的安东尼奥恨之入骨, 一定要借割一磅肉的机会置安东尼奥于死地, 这种做法不仅仅是仇恨所致, 还有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考虑, 他要除掉安东尼奥这块挡在他疯狂敛财道路上的绊脚石。 夏洛克是一个精明的犹太商人, 只要杀了 安东尼奥这个不要利息的放贷者, 他今后的收益可不 仅仅是能增加六千块那么简单。 是吝啬让他变得冷漠阴险狠毒和不近人情, 他是一个有野心的贪婪者。 《悭吝人》 的情节是从古代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 脱胎而来。 主人公阿巴贡完全是法国资产阶级形象。 作为一个放高利贷发财的商人, 为了 无 3 休止地贪求金钱, 他变得极度贪婪和吝啬。 [2]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用全篇来塑造这一悭吝人的形象。 金钱是他最高的追求目标, 他爱钱胜过荣誉、 美德甚至爱情, 金钱就是他的生命。 莫里哀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他的贪婪, 与夏洛克同样, 阿巴贡在法定利率为五厘的当时, 却把高利贷的利率提高到二分五厘。 乘人之危是他的惯用伎俩, 他知道借款人十万火急, 势在必借, 就用一大堆破旧的家具和破铜烂铁来顶替三千法郎的现金。而这些破旧东西根本不值那么多钱, 显然是债户们被逼得倾家荡产时被阿巴贡攫为己有的。 阿巴贡放高利贷, 却阴差阳错地放债给自己的儿子。 而且 15000 法郎的债款只付12000 法郎现款, 其余 3000 法郎以衣服什物首饰等折付, 并附有一张诸如四脚卧床、 壁毯、 火枪、 砖炉、 七弦琴、 台球桌、 鳄鱼皮等物的清单, 上面写明: “上列各物公平合理的价值总在 4500 法郎以上, 但由于放债人格外体谅, 只按 3000 法郎计算。 ” 而这堆所谓价值在 4500 法郎以上的物品, 显然不能派上用场, 也根本不值 3000 法郎。 为了敛财, 他高利放贷, 落井下石, 专门榨取走投无路的穷人的可怜的钱财。 为此, 儿子痛斥他是杀人不见血的凶手, 借款人克雷央特也大骂强盗、 刽子手。 自始至终, 阿巴贡都是一个贪婪者。 葛朗台的贪婪是巴尔扎克花了 浓重笔墨去描写的, 我们不妨通过原文的一些部分来看他的贪婪: “老箍桶匠是种葡萄的老手, 计算起来好像精确地像天文学家; 他从来不曾打错算盘, 每逢酒桶的市价比酒价还高的时候, 他总是有酒桶出售, 并设法把自己的葡萄酒藏进地窖, 等酒价上涨到二百法郎一桶他再抛售, 而一般小地主早在五路易一桶的时候, 把酒卖光了[3] ” “说到理财的本领, 葛朗台先生就像猛虎, 像大蛇。 他懂得躺着、 蹲着,耐着性子打量猎物, 随即猛扑上去, 打开血盆大口的钱袋, 把成堆的钱币往里倒, 接着又静静地躺下, 像填饱肚子的蛇, 不动声色地、 冷静地、 按部就班地消化吞下的食物。[4]” 这只贪婪的猛虎和大蛇, 被巴尔扎克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是一个精明的贪婪者。 泼留希金的贪婪表现得比较特别, 从表面上来看, 他的方式似乎与其他三位都不相同,也难以理解。 作品的主人公乞乞科夫在拜访这位“拥有一千多个农奴, 哪一家也找不出像他那样多的麦谷、 面粉和仅是成垛地堆在田里的粮食, 哪一家的储藏室、 粮仓和栈房里也没有堆积着那样多的布匹、 呢料、 硝过和没有硝过的羊皮、 晒干的鱼、 各种各样的菜蔬或者瓜果菌覃” [5]。 但是, “他连这些还嫌少。 既然不满足与已有的, 他就每天还在自己的村子里满街地转, 桥墩下张张, 屋梁下望望, 凡是落进她眼里的都各系: 一直旧鞋跟,一片娘儿们用过的脏布, 一枚 4 铁钉, 一块碎陶瓷片, 他都捡回自己的家, 放在乞乞科夫在墙犄角发现的那堆破烂里。 ” [6] “他走过之后的街巷已经不用再打扫了” “一旦东西进入了他那堆破烂, 那么, 一切全完啦: 他会赌咒发誓, 说东西是他的, 是他从哪儿, 向谁买来的, 或是祖老太爷手里传下来的。 ” 这是一个腐朽的、 愚蠢的贪婪者, 他的思想, 他的智慧, 他的理智已经完全被他的贪婪所吞噬。 四大吝啬鬼, 虽然贪婪的表现不尽相同, 但是毫无疑问, 他们都极度贪婪地为自己积累财富, 他们的贪婪不是偶然的, 这些典型形象代表着资本主义社会中比机器数的形形色色的吝啬鬼, 他们的本质的贪婪一步一步地腐蚀着他们的善良和美好, 让他们逐渐丧失人性, 变得冷漠、 自私、 愚昧。 [7] 二、 疯狂地守财 对于吝啬鬼们来说, 这是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每一个吝啬鬼都是被金钱异化了 的守财奴。 夏洛克的钱大都来自放高利贷, 他虽然腰缠万贯, 却从不享用, 一心想着放高利贷赚取更多的钱。 他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 女儿逼不得已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 他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 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 他十分痛恨的原因是他慷慨大度, 乐于助人, 憎恶高利贷者。 当他得知他的女儿带着他的钱财私奔之后, 他的反应是“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 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 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葬, 那些银钱都放在她的棺材里! 不清楚他们的下落吗? 哼, 我为了寻找他们, 不知又花去了多少钱。 你这你这——损失上再加损失! 贼子偷了这么多逃跑了, 还要花这么多去寻找贼子,结果还是一无所得, 出不了 这口怨气, 仅仅我一个人倒霉, 仅仅我一个人叹气, 仅仅我一个人流泪! ” [8]可见, 对于唯一女儿的出走, 我们的精明的商人唯一担心的不是女儿的安危, 而是自己的钱财, 希望的不是女儿能安全, 而是诅咒女儿死去, 希望找回自己丢失的财产。 阿巴贡同样是通过放贷来积累财产的。 剧作开场就描写了阿巴贡鬼鬼祟祟地把别人刚归还他的 1 万埃居埋藏在花园里, 生怕被人发现, 忧心忡忡地上场。 他一眼看见佣人拉弗莱斯站在那里, 就疑窦丛生, 赶他、 揍他, 并搜查了他的双手、 裤子和衣袋, 惟恐他是探子; 拉弗莱斯走后, 阿巴贡在自言自语中泄露了埋藏财产的秘密, 看见儿子克雷央特和女儿爱丽丝之后就说谎装假, 百般掩盖。 守财奴 5 的本性使他失去了 理智, 令他的性格多疑, 行动猥琐, 他的内心永远惦记着他的钱财,这让他坐立不安, 得不到片刻安宁, 失去了 理智, 沦为钱财的奴隶。 他嗜钱如命, 为了不花一文钱, 他要儿子娶一个有钱的寡妇; 为了不用陪嫁, 他要女儿嫁给一个年已半百的老头; 为了省几个菜钱, 他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倍, 让厨师用八个人的饭菜招待十个客人。为了省一点马料, 他半夜亲自去偷喂马的荞麦而遭到马夫的痛打; 对自己也是同样, 当他看中了 年轻美貌的玛丽亚娜时, 他让厨师兼做马车夫, 在酒中掺水, 一心要娶不用花钱的女人。 当他的儿子以一万银币要挟他, 让阿巴贡在要玛丽亚娜和要一万银币之间进行选择时, 阿巴贡宁可放弃玛丽亚娜。 在喜剧的最后, 当一家人团聚时, 众叛亲离的阿巴贡唯一关心的竟然还是他的钱财: “我, 我要去看看我的亲爱的箱子。 ” 莫里哀极尽夸张之能事, 使得阿巴公独具个性的吝啬, 在一系列夸张、 荒诞的戏剧动作中突出地、 强烈地表现出来, 他因而成了一个典型的滑稽人。 但通过这个喜剧人物揭示出来的戏剧主题却是带有悲剧性的。 歌德指出: 吝啬人使利欲消灭了 父子之间的恩爱, 是特别伟大的带有高度悲剧性的。 [9] 葛朗台是地地道道的守财奴, 在老葛朗台眼中, 金钱高于一切, 没有钱, 就什么都完了 。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 尽管拥有万贯家财, 可他依旧住在阴暗、 破坏的老房子中, 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 蜡烛。 他“从来不买肉, 也不买面包” , 从来不吃自己不能免费得来的东西, 他让妻子和女儿像女工一样废寝忘食地缝制全家人所需的衣物, 亲自分发少的可怜的生活用品, 只在不花钱或完全没有损失的时候才对女仆娜侬大方, 他克扣妻子和女儿少的可怜的零花钱, 不肯帮助落魄的侄儿重振家业,想尽办法打发他离开; 在妻子重病之时他最担心的是是否一定要吃药, 要花多少钱来治病; 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他用尽各种手段说服自己的女儿放弃对母亲财产的继承, 他在重病之中唯一关心的是他的金库, 在弥留之际唯一担忧的是能不能保住他的金子, 只有看着金币, 他才能有一丝安慰。 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 “爱抚、 把玩、 欣赏他的金币, 放进桶里, 紧紧地箍好。 ” 他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 长时间地盯着, 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即便在弥留之际, 他还要拼尽全力亲吻一下十字架上的镀金。 他赚了一辈子的钱, 到最后对他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使他变成一个疯狂的守财奴。 6 泼留希金的吝啬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 且沾满了 面粉, 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 头上戴的帽子, 正如村妇所戴的, 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 但决不是围巾。 他的住室, 如果没有桌子上的一顶破旧睡帽作证, 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 他的屋子里放着“一个装些红色液体, 内浮三个苍蝇, 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把发黄的牙刷, 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 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 。 他自己“有些什么家私, 一共有多少, 连他自己都已经记不清楚, 他只记得, 在他那口橱里的那一个地方搁着一个酒瓶, 里面有点喝剩的陈酒, 在瓶上他亲手做过记号, 以防有人把酒偷喝掉了, 也还记得在哪儿有一截鹅毛笔或者一小段火漆” [10]; 他舍不得为来客乞乞科夫做一顿饭吃, 他给家里所有的仆人只备一双靴子, 并且靴子总得放在门廊里; 他给前来拜访的女儿和外孙唯一的东西是一粒扣子„„ 这些吝啬鬼, 无一例外都是守财奴, 他们拥有金钱, 但是不能利用金钱、 掌握金钱, 而是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为金钱所驱使, 对金钱的没有节制的渴望是他们最大的悲哀。 三、 亲情的泯灭 世间的守财奴都视快快发财为人生的唯一幸福, 把金钱的损失看作人生最大的痛苦。 四部作品中都并非偶然地出现了主人公与至亲骨肉在金钱问题上的冲突。 [11]对于吝啬鬼们来说, 对财产的渴望和保护欲早已超越了对家人的爱, 吝啬占据了他们所有的精力, 并一步步把它们的人性无情地吞噬掉, 他们变成了精神变态、 冷漠无情的“鬼” 。 夏洛克把自己的女儿杰西卡禁闭家中, 不准她外出、 甚至不准她从窗户里朝外观望, 主要是为保住自己的财产不外流; 当杰西卡一方面受不了父亲的压迫, 另一方面为了真爱与人私奔, 他虽然为女儿卷走了不少财宝而怒气冲天, 却不愿花钱寻找, 以免“ 损失上再加损失。 女儿只身在外境况如何, 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但当听说女儿在外边一晚上就花去 80 块钱时, 他却气急败坏地叫嚷这是 把一把刀子戳进我心里!为了 金钱逼走了自己的女儿, 在女儿下落不明的时候他诅咒自己的女儿, 他寻找女儿的目的不过是想找回自己丢 失的财产, 在他眼里, 钱才是自己的性命, 女儿不过是个盗取他财产的贼子而已, 而他却意识不到, 在 7 正常人眼里, 自己的女儿, 自己的至亲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阿巴贡在家庭关系中, 为了金钱不顾儿女的幸福, 只想让儿子不花一分钱娶一个有钱的寡妇; 要女儿为了不用陪嫁嫁给一个年已半百的老头; 阿巴贡的吝啬使他精神恍惚, 丧失了 理智。 当他丢了钱匣子, 他的反应竟是: “我那可怜的钱啊, 我亲爱的朋友啊! 他们硬从我手里把你给抢走啦; 你没了 , 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 我要死, 我死了, 我已经入土啦! 你们没人肯告诉我是谁偷的吗? 我要去报告法庭, 我要请法官来审问全家的人: 女仆、 男仆、 儿子、 闺女都得审, 连我也得审。 如果我不能把钱重新找回来, 我自己也得去上吊。 ” 阿巴贡的性格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法国资产阶级的特点, 他与儿女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金钱破坏天伦关系的实际情况。 [12] 葛朗台对于帮他继承了大笔财产的温柔的软弱的妻子和善良美丽的女儿也是一样: 她对女儿婚姻的期望就是能够嫁给一个最有钱的、 有地位的人, 好让他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利, 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 夏尔之后, 暴跳如雷, 竟把她软禁起来, "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 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 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 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 他才立即转变态度, 与母女讲和。 在妻子病重期间只愿意花“一二百法郎” 为妻子治病, 他不愿意让妻子死去的原因也绝不是因为爱, 而是因为害怕公开遗产。 妻子离世后, 葛朗台用尽各种方法哄骗自己的女儿, 让她不得不放弃财产的继承。 泼留希金由于自己的吝啬而失去了 理智, 他不能忍受女儿的爱情, 导致女儿私奔; 他不认同儿子的工作, 断绝与儿子的一切往来; 最后又失去了 小女儿。 对于儿子与大女儿, 他唯一愿意给与的是诅咒, 他的极端、 冷酷和吝啬让他越来越顽固, 他把越来越多的感情转移到他的财产上。 他唯一的亲人就是他的财产。 夏洛克对女儿的诅咒, 阿巴贡对儿女的爱情的不屑一顾, 葛朗台对妻子和女儿的虐待和利用, 以及泼留希金对待儿子和女儿除了诅咒之外再没有其他感情的态度, 无一不说明着吝啬鬼们家人们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赚钱的工具或是一种负担。 这四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列为西方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 并非偶然, 它们都是贪婪、 吝啬、 冷漠的吝啬鬼典型, 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异化过程中的典型。 他们不仅仅具有审美价值, 更具有现实批判价值, 他们代表了几位伟大的作家对现实的无情的批判、 尖锐的讽刺和嘲笑。 8 注释: [1] [8]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M]. 谢普,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0: 47、 32. [2] [12] 丁秀霞. 各具肚肠四小“鬼” ——浅谈外国文学领域中四大吝音鬼形象[J].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 2005(07) : 27. [3][4] 巴尔扎克. 高老头[M]. 尚林霞, 林芳译,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 189、189. [5] [6][7] [10] 果戈理. 死魂灵[M]. 鲁迅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115、115、 116、 117. [9] 郎淑华. 欧洲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浅析[J]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 66 [11] 吴平安. 点石成金, 变丑为美——夏洛克、 葛朗台、 泼留希金平行比较[J].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6(06) : 46. 参考文献: [1] 巴尔扎克. 高老头[M]. 尚林霞, 林芳译,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 [2] 果戈理. 死魂灵[M]. 鲁迅, 北京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3]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M]. 谢普译,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0. [4] 莫里哀. 悭吝人[M]. 赵少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 [5] 马建华. 两个吝啬鬼 相同却相异[J].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84(2) . [6] 毛德富. 两个吝啬鬼 一副讽世心[J]. 郑州大学学报 1989(1) . [7] 杜春荣、 郎景成. 欧洲文学中四个吝啬鬼形象的比较[J] . 东江学刊 1989(3) . [8] 陈智勇. 试论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 果戈理笔下的三个吝啬鬼的艺术形象[J]. 西南民族 大学学报 2004(9) . [9] 郎淑华. 欧洲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浅析[J]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02) [10] 吴平安. 点石成金, 变丑为美——夏洛克、 葛朗台、 泼留希金平行比较[J]. 语文教学 与研究 1996(06) : 46. [11]丁秀霞. 各具肚肠四小“鬼” ——浅谈外国文学领域中四大吝啬鬼形象[J]. 现代语文 (理论研究版) 2005(07) [12]彭江浩. 欧洲文坛两个吝啬鬼: 夏洛克与阿巴贡[J] . 文史博览 2006(16) 9 KIGECAywur pnljhfd b96420-(&$#YWTRPNLJHFDBz wusqomkigec9 7531+) *%!YWUSQOMKIGEBzxv trpnljheca86 420-(&!ZXVTRPNLJGECAywus qomjhf db9753 1+(&$#YWUSQOMJHFDBzxvtro mkigeca8641+ ) *%!ZXVTROMKIGECAywurpnl jhfdb96420-( &$#YWTRPNLJH FDBzwusqomki gec97531+) *% !ZWUSQOMKIG E Bzxvtrpnljhe ca864 20-(&! Z XVTRPNLJHECAywusqomjhfdb 97531+ (&$#YW USQOMJHFDBzxvtrpmkigeca8 641+) * %!ZXVT ROMKIGECAywurpnljhfdb974 20-(& $#YWTRP NLJHFDBzwusqomkigec97531 +) *%!ZWUSQOM KIGEBzxvtrp n ljheca86420- (&! ZXV TRPNLJ HECAywusqomjhfdb97531+(& $#YWUSQOMJHF DBzxvt rpmkig eca8642+) *% !ZXVTRO MKIGE CAywurpnljhf d b97420-(&$# YWURPN LJHFDB zwusqomkigec97531+) *%!ZW USQOMK IGECzx vtrpnljheca86420-(&!ZXVT RPNLJH ECAywu sqomkhfdkigec97531+) *%! Y WUSQOMKIGEBz xvtrpnljheca86420-(&!ZXV TRPNLJ GECAyw usqomjhfdb97531+(&$#YWUS QOMJHF DBzxvt romkigeca8641+) *%!ZXVTRO MKIGEC Aywurp nljhfdb97420-(&$#YWTRPNL JHFDBzwusqom kigec97531+) *%!ZWUSQOMKI GEBzxv trpnlj heca86420-(&!ZXVTRPNLJHE CAywusqomjhf db97531+(&$#YWUSQOMJHFDB zxvtrp mkigec a8641+) *%!ZXVTROMKIGECAy wurpnljhfdb9 7420-(&$#YWT R PNLJHFDBzwu sqomkigec97531+) *%!ZWUS QO MKIGECzxvt rpnljheca864 20-(&!ZXVTRP N LJHECAywOLJ HFDBzxv tromk igeca8631+) * % ! ZXVTQOMKIG ECAywtr pnljh fdb96420-(&$ #YVTRPNLJHFD Bywusqomkige b97531+) *%!Y W USQOMKIGDBz xvtrpnljgeca 86420-(%!ZXV TR PNLJGECAyw usqomjhf db97 531-(&$#YWUS Q OLJHFDBzxvt romkigeca864 1+) *%!ZXVTQO M KIGECAywtrp nljhfdb96420 -(&$#YWTRPNL J HFDBywusqom kigeb97531+) *%!YWUSQOMKI G EBzxvtrpnlj geca86420-(% !ZXVTRPNLJGE C Aywusqomjhf db97531-(&$# YWUSQOLJHFDB zx vtromkigec a8641+) * %!Z( %! ZXVTRPNLIG EC Aywusqoljh fdb97531-(&$ #YWUSQOLJHFD B zxvtr omkigeca8631+)*%! ZXVTQOMKIGEC Ay wtrpnljhfd b96420-( &$#Y VTRPNLJHFDBy wu sqomkigeb9 7531+) *% ! YWU SQOMKIGDBzxv trpnljgeca86 420-(%!ZX VTR PNLJGECAywus qo ljhfdb9753 1-(&$#YWU SQO LJHFDBzxvtro mkigeca8631+ ) *%!ZXVTQ OMK IGECAywtrpnl jhfdb96420-(&$#YWTRPN LJHFDBy wusqomkigeb97531+) *%!YWU SQOMKIGEBzxv trpnljgeca86420-(%!Z(&$# YVTRP NLJHFDB ywusqomkigeb97531+) *%#YW USQOM KIGDBzx vtrpnljgeca86420-(%! ZXVT RPNLIGECAywu sqoljhfdb97531-(&$#YWUSQ OLJHFD Bzxvtq omkigeca8631+) *%!ZXVTQOM KIGECA ywtrpn ljhfdb86420-(&$#YVTRPNLJ HFDByw usqomk igeb97531+) *%!YWUSQOMKIG DBzxvtrpnljg eca86420-(% ! ZXVTRPNLJGEC Aywusqoljhfd b97531-(&$#YWUSQOLJHFMKI GDBzx vtrpnlj geca86420-*%!ZXVTRPNLIGE CAywusqoljhf db97531-(&$# YWUSQNLJHFDB zxvtq omkigec a8631+) *%!Z X VTQOMKIGECAy vtrpn ljhfdb8 6420-( &$#YVTRPNLJHFDByw usqomkigdb97 531+) *%#YWUSQOMKIGDBzxvt rpnljg eca864 20-(%!ZXVTRPNLIGECAywusq oljhfd b97531 -(&$#YWUSQOLJHFDBzxvtqom kigeca 8631+) *%!ZXVTQOMKIGECAywtLJHFD Aywusqomkifd b97531+) *$#YWUSQOMKIFDBz xvtrpn ligeca 86420-*%!ZXVTRPNKIGECAyw usqnljh fdb97 530-(&$#YWUS Q NLJHFDBzxvs qomkigeca853 1+) *%! ZXVSQOMKIGECAyvtrp nljhfda 86420 -(&$#XVTRPNLJHFDAywusqom kigdb97531+) *$#YWUSQOMKIFDBzxvtrpnli geljhf da8642 0-(&$#XVTRPNLJHFCAywusqo mkifdb97531+ ) *$#YWUSQOMKIFDBzxvtrpnk igeca86420) * %! ZXVTRPNKIGECAywusqnljh fdb97530-(&$#YWUSPNLJHF D Bzxvsqomkig eca8531+) *%! ZXVSQOMKIGEC A xvtrpnljhfd a86420- (&$#X VT#YWUSPNLJH F DBzxvsqomki geca7531+) *% !ZXUSQOMKIGE CAxvtrpnljhf da86420-(&$Z XVTRPNLJHFCA yw usqomkifdb 97531+) * $#YW USQOMKHFDBzx vtrpnkigeca8 6420) *%!ZXVT RPNKIGECAywu sp nljhfdb975 20-(&$#Y531+ ) *%!ZWUSQOMK IGECzxvtrpnl jhfca864 20-( &! ZXVTRPNLJH EC Aywusqomkh fdb97531+) &$ #YWUSQOMJHFD Bzxvtrpmkige ca8642+)*%!Z XVTRPMKIGECA yw urpnljhfdb 97420-( &$#YW URPNLJHFDBzx u sqomkigec97 531+) *% ! ZWUS QOMKIGECzxvt rpnljhfca864 20-(&$ZX VTRP NLJPNLJHFDBz w usqom kigec97531+) *% !ZW USQOMKIGECzx vtrpnljheca8 6420-(&!ZXVT RPNLJHECAywu sq omkhfdb975 31+(&$#Y WUSQ OMJHFDBzxvtr pmkigeca8642 +) *%!ZXVTROM KIGECAywurpn ljhfdb97420- (31+(&$# YWUS QOMJHFDBzxvt ro mkigeca864 1+) *%! ZX VTRO MKIGECAywurp nljhfdb96420 -(&$#YWTRPN LJHFDBz wusqomkigec97531+) *%!YWU SQOMKIGEBzxv trpnljheca86420-(&!ZXVTR PNLJH ECAywus qomjhfdb9753 1+(&$#YWUSQO MJHFD Bzxvtzx vtrpnljheca 8 6420-(%! ZXVT RPNLJ GECAywu sqomjhfdb97531+(&$#YWUSQ OLJHF DBzxvtr omkigeca8641+) *%!ZXVTROM KIGEC Aywtrpn ljhfdb96420-(&$#YWTRPNLJ HFDBzwusqomk igeb97531+)* %!YWUSQOMKIG EBzxv trpnljh eca86420-(% ! ZXVTRPNLJGEC Aywusqomjhfd b97531+(&$# Y WUSQOMJHFDBz xvtrIG ECAyvt rpnljhfdb86420-(&$#YVTRP NLJHFD Bywusq omkigdb97531+) *%#YWUSQOM KIGDBzxvtrpn ljgeca86420-*%!ZXVTRPNLI GECAy wusqolj hfdb97 531-(&$#YWUSQNLJH FDBzxvtqomki geca8631+) *%!ZXVTQOMKIGE CAywtr pnljhf db86420-(&$#YVTRPNLJHFDB ywusqo mkigeb 97531+) *%#YWUSQOMKIGDBzx vtrpnljgeca8 6420-(%!ZXVT R PNLIGECAywu sqoljhf db975 31-(&$#YWUSQOLJHFDBzxvtq omkigeca8631 +) *20-*%!ZXVTRPNLIGECAyw usqoljh fdb97 530-(&$#YWUS Q NLJHFDBzxvt qomkigeca863 1+) *%! ZXVSQO M KIGECAyvtrp nljhfdb86420 -(&$#YVTRPNLJHFDBywusqom kigdb97531+) *%#YWUSQOMKIGDBzxvtrpnlj geca864 20-*% !ZXVTRPNLIGECAywusqoljhf db97531-(&$# YWUSQNLJHFDBzxvtqomkigec a8631+)*%! ZX VTQOMKIGECAyvtrpnljhfdb8 6420-(&$#YVTRPNLJHFDByw u sqomkigdb97 531+) *% #YWUS QOMKIGDBzxvt r pnljgeca864 20-(%!ZX VTRP NLIGECAywusq o ljhfdb97531 -(&$#YWUSQOL JHFDBzxvtqom kigeca8631+) *%! ZXVTQ OMKI GECAywtrpnlj h fdb86420-(& $#YVTRPW USQN LJHFDBzxvtqo mk igeca8631+ ) *%!ZXVSQOMK IGECAyvtrpnl jh fdb86420-( &$#YVTRPNLJH FDAywusqomki gd b97531+) *% #YWUSQOM KIGD Bzxvtrpnlige ca 86420-*%!Z XVTRPNL IGECA ywusqoljhfdb 97531-(&$#YW USQNLJH FDBzx vtqomkigeca8 631+) *%!ZXVT QOMKIGE CAyvt rpnljhfdb864 20-(&$#YVTRP NLJHFDBy wusq omkigdb97531 +)*%#YWUSQOM KIGDBzxv trpn ljgeca86420- * %!ZXV TRPNLIGECAywu sqwu sqomkigdb975 31+) *%#YWUSQ OMKIFDBzxvtr pnligeca8642 0- *%!ZXVTRPN LIGECAyw usqn ljhfdb97530- (&$#YWUSQNLJ HFDBzxvtq omk igeca8631+) * %!



本文编号:1463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1463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a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