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培训教材(适合3-13岁儿童)
本文选题:感统训练培训教材(适合3-13岁儿童)_t8825417_t8825417_新浪博客 + t8825417
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
3、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合3-13岁的孩子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国内也已引进、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结合药物治疗的话显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用解决3-13岁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
感统训练教案
4、 儿童感觉统合项目越多越好吗?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周期是20次,一次约1小时左右,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两部分。心理医生根据每个孩子的失调程度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训练时间是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一星期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
5、 为什么说“儿童感觉统合是游戏治疗?”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已研究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的技术,在中国儿童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二、感觉统合失调
1、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A、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B、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C、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D、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E、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
F、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和运动的完成。
2、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
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
人类大脑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大脑发育存在幼态延续的现象,出生时人类大脑只发育了23%,剩下的77%在后天发育,这种庞大的可塑性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当然大脑的发育本身也需要外界的刺激源的引导,但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数家长对他的掌上明珠存在过分保护的问题,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3、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
①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②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部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③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④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⑤痛觉过分敏能感或过分迟钝: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⑥本体感失调: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⑦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⑧精细动作不良: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言语表达、影响人际交往,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防碍正常的成长发育。
4、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
语言的发展
人类的语言能力,包括发声、词汇认知、组句及语言逻辑、交谈、认字、阅读、书写等。这些能力和人类的皮肤触觉、前庭感觉和运动企划能力有密切关系。
从初生的那一刹那,人类触觉的敏感度,便和大脑有密切的关系。接着而来的各种触觉信息,更使大脑接受感觉信号的辨识能力更为细致,各种层次的信息都能在大脑有不同感觉。人类独特的感觉层次辨识,也影响了大脑皮质的运动区、视觉区、听觉区及其彼此间的协调统合,让人类能够运用说话来模仿发出听到的声音。不过词汇学习的过程比发声更困难。这几乎要靠视、听、嗅、味、触综合的感觉信息,逐渐统合成知觉的作用。人类的词汇大多从名词和动词开始,所以视觉空间所产生的辨识东西的能力及身体运动对动词的认知,也发挥了其学习上的统合功用。在认字及阅读方面,双眼的统合能力非常重要。前庭及固有感觉不佳,也会影响语句组合及语言逻
辑。
注意力的发展
爱尔丝博士指出:“在人对外物的关系中,以重力(地心引力)最基本,比母子关系更原始。前庭系统的感觉统合,带给我们 重力安全保障 ,把我们和地球紧紧连接起来……也是人类一切关系的基础。”前庭感觉不佳的孩子,常易受来自地心引力的干扰,难以维持内在平衡,大脑保持清晰的警觉状态的能力出现障碍。从而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前庭系统不健全,肌肉张力会不足,使人很容易疲倦,孩子常常坐姿不正,注意力涣散。
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常常像惊弓之鸟,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忙于应付各种触觉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无法适当过滤环境中不重要的听觉刺激,所以常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干的听觉刺激所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
5、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结果
这些有问题的孩子在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在学习能力方面可能显得十分笨拙、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障碍,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品行障碍,长大了就会延续为人格障碍,变成犯罪的易感人群。
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1、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A、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B、.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C、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D、 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2、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包括的内容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训练中指导儿童参与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儿童能力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作出适应的反应,即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新设计的活动逐渐增加对儿童的要求,使他们有组织的反应和更成熟的反应。在指导活动目标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而非指导儿童如何作反应。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
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几乎总是让儿童感到愉快,对儿童来说,治疗就是玩,成人也可以这样认为。但训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训练中有老师或训练人员的指导,儿童不可能在没有指导的游戏中取得效果。设计一个游戏气氛不只是为了愉快,而是让儿童更愿意参与,从而他们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为儿童获得一个肯定的成长经验而设计这样一个训练。
3、 如何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发展
爱尔丝博士认为,7岁以前人脑像一部感觉处理机,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主要来自感觉印象。孩子在这段期间内,经常动个不停,忙于寻找感觉刺激,很少用大脑去思考问题,所以这段时间是他们的感觉运动发期。孩子在此期间内,如能通过适当的活动,获得感觉运动的经验,对日后读书写字等认知学习,保持情绪稳定以及适应社会所需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
孩子在八岁以前,神经的可塑性最高,家长如能把握时机, 在此期间发掘孩子脑功能的优势及薄弱所在,可及早诱导其发挥长处,
改进短处。以下是给父母的一些建议。
一) 触觉方面
1、多爱抚孩子: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有赖安定的触觉系 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形成安定的有效方法
2、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别老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及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手巾,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
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玩触摸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处理时要谨慎。一般这种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习惯。父母不要采用高压或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而应该先适度地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在此前提下,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习惯。
二) 前庭平衡方面
1、善于用摇篮。
2、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现头晕等反应时,家长仍应让他们从事上述活动。只是要适度加强保护,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三) 肌肉关节动觉方面
要重视孩子运动,孩子玩弄或咬自己的手、脚、摔东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从事有益的活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为了避免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遭到任何一点小碰伤,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活动。
四) 精细动作方面
1、在婴幼期间要提供孩子丰富的触觉刺激。
2、给孩子适度独立的机会。
3、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塑泥巴、扣钮扣、握笔、做简单家事的机会
五)视觉方面
1、丰富婴儿期的视觉刺激。
2、提供有益的视知觉玩具:如积木分类、卡片配对、走迷宫、玩拼图等。
六)听知觉方面
1、对听知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训练孩子闭目倾听环境中的声音, 或让他们带上耳机听故事录音带,以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2、对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消极的作法是,在孩子学习的场所,控制不必要的噪音。积极的作法是,在背景音乐的环境中训练他们注意倾听,并辨别主题声音。
3、对听觉记忆能力不佳的孩子,可带孩子多做“听命令做动作”“听指示画图”、“复诵数列”或“朗诵文章
4、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疗程是20次,一次1个小时,一星期应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练次数应更多一些。训练时间可以安排在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可以随到随练。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记忆、思维能力训练两部分。心理专家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
四、感觉统合相关知识摘录
1、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觉统合失调?
随着“感觉统合”的概念日益在社会上普及,经常有家长向我们询问有关感觉统合的问题,希望能借此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判断,为此,我们将感觉统合失调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概括成十八个问题,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我们会帮助家长找出孩子的主要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指导。
1)上课或做作业时,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小动作特别多;
2)写字慢,字迹不端正,大大小小,轻轻重重,出格,本子不整洁;
3)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4)好动、不安,东摸西扯,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 劝阻,处罚无效;
5)很晚才学会用筷子吃饭,不会跳绳,混淆左右;
6)情绪不稳定、急躁、任性,作业多了就感到烦躁;
7)作业速度慢,做做玩玩,督促下稍快些,有时考试来不及完成;
8)坐姿不端正,常东倒西歪,上课和做作业时易感到疲劳
9)独占性强,别人碰他的东西,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
10)穿脱衣裤、钮扣、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笨拙;
11)看起来有正常智慧,但学习阅读或做算数特别困难;
12)阅读常跳字,抄写常漏字、漏行,写字笔划常颠倒;
13)到新的陌生环境很容易迷失方向;
14)语言表达能力差,怕羞,不合群;
15)对亲人特别依赖,不喜欢陌生环境,到处要人陪;
16)出生前有胎位不正或宫内窘迫等症象;
17)出生时为早产或剖腹产;
18)婴儿期爬行不足,从小户外活动不足。
2、生活上的异样现象
剪指甲时的异状:
有的孩子对剪指甲特别紧张,经常大声惊叫。正常的幼儿有时也会有不喜欢的反应,大多数经过几次经验后便会习惯。防御性太强的孩子则很难透过经验来适应,勉强他们去做反而会造成更强烈的排斥。
排列东西时无法把握到正确的方向:
有些孩子在排列东西时特别的难以胜任,整理桌椅时方向经常搞错,充分表现出视觉空间能
力的不足。鞋子穿错脚、前后排列相反、玩具无法归位,都可能是感觉统和能力出现问题。
那扫把时的异常动作:
拿扫把好象在用拖把,两手的协调笨拙,很难掌握身体中线的双侧协调,多与前庭适应上的不良有关。
3、 游戏时的异常状况
俯卧垫子测试:一般而言。俯卧在垫子上时很舒服,手脚常使不上力,全身深陷在软垫内。但有的孩子碰到软垫时便会特别紧张,他会用力挺起头,用额头帖在垫子上,使脸部腾空,因为头整个放在垫子里会让他极度不安,全身几乎是僵硬的。这类孩子通常也不喜欢身体被左右或上下摇动,他很难主动和地心引力取得协调,平衡能力常不佳。由于行动缺乏自信,常常特别粘人、爱哭、过分依赖,造成对身体操控的机会更少,运动神经的空间知觉普遍会不够发达。
伸开双手绕圈圈测试:有些孩子饶圈圈会显得笨手笨脚,一般与身体对称性活动能力不足或颈部张力不足有关。
相扑游戏:有的孩子常会在僵硬呆站着,不知道如何使劲抱住对方,更无法用抱的姿势将对方压住。
4、学习上的困难
手指的小肌肉控制
坐姿测试(大肌肉发展情形):做在椅子上出现弯腰驼背、两手常拖在腮上等现象,或喜欢用椅子的前两只脚将身子靠在桌子上的孩子,显出肌肉张力发展不足的现象。
赞成游戏:从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观察大脑对身体的协调程度。通过问“想做的人摸耳朵或张开嘴巴”等等来观察。
听写游戏:有的孩子对听到的声音无法及时理解,因此无法和视觉做配合。这种孩子在听写上的练习会特别困难,常常漏字、漏段、甚至根本无法跟得上。在做数字排列时每个数字的顺序感也经常弄错,如6以后常漏掉7,直接变成8。
5、教具诊断
理解一些与感觉统和失调有关的名词
同时收缩;成熟的孩子关节比较固定,可以做出如石头一般硬的姿势。头部及碗部保持不动,使姿势稳定,视觉空间得以结合,一般孩子在7、8岁时通常都有这种能力,坐姿可以维持得较长久。
肌肉张力和颈部张力:趴着把头抬高可练习颈部张力,坐着时身体肌肉适度紧缩,否则紧缩
度低的幼儿,全身较软,关节曲度较大,活动上较敏锐;紧缩度高的,则全身僵硬,显得反应迟钝。
保护伸展反应:通常身体丧失平衡时会倒下来,但在将要跌倒的刹那,手脚会自然伸出来保护,这便是保护伸展反应。这类反应不良的孩子很容易受伤,通常在出生6个月后,这类反应便会逐渐成长,而且持续一生。
对抗地心引力姿势的保持:在平衡能力成长过程中,孩子会控制身体,保持某种姿势,以抗地心引力。如飞机般姿势、背部屈曲着地姿势。做这两种动作时头、碗、脚都会向上举,并使肌肉产生张力。六岁左右的儿童通常可以持续20-30秒。
直立站姿反应:将头、身体在空间保持正常位置,观察其他部分变动、局部还原反应。如身体右倾时。头也会自然右倾,这时眼球及内耳神经感应器受到刺激,就算身体已倾斜。头部会立刻还原,带领身体不会跌倒。这种反应能力为直立站姿反应。对孩子平衡感及地心引力的协调能力的成熟影响很大。
重力不稳:头部位置改变时,平衡感丧失,前庭感觉会受到严重刺激,大部分孩子能主动调适,和地心引力保持协调。但也有些孩子会非常害怕,表示其前庭系统的感觉调整不佳,而产生情绪过度反应或姿势不稳定的现象。
身体双侧协调:精巧动作中几乎没有单手可以完成的,这时两手的协调使用就非常的重要。一只手能否配合另一只手做附属的动作,对孩子身体动作的成熟非常重要。如双侧身体不协调,手的动作也会不佳。
中线交叉运动:
运动企化能力:做从未做过的动作
时,脑中会使过去所有相关动作的记忆总动员,并从印象中寻找做出这个新动作可能需要的实施办法及顺序。这种能力称为运动企化能力
6、 运用教具诊断指导
1、运用小滑板时异常姿态
不敢乘坐小滑板:孩子以俯卧或仰躺的姿态,趴在或躺在小滑板上,头部抬高、用两只手滑动。颈部张力够的孩子颈部可以挺高,用腹部做重心,双手前后、左右等向各方向变化滑行都很顺利。但对颈部张力不足、前庭平衡发展不良的孩子,头部很难抬高,做这种动作便有明显的困难。也有的孩子在滑行时非常不安,小滑板较难保持稳定,这些孩子的平衡能力常有问题。
经常从滑板上掉下来:
在滑板上滑动时,是以腹部为中心,颈部用力上提,腹部才能够挺起来,如此滑动便能轻松容易。一般孩子只要练习几次。便能够顺利操做,甚至在大滑板上以各种姿势滑下时,也能胜任而愉快。
但有的孩子表现腹部无力,甚至胸部抬不起来,滑动时腹部便离开小滑板,所以整个身子就会由滑板上翻落或滑落。
头脚同时上举时感到害怕或讨厌:
滑板游戏有一种是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重心,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到的位置架一条绳索。孩子可以用手和脚同时钩住绳索,以仰身的姿势向前。有些孩子颈部无法使头抬起,或腰部使不上劲,会滑落下滑板,甚至手脚失去应有的灵活,不知如何协调活动。这常常提示肌肉张力维持不足。这类孩子在大肌肉的发育上也常有不良表现,如影响到站立、走路、作正;也通常容易焦虑、紧张,有肌肉僵硬等。
操做小滑板时手部的灵活度不良
登墙壁时往前跃动的脚部用力方法不当
循制定方向滑行的控制不佳。
2 大龙球上的游戏:大龙球是练习身体和重力协调的非常重要的教具
1)大龙球上抬头伸手:
玩大龙球,首先要求孩子以腹部为支点,趴在大龙球上,抬头挺胸,并将手部上举。指导者将孩子的双脚平举,并做轻微的前后拉动。遇到身体倾斜、跌倒或碰撞时,孩子的双手保护的能力也较强;如果头向下掉。双手紧张地扶助大龙球,显示身体和重力协调不良,在大龙球上的平衡能力有不足的表现,孩子容易紧张、身体僵硬。
2)头部位置的安定与否:
指导者可以用双手压住孩子的腰部,让大龙球做前后左右转动,这是孩子头部的位置常能摆在正中间,以免身体滑下来。有的孩子肌肉张力不足,头部容易右倾或左倾,便会带动身体往同方向滑落大龙球,提示孩子前庭能力发展不良。
3) 球碾过身体的压迫刺激反应
孩子俯卧或仰躺,滚动大龙球轻轻压过孩子的身体,触觉防御过强的孩子无法接受这种游戏,会产生情绪排斥反应。
旋转陀螺上的感觉运动:该器具可以测试孩子的平衡能力、运动企化能力。
1)排斥进入盘中受摇晃或过度喜欢
2)自己操做的摇动式旋转灵活度不佳
3)在陀螺中的接球或投球等游戏进行不良
五、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运用
球池
适用儿童:主要针对触觉敏感或不足
指导重点:
1 指导孩子用力跳入或轻轻跨入球池内。
2 将身体全部藏入球池中,接受球的挤压。
3 可以在球池中翻动或摆动身体,在浮力状态中;也可以坐或站在球池中,跃动身体或双脚踏步;以调整身体的重力感信息
延伸活动:
在球池中可以做飞机起飞,火车开动、航天员漫步等游戏;也可以在球池中央吊绳索,将自己吊往绳索的另一端;也可以在球池中掺入报纸团、海绵团等,给孩子不同的触觉刺激和重力感。
此游戏每次可进行30分钟,每周2-3次
大龙球压滚
适用儿童:触觉异常
指导重点:
让孩子趴卧或仰卧在地上,指导者以大龙球放置在他的身上,慢慢在前后左右或中间做轻轻的压挤。对敏感度较强的孩子,压背部(趴卧)比压腹部(俯卧)容易接受些。也可以尝试压压孩子的足部,由于足部离大脑较远,有助于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
延伸活动:
可以在大龙球上加毛巾,大龙球的气体只要装一半,会让孩子感到重力感的变化。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30分钟,每周2-4次
俯卧大龙球
调整触觉、颈部张力、前庭、调整重力感。
指导重点:让孩子俯卧在大龙球上,头部抬高,视线向前方,指导者由后方抓住他的双脚,注意不要太快,配合大龙球的运动,前后、左右、快慢的拉动孩子的双脚。让孩子练习如何用双手、脚、头部的平衡来保护自己。
延伸活动: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孩子的腹部,让他自己操作前后、左右及快慢的滚动。
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分钟,每周2-4次
仰躺大龙球
触觉、本体感、调整重力及身体协调
指导重点:做此游戏前要让孩子做好前项趴卧大龙球的游戏,比较不会受到排斥。让孩子仰躺在大龙球上,由指导者握住他的大腿或腰部,做前后、左右、快慢的滚动。注意提醒孩子留意全身关节、肌肉的感觉。协调他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
延伸活动: 可以用小弹力球放置于孩子的背后,让他自己去滚动,也可以将气球放在他的屁股下,鼓励孩子设法去坐破气球。
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分钟,每周3-4次
坐上大龙球:
指导重点: 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协调他自己控制重力感,并练习自我保护功能.对发展前庭功能和视觉稳定有帮助.
指导重点:
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老师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求的稳定即可.这时孩子可以自己利用屁股力量作上下振动.孩子要做前后左右摇晃时,老师可以用手握住孩子的双手或腰部,以协助孩子进行不至倒下来.根据孩子自身能力和对游戏的熟悉程度,在球上摇晃的速度可以有变化。
延伸活动:孩子可以坐在球上,双手伸向两侧保持平衡,由另一位指导者与他作投接球的游戏,或让他投球入指定篮子内.
此游戏可每周进行2-3次,摇晃的次数和速度渐渐增加
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目的:在缺乏重力平稳的大龙球上抓东西时,可以提高身体平衡、手眼协调和身体双侧 操纵的能力。
准备:大龙球、目标物(积木、娃娃、球类等)
游戏方法:孩子俯卧在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将目标物放在孩子前后滚动时可以触摸到的位置。协助孩子前后滚动,用快慢、距离判断,使孩子可以触摸到物体。
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30分钟,每周约进行3-4次
倾斜垫上的滚动
滚动时,触觉、前庭、本体感觉能同时发挥刺激和统合功能,作用适用于触觉和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
器材:软体积木、枕头或填充玩具
指导重点:将软垫垫成约20°倾斜,不要过斜,以免发生危险。孩子躺在垫子上,顺着斜坡自己滚下来,提醒孩子滚下时手、脚、头的配合。孩子在滚下时可以抱着枕头或填充玩具。此游戏每次进行约20分钟,每周可进行3-4次
滚筒式阳光隧道
适用于触觉敏感或不足的孩子,进入洞穴时,头、手、脚的协调,对孩子的前庭感觉和自身形象感的建立也有帮助。
指导重点:可以用金属圈、布料做成隧道,两侧都可以进入,可以顺爬或倒爬进去,提醒孩子注意自己手脚和身体的运用,以及头部滚动时的感觉。在隧道中安置一些毛巾,让孩子体会不同触觉刺激下的身体活动,也可以在其中放置很多东西,让孩子讲老师指定的东西拿出来。
筒内或隧道滚动:
适用于触觉不良或身体不协调的孩子。
孩子爬进滚筒中,请他将手张开,贴住脸部,保护头部,老师轻轻转动滚筒或隧道,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激过大,尽量和孩子说话,当有不舒服感觉时立刻停止,如孩子有晕眩或气闷时,让他先坐下来深呼吸。孩子倒爬进去,头在外面,进行滚动时,情绪会比较安定。此游戏可持续进行约20分种,约2次/周。
滚筒或隧道+跳床:
适用与触觉、协调不良的孩子。
需要在滚筒或隧道熟练时才可以进行此游戏。将滚筒放在重心不稳的跳床上(也可在床铺、沙发上),进行时指导者可以跳动跳床,孩子也可以自己在滚筒内滚动,增加触觉、前庭重力感的刺激。
此游戏可持续进行约20分种,约2次/周。
前庭及本体感觉游戏
平衡台平躺
作用:指挥肌肉用手脚的伸展来达成倾斜中的均衡感,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
方法:
孩子躺在平衡台上,手脚要自然伸展,老师左右倾斜摇晃,要维持一定韵律感,速度加快时要注意孩子姿势和表情反映。也可以让孩子分别在睁眼和闭眼时作摇晃,并观察他们的不同反映,或在摇晃时做明显的停顿、先倾向左,再倾向右,观察孩子两侧不同的反应。也可以让孩子以爬卧姿势进行摇晃。
此游戏可持续进行约15-20分种,约2次/周。
平衡台跪坐或静坐摇晃
器材:手摇旋转盘
由于坐姿的重心较高,平衡感不宜掌握,平衡器官的刺激和肌肉的张力必定较高。需要提醒孩子坐好,并尝试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来保持平衡。观察孩子双手的姿势,头部的倾斜情形,了解孩子如何处理不安全感。可以睁眼练习十分钟、在闭眼练习十分钟,视觉的刺激的有无会使前庭、本体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反应。
此游戏可持续进行约10-15分种,约3、4次/周。
平衡台互相扶持:
作用:老师和孩子一起站在平衡台上,共同手牵手摇晃,对孩子身体的协调、触觉、前庭都有足够的刺激。由于采用站姿时,重力感通常较不稳定,两人以同一速度、配合彼此摇动的韵律,两个人配合的动作对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颇有帮助。也可以让孩子配合指导老师的动作,完全处于无意识下活动身体,对前庭自律神经的发展帮助较大。
此游戏刚开始每次约进行20-30/次,在慢慢累积到50-120/次,3-4次/周
平衡台站立摇晃
孩子站在平衡台上,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展,保持身躯的平衡,可以尝试在平衡台上闭眼或缓慢转动身体出现不同的平衡反应,对前庭体系的调整帮助很大。此游戏刚开始每次约进行20-50/次,在慢慢累积到
100/次,2-3次/周。也可以在晃动时做投球练习。距离约2-3公尺。此游戏每次持续20分钟,
坐在旋转陀螺中
由老师转动陀螺,让孩子自由接受讯息刺激,对前庭感觉的帮助最大.
孩子坐在陀螺中,由老师在外帮他旋转,不宜旋转速度过快,约1转/2秒.幼儿熟练后,可由幼儿自己摇晃.如孩子在回转后完全不眩晕,或眼振持续时间很短,甚至完全没有,表明前庭体系严重迟钝.
回转时速度可以作各种变化,将左回转与右回转交替,或回转中有停钝.
也可以采用俯趴卧动作,孩子尝试以腹部为重心,双手平伸做飞机飞翔状。此游戏刚开始时每次约旋转15次左右,在逐渐增加到50-70下,2-3次/周。
也可以让孩子坐在陀螺中作投球到不同箱子中的练习,对强化前庭-视觉空间的协调帮助较大,可以养成高速运动企划能力。此游戏可每次进行约30分钟,2-3次/周
溜滑梯
下滑的动作可以协助大脑统合本体感觉的输入,并协助身体姿势的稳定,全身肌肉的同时收缩,维持高度的平衡感。如孩子对高度由恐惧感,可以从较低的位置开始练习。孩子在下滑时保持固定的身体姿势,两脚要同时着地。此游戏每次进行约20分钟,2-3次/周。
也可以采用俯卧方式从高处滑下来,对前庭的刺激颇为强烈,对头颈部的同时收缩,及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帮助很大,在滑下的位置放软垫,以保护安全。注意孩子手腕、手指尽量伸展。此游戏每次滑行20分钟,每周2-3次
滚滚筒
在倾斜板上或软垫上做滚滚筒游戏,可以有较多的感觉刺激,对前庭、触觉、本体、颈部肌肉张力的刺激较大。
让孩子进入绑在一起的三个游泳圈中,对可以从左右轻微摇晃开始,等他习惯后再作滚动。也可以指导孩子自己前后摇动滚筒。此游戏可20-30分钟/次,2-3次/周。
也可将滚筒放成直立位,让孩子爬上滚滚筒,,分开双脚,伸展双手,并作平衡站立姿势。可给以必要的保护,或给孩子拿棍子等协助孩子保护平衡。主要以本体感觉建立平衡感,也是高度运动企划的训练。此游戏每次进行20分钟,2-3次/周
立筒滚动旋转
适用于触觉敏感或不足的孩子。器材:彩虹接龙
指导目标:在旋转筒中转圈,可以增强固有平衡和触觉刺激,激发孩子的身体形象概念
指导重点:将彩虹桶立放,孩子站在桶内,老师帮忙做彩虹桶旋转及前后、左右摇晃,让孩子在桶内感受平衡感。延伸活动:孩子站在横放的桶上,让身体保持平衡。或趴在桶上颈部抬高,老师拉着孩子的大腿前后晃动。
此游戏安排建议20分钟/次,2-3次/周
独脚凳
适用与身体平衡欠佳者:
指导目标:控制重力感,可以发挥孩子的自我保护功能,对身体协调不佳、多动的孩子帮助较大。
指导重点:孩子坐在独脚凳上,用屁股和脚力保持平衡,坐稳后双脚交叉练习抬高,可以拿球到脚前,用单脚踢球至墙壁在反弹回来。延伸活动:可在距孩子1-3米处,搭建球门,让孩子用单脚踢球入门或单(双)手投球入门。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30分钟/次,2-3次/周。
抱住圆圈圈
器材:吊缆
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促进前庭觉的统合、全身肌肉群的高度运作、肌肉的同时收缩。
指导重点:用游泳圈做成吊缆,固定在天花板上,让其自然垂下,指导孩子手脚抱住吊缆的外圈,保持平衡,指导者帮助做前后、左右或360度的回转。可在吊缆下面安置吊床或软垫,以保证安全。延伸活动:可在孩子摆动时,做唱数游戏增加趣味性,或在摇动时,指导者可以将玩具放在他摇动时单手可及的范围,让他取得标记物,以强化他的运动企划能力。
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30分钟/次,3-4次/周
俯卧圆圈圈
指导目标:
以俯卧的方式,吊在圆圈圈上,可以强化胸部及腹部的刺激,前后摇动可以练习抗重力感,有助于前庭体系的健全成长。
指导重点:吊缆的高度以孩子俯卧时的脚不着地为原则,前后、左右的交互旋转可以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摇摆时可以在孩子身体或手可及的位置安放障碍物或大球,让他在摇动时可以推倒或碰到大球。
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30分钟,摇晃约60-100下,2-3次/周
吊缆圆圈圈+踢倒目标物
器材:吊缆、球
指导目标:摇动时用脚踢固定的目标,可以加强身体协调。
指导重点:孩子可以由内圈抱坐住吊缆,在摇动时瞄准目标物,在用脚将他踢倒,可以让孩子练习肌肉屈曲时的同时收缩能力,提高孩子对躯干、手腕屈曲运作的掌握能力。也可以练习在摇动或回转时,以手中的球击中目标物的游戏。
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30分钟, 2-3次/周
摇篮游戏
器材:吊网
指导目标: 如同婴幼儿时期躺在摇篮的感觉,对前庭感觉输入帮助较大,并可释放出肌肉的过度紧张。
指导重点:将网缆或布缆吊成摇篮状,孩子很轻松的仰躺其中,左右摇晃,可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让孩子尽量放松,让孩子闭上眼睛来感觉其平衡感。老师也可以指定一特殊目
标,让孩子在仰躺摇动时注视此目标,对视觉的稳定有很大帮助。
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 分钟/次,2-3次/周
网缆游戏
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
器材:吊网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刺激及全身的伸展。指导重点:将网缆固定在天花板上,垂直下来,离地约20厘米。孩子可以用俯卧或卷曲的方式,注意头部抬高向前,老师可以协助做前后、左右的旋转摆动,或让孩子在摇摆中将积木堆起来或组成某种形态。也可以在网缆下放置积木或小球,让孩子在摇摆时也能用手去拿取,强化运动企划的功能。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
分钟/次,2-3次/周
竖立网缆游戏:
指导目标:在网中坐立的旋转或摇摆,对丰富前庭感觉的收入、保持姿势有帮助,强化肌肉和关节的固有感觉,对本体感的形成帮助很大。
指导重点:将网缆吊起,最低处离地10厘米,孩子可以静坐或站立其中,两手抓住网缆的边缘或绳索,保持身体平衡。老师又外做左右或前后摇动或360度大回转。也可以与他玩投接球的游戏,或设立某标记物,让孩子用手去触摸或用脚踢,不仅可以培养运动企划能力,也能调适正确的视觉空间。
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 分钟/次,2-3次/周
四足位平衡吊缆
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
器材:吊缆
指导目标:对前庭的感觉刺激强烈而多样,对平衡感和身体形象的建立帮助颇大。
指导重点:孩子可以抱胸屈膝仰躺其上,用俯卧、跪坐方式均可。由老师做前后、左右或360度大回转。有眩晕情况时不可以再抖动。也可以用侧卧、站立方式或在一旁放置一些玩具,让他在摇动时伸手去拿。做360度大回转时,约每两秒转一圈,原则上不持续超过十圈,转转停停对孩子前庭体系的帮助更大。
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30 分钟/次,2-3次/周
延伸活动:
让孩子坐在吊缆上,前方三米处放置打击目标,老师迅速推动吊缆向前,孩子以手中的棒
子准确击打目标物,也可以让孩子以俯卧的姿势躺在吊缆中,在前进时捡起地上指定的球或积木。也可以与老师做扔接球的动作或投球入篮的动作。可以在摇晃过程中加上前进移动,抓取目标物的训练,可以强化平衡反应、眼球控制和运动企划能力的提高。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30
分钟/次,2-3次/周。
四足位平衡吊缆+过河游戏
指导目标:对前庭觉、身体协调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左右手交互使用前进时,对两侧协调机能的顺畅颇有帮助。
指导重点:在孩子伸手可及之处固定一条5米的绳索与滑动方向平行,将平衡吊缆吊在绳上,让吊缆可在前后滑动。孩子可以左右手交互抓住绳索前进,在前进中设法保持平衡及双侧的协调。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30
分钟/次,2-3次/周。
平衡跳跃游戏
跳床运动
指导目标: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触觉敏感和身体协调不良。可强化前庭刺激、矫治重力不安。
指导重点:老师可以背着孩子,一起在跳床上跳跃,可以减轻孩子的恐惧。可以练习90或180度回转。孩子也可以俯卧或仰卧在跳床上,由指导者在幼儿旁用力跳,带动孩子的身体往上弹跃。孩子不用使劲,所以更能放松。前庭觉输入时不受自己意识的干扰,对重力感的掌握和触觉感的清晰输入大脑更有帮助。孩子在弹向空中时,可以鼓励他唱歌或配合音乐做动作,可以松弛他的紧张感。
此游戏幼儿每次跳约80-100下,时间持续20-30分钟,2-3次/周
跳床+手眼协调游戏
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和身体协调不良。
使用器材:跳床2个、跳绳
指导目标:在跳床的跳跃中进行手眼协调游戏,可强化平衡反应、眼球运动,并可以进行一场高水平的运动企划训练。
指导重点:可以由指导老师和孩子各站在各人的跳床上,边跳边玩扔接球的游戏。也可以让孩子在跳床上跳跃中加入跳绳的游戏,一般需要5周岁以上的孩子才能做到。可以使跳绳的次数不断提高,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在跳床上空吊一个网,让孩子利用跳床的弹跃投球入网。并比较入网的球数,这种游戏可以协助孩子在半空中以正确的前庭觉,判断视觉空间,对手眼协
调和身体的协调帮助很大。可以在半空中多放置一些球网,让孩子依照指示投球入指定的网中。
建议此游戏30分钟/次,2-3次/周
袋鼠跳
适用于多动症、触觉敏感或不足、重力不安。
指导目标:在跳跃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
指导重点:孩子可排成一队,站在跳袋中,双手拉高跳袋的周围。也可闭上眼睛进行跳跃,或练习跳上一些软积木或长条形障碍物。
此游戏每次可持续跳跃20-30次,每周约2-3次
圆筒吊缆
适用儿童:触觉敏感、多动、自闭、身体协调不良。
器材:竖抱筒吊缆
指导目标:孩子抱住圆筒吊缆,一方面尝试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本体觉的活化,强化触觉体系;一方面可以在摇晃中大量刺激前庭讯息。对身体协调不良、操作不良的孩子帮助较大。
指导重点: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双脚以筒底边为支撑点紧紧夹住,以保持身体平衡,再做前后左右或360度大回转。也可以改变姿势如以站立方式双手握住上面的绳索,双脚夹住圆筒,对平衡能力的养成功效颇高;或让孩子坐在圆筒帽上,双手握住绳索,可强烈丰富前庭觉的刺激。
建议此游戏每次可进行约30分钟,2-3次/周
圆筒吊缆+手眼协调
指导重点:孩子从跳箱上圆筒吊缆,在做投套圈游戏。跳箱的高度可以多做变化。该游戏可促进姿势运动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的发展。
建议此游戏每次可进行约20-30分钟,2-3次/周
圆木马吊缆
适用儿童:多动症、触觉敏感、身体协调不良。
指导重点:孩子俯卧木马上,用双手双脚夹住木马,由指导者进行左右、前后的摇晃。摇晃3分钟后可以暂时中断,停下来观察,再继续摇晃。孩子也可以坐在木马的两端,双手夹住木马。手抓绳索自己摇晃。也可让孩子坐俯卧取物,坐姿拍手、握手等游戏。建议此游戏每次可进行约20分钟,2-3次/周
延伸活动:
孩子在木马上摇晃时可手握长棒,设法将前方的标记物一一弄倒。或在木马的前方两侧放置很多的标记物,让孩子在操作摇晃的同时可以用手脚推倒他们。另外也可让孩在圆木马上做各种姿势的变化。
建议此游戏每次可进行约20分钟,2-3次/周
大象爬
器材:手脚印
指导目标:利用手脚的交互移动,协助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
指导重点:先将手脚模印依照手在外线,脚形在内线的方式排好。孩子排成一队,身体提起,屁股抬高,配合手脚模印移动身体。也可将模印排成各种位置的变化,让幼儿练习。
建议此游戏每次可进行约20分钟,2-3次/周
滑板游戏:
指导目标:俯卧在滑板上做各种动作时,如前进、后退等,可以促进双侧的统合,强化本体感、触觉与前庭感觉。
指导重点:孩子俯卧在滑板上,头颈抬高,挺胸,身躯紧靠滑板,以腹部为中心,双手双脚抬高,如飞机起伏状,这是静态的滑板姿势。可放下双手慢慢向前移动,成为乌龟爬行。注意头部抬高,行进时可转变方向或后退,并可作360度大回转。
延伸活动:老师用绳子或呼拉圈牵动小滑板上的孩子做任何的滑行动作。也可以由两位老师牵拉一条绳子,孩子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去牵动孩子滑行。对两脚同时收缩的两侧统合感觉有帮助。
建议此游戏30分钟/次,2-3次/周。
滑梯+滑板游戏:
指导目标:对全身的感觉统合发展帮助很大。
指导重点:滑梯的角度为25-35度之间,孩子俯卧在滑板上,有大滑梯上自然滑下来。也可让孩子在滑下来时用双手抓住大滑梯的两边,借反弹力较用力的滑下来。在练习冲下来时可让孩子用手靠地旋转身体,来使滑板停下来。对较小的孩子或不敢玩这种游戏的孩子可以先让老师和孩子共坐在小滑板上,由上往下滑下来。
延伸活动:
老师牵拉住一条绳索,完全由孩子靠自己的力量爬行上来。也可让孩子以倒滑的方式头上
脚下的滑下来。
此游戏每次滑行进行20-30次,3-4次/周
大滑梯的手眼协调
器材:大滑梯、小滑板
指导目标:滑行时的前庭觉配合身体操作,对本体感和身体形象的塑造帮助很大。
指导重点:滑下时让孩子伸手拿球,或(和)将球投入固定的木箱中;也可让孩子在滑下时穿越由积木组成的隧道,或用手中的木棒击打旁边的目标物。
延伸活动:可以在大滑板低下堆积障碍物,让孩子在滑下是推倒或击倒。
建议此游戏每次滑行30-40次,3-4次/周。
滑板过河:
适用孩子: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
器材:滑车、绳
指导重点:孩子俯卧在滑板上,头抬高,双手交互拉着预先架好的绳子,逐步前进。也可让孩子仰卧在滑板上面,以手脚交互拉动绳子前进。这类游戏可以协助促成身体双侧协调,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也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如回转、转弯。
建议此游戏30分钟/次,2-3次/周
延伸活动:可以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孩子俯卧在小滑板上,顺通道的方向逐步前进。方向的变化可以促进视觉和本体感觉的统合,并以方向感觉的形成强化身体形象的概念。老师与孩子各自俯卧在滑板上,各人手握球拍,进行拍球(一般小球即可)的对打、入门的游戏,对眼球的控制、身体形象、视空间知觉有很大帮助。可以使视觉和运动觉产生更大的统合作用。
建议游戏每次进行20-30分钟,2-3次/周
横扫千军:
指导目标:促进前庭和脑干体系的活跃。
指导重点:在滑梯底搭建一个山洞,也可以在前后、左右用积木、标旗等搭建一道围墙,让幼儿趴在滑板上冲下来时,穿过山洞,让孩子用手或头撞开围墙。
青蛙蹬:
指导目标:促进身体双侧的协调,强化前庭感觉的统合。
指导重点:孩子向前冲时,可以用手或头推倒前面用玩具搭建的阻墙。
此游戏20-30分钟/次。2-3次/周
手脚及身体协调游戏
跳跳球
试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器材:羊角球
指导目标:姿势和身体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指导重点:可以让孩子比赛跳的次数和速度(跟自己比),跳动的方向可以前后左右变化,高度也可以随时作不同的掌握
建议此游戏每次持续100-120下,3-4次/周
走圈圈
器材:体操圈
试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强化视觉运动,双侧协调及平衡感的掌握。
六、感觉统合制定计划的原则
系统的评估,包括日常观察、量表评估等
治疗的长远目标是按照个别儿童的需要逐步提高儿童感觉统合的效率
治疗的内容须以儿童为中心,强调考虑儿童的兴趣和参与能力
治疗的每一个项目均以引发适应性反应为主要目的,随时按照儿童的表现作出调整
治疗是儿童、治疗师、家、校共同合作的成果。
七、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目标:
皈 1 提高对各种感觉刺激的适当反应和对辨别能力
皈 2强化孩子对肢体关系的认知和身体位置的认知
皈 3强化动感的认知
皈 4增强眼球控制能力,使孩子能够灵活配合地配合活动需求进行追视、定睛、扫描
皈 5增强姿势控制能力,使孩子能够按照需要稳定或运用身体
皈 6增强各项协调能力,使孩子可以灵活地参与不同的活动
皈 7提高孩子的动作计划能力,能自行完成个别或连串动作
皈 8建立孩子适当地运用力度、控制速度的能力
皈 9改善孩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皈 10提高孩子参与小组活动的主动性、专注能力和组织能力
八、治疗师的角色
1 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挑战,活动的难度必须适合孩子
2
治疗师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不断作出调整,要依孩子的反应来调整活动,以配合儿童的情况,因此一般以一对一的形式,受到最佳的效果。包括:活动时间的长短或次数的多寡;静态与动态的活动相互配合;活动重复的需要等
3在活动中要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与自我评价
九、注意力涣散与多动症
注意力涣散与多动症在咨询门诊和热线电话中,我们经常遇到家长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涣散,是不是患了多动症?”
“多动症”这个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日常用语,以致许多人不仅使用它的简略语,而且还混淆了它的意思。注意力涣散和过分活跃或多动并不是一回事。事实上,注意力涣散症的孩子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多动的症状。有些孩子尽管他们不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件事情,但他们的性格文静,举止规矩。另一些孩子则表现为精力高度过剩,总是不停地动,很难集中精力做事。
在日常生活中,“多动”是父母能够看出来的最普遍的
也是发现得最早的症状,但是这并不是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根源。有些孩子的精力并不过剩,他们能够保持安静,但是他们的注意力有严重的缺陷,他们不能像他们的同学那样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过,许多多动的孩子度过青春期后症状就减轻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能够摆脱注意力涣散的问题。鉴于以上区别,美国精神协会对注意力涣散做了新的划分,即单纯性的或伴有多动症的注意力涣散症。
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主要的问题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多动可能使他们的这种情况更加复杂。无论哪一种注意力涣散,孩子和他们遇到的问题都是长期的。因此,当家长怀疑孩子可能有问题时,要请专业人员为孩子做检查。尽管诊断不能立即自动地减轻那些有注意力涣散或多动症孩子的种种问题,但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能为今后进一步的矫治提供必须的诊断结论。
医生的评价表中包括以下的一些行为特征:
(1) 经常不能完成任务。
(2) 上课时经常不听讲。
(3) 不能对一件事情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
(4) 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
(5) 经常鲁莽行事。
(6) 快速地改变活动。
(7) 不会安排时间。
(8) 经常需要别人监督。
(9) 在课堂上打断别人讲话或大喊大叫。
(10) 不能耐心等待轮到自己。
(11) 不停地跑或登高。
(12) 不能安静地坐着。
(13) 像是一个“永动机”。
十、感觉统合与幼儿身心发展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博士1972年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并设计了一套特殊的器材和训练方法对感统失调儿童进行矫治。1995年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在门诊、临床中应用感觉统
合训练矫治幼儿日常行为偏差的基础上,会同心理学、医学、教育、体育方面专家,开展了对幼儿感统失调的预防和早期的研究,首次将感觉统合理论引入幼儿教育领域。上海中福会幼儿园将感觉统合融于日常游戏,世界儿童基金会杨浦幼儿园将其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宛南幼儿园将其作为提升幼儿注意力的研究,以及青浦环城幼儿园以其促进幼儿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已取得成果。本文拟简要介绍感觉统合理论在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它的运用及其特点。
一、感觉教育一直是幼教界最基础的概念:
人的学习行为是与人的诞生同时开始的,也就是说,刚出生的孩子就开始了其“学习生涯”。幼儿的学习,最主要是通过视、听、嗅、味、触的五感感受。由于这种感觉的学习是非常自然的,所以人们并不特别注意。然而,这种不需思考却会影响人的大脑思考的学习,通常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帮助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能力发展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6=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4岁)。其中第一阶段是奠基阶段,它影响儿童日后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这一阶段的感知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智能学习或思考前期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用大脑作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像、推理上的大脑功能,似会有运用上的困难。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十分重视幼儿的感觉学习。她指出,智力培养首先要靠感觉,只有依靠感觉来收集和分辨事实,才能产生初步的智力活动。她强调,3到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应以动作发展和感官训练为主,使儿童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我教育逐步发展自由而坚强的个性。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幼儿期感觉学习的必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二、感觉统合理论对了解和增进幼儿身心健康作出了贡献
虽说感觉学习是通过视、听、嗅、味、触等感觉器官,在自然的状态下学习的,但是,仅仅有感觉器官并不等于能保证感觉学习的顺利发展和完成。因为感觉学习除了有感觉刺激输入外,更重要的是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能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称为“感觉统合”正因为有这种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做出适当的反应。Ayres博士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
感觉统合促使我们的感觉神经的交通不至中断,所有的学习和动作能顺利进行。在达成各种有目的的协调行为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Ayres博士认为:“人类遗传基因中,就有感觉统合的基本能力,每个婴儿生下来便有此本能。但这种本能必须在孩童时期和环境的互动作用中,大脑和身体不断地顺应反应下,才能高度和健全地发展。”3-6岁是感知觉和运动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是促进和提高感觉统合能力的关键期。大脑的发展,必须要有适宜的刺激,环境中的感觉感激是大脑的“食物”和“营养”。如果幼儿视、听、动、触环境贫乏或被剥夺,就象生命缺乏食物和营养一样,大脑的发展就受到限制,大脑缺乏应有的感觉存在,也就无法进行“统合”。
一般来说,视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课内课外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行、漏字、演算数学题目会抄错、辩认不出p与q,b与d,缺乏空间概念,还会把一个字的左右偏旁写反,上下倒错,从而造成学习困难。久而久之,必然会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跟不上学习进度,在心理上产生自己认为不如他人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退缩、自我评价低低。
前庭感觉统合失调会让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观测不准距离,无法正确掌握方向,经常会左右手不分、方向感不明、鞋子穿颠倒,经常会撞到墙壁、碰到桌椅、易摔跤,怕爬楼梯,怕走平衡器材,平衡能力差,平时表现出好动不安、小动作多、注意力无法集中、做事没信心、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多数表现动作笨拙,拍球、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肌肉的收缩、伸张以及骨骼关节间压缩、转动时感觉信息传递障碍,大脑、肌肉、手眼协调性差,自理能力不佳,做事消极,自信心不足,而且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造成学习的困难。
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怕理发、怕打针、做事瞻前顾后,心理上
总有一种担心害怕、易受惊的感觉,这样的孩子一般较为孤僻,喜欢独处,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会粘固定人,容易紧张、冲动,脾气固执、胆小、内向、不合群,社会性的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
以上几方面都属于神经系统不健全而引起的感觉统合不良,严重地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发展,也可以说是“都市文明病”。据北京、上海、南京的有关医学心理究部门测查显示,感觉统合患者在儿童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确是不容乐观。究其主要原因,其一是先天不足:孕妇面对快节奏的生活过于忙碍,造成感觉刺激不足;其二是社会环境变化:居住独门独户,生活环境封闭,缺乏活动空间,缺乏同伴间的游戏活动;其三是教养方式偏差:期望值过高,“第二书包”沉重,超前,超强度的教育,保护过度或娇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爬行不足,以及过早使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支撑力不足。
三、开展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感觉统合的理论,拓展了幼儿教育的视野,它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它不但发展了导致幼儿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基本原因,打破了幼儿行为障碍归因上的局限性和单向性,也对这些问题的缓解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幼儿行为和情绪问题的矫治更有了针对性,为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思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因而对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特别的意义。
幼儿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实际是一种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它不同于医院的临床治疗,也不同于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更不同于游乐场休闲游戏。它是运用一套特制的感统器材,幼儿通过肢体在不同姿势和运动状态下,协调反应的练习,来发展大脑对感觉信息辨别和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和发展感觉统合的能力,具有预防性和保健性的作用。这种“训练”活动有突出卧位姿势的运动;滑板、大笼球、滑梯等活动对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和触觉的刺激,尤为明显;重视动态平衡的活动:平衡台、晃动平衡木、吊缆圆筒、圆木等的活动,都对平衡感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注意双侧肢体的练习:滑板爬、布袋跳、羊角球等,均要求左右手、脚的锻炼,以利于左、右脑的全方位开发。
感觉统合训练注重感觉动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上海中易心理研究所已设计出大量身体姿势的动作游戏,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合理的生理负荷,在有效地帮助幼儿骨骼、肌肉成长,促进本体感觉发展的同时,“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的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神经系统整合功能的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设计的身体游戏既有坡度又有力度,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让每个孩子获得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愉快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培养活泼开朗、热情奔放的性格。同时,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幼儿有大量与同伴游戏的机会,逐步积累与他人相处的经验,锻炼协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之,感觉统合理论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所产生的各种学习困难现象找到了其中一个生理上的原因,
它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到幼儿某些行为背后的因素。孩子的问题不是“不愿做”,而是“做不到”,不是“不肯”而是“不能”。感觉统合教育是完善幼儿园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虽然不像技能学习那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是技能和知识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幼儿素质的前提,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将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十一、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
孤独症是以沟通人际关系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个例。作为孤独者儿童的家长,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孤独症儿童,他们尽管言行与正常儿童有较大差异,他们也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分子,是正在成长、发育着的儿童。所以,每位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都必须清楚儿童的共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过分强调他们的缺陷,才不至于把无端的溺爱当成关心,才不至于把一切不良行为都归结为不可
查明的病因上。然而,在强调共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家长以及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教育在儿童整体教育当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家长尤其是父母成为主要执行人。在教育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在此前提下,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就迫在眉睫。概括来说,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对孩子要有实事求是的期望。只其中包括不可重治疗轻教育;不可对孩子的期望过低或过高;
2、 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父母必须具备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家庭人员中必须采用一致的方法确立相互理解的合作体系。
3、 家长努力学习有关理论以及进行矫正技能、有的放矢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步骤:
1、
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进行科学测评。家长在掌握孩子的主要特征基础上,仔细观察,详细记录。(1)对孩子一日的饮食,几点吃饭,吃了那些食物,有哪些主要成分。(2)对孩子的睡眠时间,睡眠频率等加以记录。(3)关注孩子的注意集中情况,兴趣爱好,专注于某一事物的时间等也是必不可少的。(4)更重要的是记录孩子在什么时间发生什么行为,行为的内容是什么,持续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导致该行为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家长处理的方式方法,效果等。这样对孩子越仔细,就越能“对症下药”进行训练,家长就越自信,而自信又是教育训练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仔细观察记录的情况下,请专业人员进一步制图,分析总结,摸索规律。
2、
制定教育训练的短、中、长期目标,建立系统的目标体系。首先制定出较短时间内既能达到的目标,它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达到。中长期目标则是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要达到的结果。可以是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可以与专门机构的指导下制定。
3、
教育训练的实施。首先,家长要树立信心,家庭成员共同协作,相互激励,坚定信念。其次,训练中密切注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以激励孩子。并密切与专业人员配合,统一思想,对计划做出调整,使训练达到预期效果。
十二、多动症:儿童智力发育的大敌
玲玲是个聪明的女孩,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可最近不知怎么回事,考试成绩明显下降,老师反映她平时上课虽然很守纪律,也能认真听讲,但让她回答问题时,总是不知所云。玲玲的家长也发现她在家做作业、复习功课时心不在焉,周围的一点点动静都会让她分心,作业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错误百出。于是,玲玲的父母带她来到儿童保健门诊,医生询问了有关情况,经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
1、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儿童多动综合征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部分病例无活动过多表现)、情绪不稳、行为异常、冲动任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在国外,儿童多动症一般称为儿童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D。心理学把注意分为主动注意(有意注意)和被动注意(无意注意)两种,主动注意即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志,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被动注意则是由于客观事物吸引了观察者的注意力,他可以随意地、无需毅力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物上。两种注意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性、是否需要集中注意力。多动症患儿的注意障碍主要是主动注意能力减弱和被动注意能力相对亢进,这就是他们学习时无法集中精力,看电视、玩游戏机时却能目不转睛的主要原因。
当然,多动症并非如其名字那样,所有患儿都有活动过多的症状。除了
2、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其核心症状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这种不足在注意方面、动作方面、意志情感方面都有明显表现。
一、注意力集中困难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的神经系统到六岁时,自控能力可发育到70-80%,可集中注意力20分钟到40分钟。而多动症儿童思想容易开小差,一堂课中能认真听讲的时间只有5-10分钟甚至更短,看似安静地坐在那里,其实满脑都在想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作业时大部分注意力也在关心周围的动静,以致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玲玲会出现答非所问、心不在焉的情况。也正因为他们的主动注意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发生分散而随境变迁,并同时对多种刺激产生反应,所以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注意力集中困难除表现在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走神、作业马虎外,在生活中则表现为几乎做任何事情都杂乱无章,虎头蛇尾,如自己房间里的东西乱七八糟,文具课本容易损坏,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等等。
值得研究的是,有些多动症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很好地去完成,如对有趣的电视、游戏、故事也会相对集中注意力,这算不算多动症?这要看他在学习、上课等需要有意识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是否还能做到,一般来说,如果做不到,则上述注意应是被动注意,属轻度多动症范围(重度多动症患儿对任何事物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对于轻度多动症,引导其对学习等事物的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其注意力,循序渐进是有效果的。
二、活动表现过多
多动症儿童由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涣散常导致活动过多,其特征如下:
多动症状在婴儿和学前期就有所表现。如婴儿时好哭闹,睡眠少,手脚舞动,进食排便没有规律;会走后到处走动,片刻不停,衣服易弄破,还易发生外伤碰撞。上幼儿园了也是坐立不安,不守秩序。
活动过多,且无目的性,动作花样频繁,做事有始无终。如上课用笔乱写乱画,小动作不断,一会玩文具,一会咬指甲,一会做鬼脸,老师讲课也敢大喊大叫地打断,甚至在课堂上乱跑,不听管教。即使吃饭、看电视时也不安静,边吃边说话,一会要喝水,一会又小便,让旁人难以忍受。而正常的儿童,活泼好动都有其目的性,如课上抢着嚷着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看电视节目自己不吭声,也不许别人讲话;顽皮儿童死缠着要买喜爱的玩具,或做恶作剧,这都不算是多动症状。
行为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摆弄玩具、闹钟、收音机等东西弄坏了也毫不在意;和别的孩子打架,欺侮小同学;喜欢爬上爬下,翻墙上树,跨越栏杆,却不知有何危险性,对老师家长的劝说教导都置若罔闻,屡教不改。
三、冲动任性
多动症儿童意志薄弱、耐受力差,遇到问题缺乏信心,不去想解决的办法,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很差。遇事易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心血来潮不计后果,放任自流,好发脾气,倔强任性,在家稍不如意就对父母大吵大闹,摔东西,掀饭桌。在学校和别的同学一块玩时也没耐心等待轮换,要么抢先,要么就不玩了。他们大多性情执拗,行为冒失,无礼貌,爱滋事,这与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有关,也有其自身的致病因素,对其采用药物和心理综合治疗,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
四、动作的精细与协调困难
多动症儿童动作笨拙,精细度和协调性差,穿衣服、扣钮扣和系鞋带时动作缓慢且容易扣错,用剪刀或其它工具动作不灵活,走路摇摆不成直线,做体操跟不上节拍或做错。
通过指鼻试验、点指试验和翻手试验也可反映出多动症儿童动作笨拙或协调性差的问题,有些学者把这些轻微的异常体征称为软性神经征,作为诊断治疗的参考指标。
五、学习困难
大约60%的多动症儿童存在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的智商一般无问题,不能把智力低下导致的学习困难归入多动症范畴,同样也不能误认为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困难是智力低下所致。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任性、意志薄弱,也有的是因为有学习能力障碍,即由于认知缺陷造成的学习功能紊乱。六、情绪不稳定
多动症儿童的情绪很不稳定,具有冲动性和易变性的特征。自制力较弱,容易激惹,情绪波动大,易怒、易哭、易冲动;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轻微的刺激即能引起强烈的反应,常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甚至打架伤人,破坏东西;做游戏缺乏耐心,做作业粗枝大叶,课堂捣乱,干扰别人学习等等。
十三、营养不良与孤独症
饮食影响到人体的内环境。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孤独症。
任何的生命活动都是生化反应的结果。为了给生化反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必须维护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营养不良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发育不良,造成很多脑部疾患,包括精神疾患,儿童孤独症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相关新闻/资料:
“吃出来”的孤独症 许栩,全球新闻搜索网
近些年来,西欧和日本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儿童孤独症患者呈增多的趋势,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我国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指出:国内儿童孤独症患者已超过50万。其典型特征是性情孤独——有的表现为神情淡漠,行为迟钝;有的则表现为恐惧胆怯,整日沉默寡言;也有的异常敏感,情绪易于激动或暴怒。
对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机理,过去认为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所致。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亦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
现代生活中,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营养型”、“精细型”食物充满人们的餐桌,而蔬菜、杂粮等“粗食”摄入偏少。科学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和动物性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易于形成酸性物质,故有人把富含磷、硫、氯等成分的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中富含钾、钠、钙、镁等成分,在人体内表现为碱性,这些食物被统称为“碱性食物”。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左右。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若过量食用肉类、糖类等酸性食品,则易使血液等体液酸性化,呈现“酸性体质”。
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过食酸性食品的儿童,会渐进性地出现一系列症候——手足发凉,容易感冒,皮肤抵抗力降低,常哭闹不安,免疫功能亦下降;严重者殃及大脑功能——体内缺乏钾、钠、钙、鲜、锌等碱性矿物质离子,这些矿物质离子是大脑发育和维持大脑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摄入量过少,则可导致思维功能紊乱,对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饮食精细化,食物类型亦
在改变,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膳食增多。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不断,更易于形成“酸性体质”。因此,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不可忽视儿童孤独症的预防。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因而能预防儿童孤独症。独生子女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
当然,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除讲究膳食的“酸碱平衡”外,还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社交和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富含多种矿物质之类的药物。
参考文章:
营养不良与儿童孤独症 天朗心理咨询中心父母课堂校长 童靖雯《饮食科学》
一天,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带着6岁的儿子来我中心咨询。她说自己的孩子胆子非常小,和同龄的小朋友总也玩不到一块去,“特性”得厉害,且特别爱发脾气。这段时间更为严重,甚至拒绝与外界接触,连最起码的日常进餐也很困难。经多方面了解,最后诊断此病症为儿童孤独症,究其原因为营养不良所致。
儿童孤独症过去被称为心理疾病,实际上是患孤独症儿童的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使神经受到严重损害所致。一般这些儿童变得很内向,表现为自我专注、与社会隔绝和极端孤立,还可能有言语错乱、理解力差以及发怒、自毁和攻击等行为。
孤独症的起因,通常是与起关键作用的营养素有着密切关系。更确切地说,如果儿童缺乏某些特别的营养物,免疫系统往往就会遭到破坏。脂肪酸代谢和电解质平衡极度紊乱、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产生没有规律、矿物质平衡有明显改变等,这些都是造成病因的罪魁祸手。
电解质对细胞获取营养素起很大作用,如果电解质的不平衡得不到纠正,提供营养补充就毫无意义,电解质失去平衡后会影响脑对体内一些重要化学物质的调节功能。
有孤独症的儿童一般不是什么也不吃、就是吃些怪的东西,包括不适合食用的东西。与众不同的饮食方式是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由于营养不良,血液检查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的儿童相比有明显改变,如是红细胞计数很低,身体难以将足够的氧输送给各组织,包括脑组织,脑内的氧不足,可能形成孤僻的、混乱的、不活跃的品质。
根据血液检验的异常情况,可以精确地找出孤独症儿童体内缺少哪些营养因素,如果自己的孩子有这种症状,一定要尽早检查,从而制定严格的营养计划,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
十四、什么叫儿童多动症?多动症的形成原因?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简称,又叫“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它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行为异常,一般在6
岁前起病,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约为5 :1 ,发病率20 %以上,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它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学习,患儿虽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因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多、情绪不稳,甚至任性、冲动、冒失、课堂搞小动作、逃学、说谎,以致学习困难,成绩下降,使家长及教师很感烦恼。
儿童多动症的形成有以下原因:
1、遗传因素;
2、患儿母亲产前营养不良、服药、X线照射、精神创伤,产时新生儿早产、难产、剖宫产、窒息、颅内出血,产后的颅脑外伤、高热惊厥、感染、中毒等造成的轻微脑损伤;
3、微量元素缺乏;
4、铅中毒;
5、家庭和学校教育方式方法失当;
6、社会环境因素等。
十五、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活动过多:婴幼儿、学龄前期表现为多动、好哭闹、不安静、难以满足要求,随着年龄的增加,活动量增多,上课不注意听讲,干事情不能专心,做事有始无终。活动多但无目的性,杂乱。多动症的行为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在家里乱翻东西,对课本、文具、玩具、图书、闹钟等用品毫不爱惜,任意拆散丢失。课堂搞小动作,妨碍别人学习。对家长和老师教育训斥毫无效果。
2、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在上课、做作业时不专心、潦草、拖时间、出差错,易被周围事物所吸引,做其他事也往往有始无终。
3、学习困难:多动症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不易集中注意力,学习主动性较差,成绩不稳或不及格,甚至留级。
4、性格或行为障碍:任性、倔强、易冲动,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在集体生活中不合群,好争吵、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少数患儿成年后会留有性格和行为上的缺陷。
十六、应如何正确认识多动症及其危害性?
1、多动症是一种病态心理,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个长期、慢性的病理过程。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进行长期帮助,尽早识别。
2、多动症不会完全自愈,但又是可以治愈的疾病,疗效可达90%以上。治疗要因人而异,对病情轻的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对病情较重的进行药物治疗,根据个体差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显效量,但不能超过允许量,服药要维持半年以上。
3、如不治疗,任其发展,危害是很大的。不但会出现打架、偷盗等行为,甚至会发展到青少年犯罪的程度。我国有10%以上儿童多动症的发生率,青少年犯罪与多动症有一定联系,到成年后也会有性格障碍,在社会人际关系及工作上都会不适应。所以对儿童多动症一定要加强认识,及时诊断,及早治疗。
十七、多动症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1、6岁以前发病,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2、主要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不稳定、困难、不同程度下降、冲动任性、行为改变。
3、体格检查动作不协调,如翻手、对指、指鼻试验为阳性。
4、注意力测试半数以上有异常。
5、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疾病。
十九、诊断儿童多动症应注意什么?要排除哪些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诊断儿童多动症首先应排除正常的顽皮儿童。因为儿童顽皮测试也是阳性,并非是多动症,但他的多动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而多动症患儿的行为则是比较唐突,容易冲动,破坏性大,令人讨厌,自我不能控制。不仅活动量大于正常儿童,更重要的是质的差异。在主动注意力方面,多动症儿童上课时大部分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作业潦草,边做边玩,拖拉时间,学习成绩日渐下降;而正常顽皮儿童虽然有时注意力不集中,但大部分时间能集中,为了贪玩,常常草率迅速完成作业,并不拖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成绩日趋上升。
其次诊断儿童多动症必须排除其他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因为多动症患儿主要依靠家长、教师的病情介绍和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来进行诊断,部分软性神经体征、注意力测试也不具有特异性,因此疑有多动症儿童的家长和教师必须带患儿到专科医院,请医生详细检查,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疾病,至少要和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抽动-秽语综合征;
2、小舞蹈症;
3、癫痫;
4、儿童精神分裂症;
5、孤独症;
6、儿童过度焦虑;
7、精神或大脑发育不全;
8、亚急性脑炎;
9、听觉障碍;
10、头小畸形等。
因为这些疾病均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诊断标准,让医生检查排除。
二十、儿童多动症目前的治疗情况:
综合目前国内外对多动症的治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行为教育:家长和教师负有重要责任。所谓“三分药物,七分教育”就是这个意思。对此类儿童,不论父母、教师和医务人员都应本着关心、爱护的心情,耐心、细致的进行治疗教育和管理,不应厌烦、责骂或体罚。事实证明,体罚、责骂有害无益,即使对有不良行为者,也应进行正面教育,不应施加压力。这方面包括心理治疗、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等。
(2)西医疗法:药物主要以利他林、匹莫林、咖啡因、米拉脱灵等中枢神经兴奋剂。药物剂量因人而异,从小剂量开始,达到最佳效果,这些都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自己随便用药、
停药。药物疗程一般要持续半年,服药时禁用鲁米那或各种含有此药的补液,少食辣椒,不可用牛奶冲服。
(3)中医疗法:近年来,中医对儿童多动症治疗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方法也不少,主要以滋阴潜阳、温肾养心、宁神益智、健脾化湿等基本治则进行论治,制成中成药应用。
二十一、哪些情况需要及时服用药物治疗?
一般认为学龄前儿童虽已有多动症的征兆,但只要适当的引导和行为训练,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大多不要药物治疗。当儿童上学后多动症状逐渐显露出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定、学习困难及行为障碍时,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1、多动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课,容易分心,无法短时间静坐,学习成绩下降并有影响课堂秩序的有行为,应尽快用药。
2、如果缺乏适合多动症儿童教育的班级或特殊的教育课程,需等几个月以后才能去合适班级时,先用药物治疗是有帮助的,可先试用药物4--6月观察效果。
值得指出,治疗越迟,越容易出现学习困难,故当儿童学习成绩不稳定或有下降倾向时,经专科医生诊断为多动症后,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药物治疗。
二十二、药物治疗会不会使孩子呆头、呆脑、变傻?
家长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目前治疗多动症的药物最常用的是一种精神兴奋剂,能促使神经递质传递,是儿茶酚胺递质的激动剂。用药后能使儿童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听课,不易分心,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学习进步,成绩提高。可以与无多动症的儿童一样成为学习优秀的儿童,从某种意义上说,服药后不但不会变傻,反而变得更聪明,有的多动症患儿经治疗后甚至学习成绩上升产生了戏剧样效果。
据文献报道,没有因服药后变傻的,因为药物作用时间短,停药后症状要复法,必须长期、正规治疗。在文献记载中,有一部分患儿只服了几天药,看不出明显效果就不服药了,怕有副作用,这样就会使旧病复发,导致治疗的失败。所以说治疗不当和不正规的治疗可能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治疗不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二十三、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应注意什么?
多动症患儿的家长,整天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良、不服管教、调皮捣蛋、教师责备,,而常常感到焦虑、沮丧、愧疚、发怒,怨恨自己孩子不争气,有时采取严厉手段进行管教、惩罚,甚至打骂,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时虽然好一阵子,但过后就忘,老病又犯,对这样的孩子,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应配合医生实行家庭疗法。
家长要有以下四个观点:
1、多动症不是儿童天性,而是一种病态心理;
2、多动症不是儿童故意的行为,而是一种无法自控的病态表现;
3、多动症不是一种急性、短时的病态过程,而是一个慢性、长时的病态过程;
4、多动症不容易自然痊愈,又是可以用药物、心理等综合疗法治愈的。
具体做法是要注意安排好作息时间,适当安排好文娱活动,要注意培养儿童注意力和独立活动能力,逐步培养他们能静坐下来,集中精力学习的习惯。要建立家庭奖励制度和处罚规定,对孩子有一点进步都要予以鼓励,对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和表现良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奖励;对不服从管理要给予适当批评或处罚(如扣去已得的奖品或暂停某种娱乐)。要以表扬为主,不能嘲笑、歧视和打骂,要发现孩子的特长和爱好,正面诱导,发挥特长。同时要加强父母自身的修养,给孩子做出榜样,并和医生保持经常性地联系。
二十四、学校和教师对多动症的儿童应如何管理?
1、课堂管理:课前要与患儿谈话,讲清道理,促使其专心听课,安排在前排或老师容易看到的位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用电化、幻灯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以鼓励为主。
2、课外行为管理:教师要和家长多联系,共同关心、鼓励和监督,管理好课外活动,不要歧视。
3、特殊教育安排及建立行为登记卡:作业要适当缩短,重点突出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要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内容。建立行为登记卡,如上课注意力集中情况,完成作业情况,不与同学争斗等均应登记,老师签字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十五、自测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不难,确诊难,应全面分析,慎下诊断。作为家长,可参照以下10条予以自测,若具备4条以上,请带小孩到儿童心理卫生门诊检查,以免贻误。
1、需要其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常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4、做事粗心大意,常常有始无终。
5、很难集中思想听课,做作业或其他需要持久注意的事情。
6、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7、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
8、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9、学习困难,成绩差,但不是由于智能障碍引起。
10、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
个案分析一
姓名:小宣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0年5月8日 入园训练时间:2002年12月
小宣小朋友一个来自闽清籍的3岁小女孩,脸圆圆的,胖乎乎的;相貌很是清楚,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可是小宣自入园来都是我行我素,并且整天到处乱跑,这边动动,那边也动动;看到喜欢的东西,肯定得上前摸个遍,要不才不肯罢休呢?老师刚把她拉回来,不到2分钟又跑啦!唉!总把老师们的话当作耳边风,老师们可操透了心。
嘿!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在我中心经过3个月的感觉综合训练后,小宣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最为明显的变化是由原来的多动发展为趋于正常幼儿园孩子,在个训课及团体认知课上能持续30分钟以上坐下来听老师上课;也不再看到什么东西都喜欢用手去角碰了,到处乱跑的现象更是日趋减少。此外,语言方面发展更是取得了质的飞跃,小宣刚入园时只能说几个单字,偶有一两个简单的词语(如:爸爸,爷爷,奶奶,妈妈还不会讲),但发音不清晰,又夹杂着方音,让老师听起来尤为吃力。通过我中心的强化训练,小宣慢慢地能说许多单字,词语也日渐增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宣的语言也在飞速的发展,现在,她已经能背诵32首唐诗,10多着儿歌,也能把7-8首儿童歌曲完整的唱下来,还能回答老师低、中难度的问题,并能用语言来表示自己的需求,更为有趣的是能模仿大人说俏皮话,惹得老师们哈哈大笑。看着小宣一天天地不断进步,老师和家长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家长表达:(小宣爷爷如是说——)
在中心通过感统训练,不但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智力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担高。在一年的时间表里,我看在眼里,想在心中,感受有二点:
1、对中心而言,主任有爱心,教师们都很细心,训练中都很用心,教育中都很精心,所以,小孩子放在学校也就大可放心。
个案分析二
张瑞小朋友个案
张瑞5周半,目前在幼儿园大班就读
张瑞小朋友是个自闭儿童,来中心训练已经快一个周期了,我们感觉到他有了较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最近的几次的训练中,他都能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训练数量。比如在做趴地推球训练时,刚开始张瑞的情绪不太稳定,持续推球100下都很难坚持完成。我们老师采用逐步引导的方法,对孩子的努力和反应都给予及时的奖励。训练了几次之后,张瑞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能持续推球200多下,训练完成后他还会主动地把球放回原处。
除了滑板、平衡台、独脚椅等几大项基本的训练之外,我们还为张瑞小朋友增设了跳绳的训练。刚开始训练时他一下也不会跳,而且对跳绳也不感兴趣。每次在训练这个项目时老师也拿着绳子站在他旁边和他一起跳引发他的兴趣,让张瑞在旁边慢慢的学。经过训练老师耐心地手把手的教,他已经由原来的只会单边脚跳到现在的两边脚并拢跳。偶尔还会连续跳两三下呢!
大多数自闭儿童都有语言问题。训练自闭症孩子使用词组和句子,是为了使他们能够较为自然地与他人交流,并加强语言的流畅和对话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对张瑞进行感统训练的同时也特别重视对他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遵循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的原则。
首先,我们训练张瑞把名词和修饰该名词的形容词结合起来用。例如,老师教他不仅说“汽车”,而且说“小汽车”;不仅说“鞋子”,而且说“白鞋子”。进而,再慢慢扩展成为“我的小汽车”以及“爸爸的白鞋”等等。现在张瑞已经能较完整的表述出一些简单的词组。
接下来我们还将训练由名词和形容词的结合过渡到名词和动词的结合,从训练表达词组向训练表达句子的过渡。
希望在接下来的训练中能再接再励,相信张瑞小朋友继续训练下去会有更大的进步!
张瑞的爸爸表达:
1、
通过近一个周期的训练,还是能比较明显的感觉到孩子的进步,身体方面肯定得到了锻炼,而且智力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提高,还有一些行为方面也是比较大的进步。
2、 主任很有爱心,教师们都很细心,训练中都很用心,特别是在训练方法上他们研究了很多玩法,真的是难得。
3、 非常感谢中心老师的细心训练。
本文编号:1863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186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