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_6、爬山虎的脚教案
本文关键词:爬山虎的脚教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6、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语讲述爬山虎“爬”的过程。
3、剖析细节:通过读、观、画、议等方面体味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4、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爬山虎爬墙示意图。
2、爬山虎图片、蜗牛、蛟龙图片,爬山虎实物。
3、录音磁带。
学生准备:搜集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爬山虎的挂图。你们认识它吗?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学生交流对爬山虎的认识)
2、导入:是啊!爬山虎与其他植物不同,它有许多特别的地方。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的爬山虎的脚,领略它的与众不同。
3、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提出要求
a、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3、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重点介绍什么?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爬山虎的普通。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爬山虎生长在哪儿?从“满是”“也有”“一大片”等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四、欣赏叶子的美
1、师展示爬山虎图片,大家在生活中也见过爬山虎,当你见到爬山虎时,最引起你注意的是什么?(叶子)
2、自由朗读文中描写叶子的部分,说说爬山虎的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读“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a、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b、从这句话中可知作者为什么我们介绍几个时期的叶子?
(嫩叶、长大了的叶子)
4、感受嫩叶之美,引导学生抓住“嫩红”“嫩绿”体会颜色之美。
5、感受形态之美。
a、引读“更美的是,当一阵风拂过的时候——(生读)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学生配合读、讨论:“漾起波纹”是怎样的情景?叶子为什么会漾起波纹?
b、感情朗读这句话
c、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种动态的美,当没有微风的时候,叶子又是什么模样?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d、学生划出句子并朗读,体会叶子的静态美在于其绿的均匀,绿的新鲜。
6、讨论: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叶子?可否把这部分删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图,让学生简介爬山虎的叶子。
2、师: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美丽、茂盛、充满勃勃生机,但叶圣陶爷爷最想告诉同学们却是爬山虎的脚,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爬山虎的脚。(师在课题中脚字下加 )
二、处识脚的模样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笔画出描写脚的句子。
2、指名回答
3、出示爬山虎实物,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爬山虎的脚,提问: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4、为了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爬山虎的脚,作者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蜗牛的触角)谁见过蜗牛的触角?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继出示蜗牛图片)
5、师:从图片上看,,爬山虎的脚与蜗牛的触角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观察过,并详细描绘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三、解析脚的爬行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爬山虎这样柔弱的植物为什么能爬得这么高?它是如何爬得呢?老师也很想知道,现在就让叶圣陶爷爷告诉我们吧!——播放录音。
2、让学生找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句子。
3、在这段话,你认为哪些词用得比较贴切呢?用 标出。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触、巴、拉、贴。
4、多媒体演示爬的过程,讲解爬的原理:当爬山虎细小的脚触着墙时。西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西丝原先是真的现在变弯了,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拉力,使它紧贴在墙上。
5、集体朗读这段话
6、指名口述爬的过程
7、讨论:“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里的“一脚一脚”能否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五、了解脚的变化。
1、快速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爬山虎的脚与墙有怎样的依赖关系?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触着脚——灰色、牢固
没触着墙——枯萎
4、文中有一句话说明爬山虎巴住墙很牢固,找出来读读。
5、有感情朗读本段
六、课堂延伸:
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结合句子来谈谈。
七、作业:1、仿照本文写法,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2、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板书设计:
嫩叶: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均匀排列
爬山虎的脚 样子——茎上、细丝、嫩红
脚 怎样爬——触、巴、拉、贴
与墙的关系——灰色、牢固、枯萎
本文关键词:爬山虎的脚教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8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20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