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案模板 >

狂人日记:最激越的声音

发布时间:2018-11-25 11:59

狂人日记:最激越的声音

一百年前,《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作品振聋发聩,其影响至今不绝,堪称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白话小说处女作,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傅斯年说,“鲁迅先生所作《狂人日记》的狂人,对于人世的见解,真个透彻极了”“《狂人日记》用写实笔法,达寄托的旨趣”。吴虞发表《吃人与礼教》一文,称这篇小说“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带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都被他把黑幕揭破了”。就像戏曲中的“亮相”,鲁迅的《狂人日记》一出场,就赢得“碰头彩”,而且长久留在观众的脑海中。

狂人日记》是鲁迅思想和文学的纲要,是他前半生经历的总结,是他思绪和感情的凝聚。鲁迅接受的传统及非传统教育,碰上周遭无奈的现实,在小说的字里行间纠结。一个受过开放教育的人回到封闭的社会中,日益感受到禁锢,产生了种种的不适和愤懑,借狂人的言词、行动表达出来。鲁迅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深入思考,对中国未来的担忧,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在这篇作品之中。

正如鲁迅自己所说,《狂人日记》中有果戈理,也有尼采,既忧愤深广又清脆嘹亮,既寥远又实在。这种旋律持续奏响到鲁迅的生命尽头——他像困顿的过客那样奋力前行,时而像“这样的战士”一样举起投枪,时而向“陈年流水簿子”踹上一脚;他也不忘向悠久历史中“民族的脊梁”致敬,更期盼“于无声处听惊雷”;他时而走到前台,吟唱《死火》和《影的告别》,时而站在后台操作提线木偶,,让未庄、赵庄的人们表演一幕幕悲喜剧。鲁迅许多作品的形象,都能在《狂人日记》中找到原型。可以说,《狂人日记》是鲁迅文学交响的序曲,它的主旋律生出多种变奏,响彻后来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

狂人日记》也是未完成的文本,全篇最后的省略号“救救孩子……”含无尽之意。怎么救?鲁迅没有给出方案。狂人的“狂语”不成系统,还没有思考周全。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因为其后一百年中,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自救和施救的道路。

鲁迅这一声呐喊是新文化时期最激越的声音,至今回荡在中国大地,时时提醒我们还有未完成的使命。

(作者系鲁迅文化馆常务副馆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21日第16版 



本文编号:2356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2356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e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