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与蛐蛐》教案
本文关键词:蝈蝈与蛐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4、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
济 慈
教学目标:
1、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2、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蛔蝈与蛐蛐》(板书)。
二、知人论世。
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自幼家境窘困,是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诗中有画,色彩感强,有一种永恒的美,多体现对自然、自由的向往。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三、整体感知
1、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2、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图景?
盛夏——蝈蝈的乐音 ;严冬——蛐蛐的歌儿
3.理解部分诗句所描写的情景、渲染的气氛
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 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 可喜的草丛 明确: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
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 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明确: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
在寂寞的冬天的夜晚 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 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
明确: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
4.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课后第一题)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他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机勃勃,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5、《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6、《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四、合作探究:
1、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2、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 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3、诗歌构思特点 4、这首诗构思上的特点可以用下列图式表示
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
死亡。(点明主旨)生机勃勃的盛夏
(动景)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再次点明
主旨)
前后
呼
应联
想宁寂严冬和温馨家庭(静景)
夏冬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夜
一、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以动写静) 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四、主旨:这首小诗借对月光下的大自然中大河、小溪、青草、夜莺等景物的着力描写,反复吟咏,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本文关键词:蝈蝈与蛐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23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