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案模板 >

今日江山数字报刊平台

发布时间:2018-12-15 09:15

<founder-title> 一段不能忘却的史实

——追记抗战时期驻江山凤林之军政部第六十六后方医院

<founder-author>

今日江山数字报刊平台

70多年前,凤林镇姜氏祠堂是第六十六后方医院重症伤病员医治地之一。(姜利根 摄)

今日江山数字报刊平台

今日江山数字报刊平台

江山市档案馆现藏的有关第六十六后方医院的文字记载

今日江山数字报刊平台

今日江山数字报刊平台

最近新发掘的部分抗战英烈的墓碑

<founder-content>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位于浙江西南的江山市凤林镇,有一个叫大悲山的小村庄,于70多年前即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时期,曾有几百位为国捐躯的无名抗战将士长眠于此。为考证无名英烈背后的抗战故事,笔者大量查阅江山市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档案,五次前往凤林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历时半年终于揭开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史实。1938年11月,军政部第六十六后方医院迁驻凤林镇前后长达5年之久,收治了万余名在抗日前线流血受伤的官兵,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医院规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1月,军政部第六十六后方医院奉第三战区最高长官顾祝同令移设江山,派员四处寻觅合适的医院地址。江山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 杭江铁路的开通,加上公路、水路的便利,遂成抗战大后方,几十家中央、省级机关单位陆续迁移江山,还有军师训练团及过境待命部队驻扎在此,一时间市面繁华热闹至斯。因城区驻有第七临时医院、第一零七七兵站医院、第十一后方医院等战时后方医院,第六十六后方医院将院址选在凤林镇。

  院址设在凤林镇基于以下考量:一是运输便利。凤林镇位于江山市境西南部,地处浙、赣两省交界,距江山城区约25公里,距杭江铁路贺村站约20公里,江广公路穿境而过,凤林码头是浙赣两省的货运中心。二是房舍宽松。凤林是江山南部第一大地方,境内大户人家较多,房舍易于寻找,周边有较多的祠堂、庙宇等公共建筑可以利用。三是粮食较丰。凤林属平原地区,良田千顷,系江山产米之区,粮食素称丰富,后勤供应能力较强。

  1938年12月,第六十六后方医院由永康迁移到江山凤林,医院总部设在位于镇中心的天主堂,院长为李尹希上校。据凤林镇凤祥村90岁的老人叶培海介绍,天主堂大门前悬挂着“军政部第六十六后方医院”的牌子,是医院领导办公的地方,李院长人长得胖胖的,个子较高,门口有卫兵站岗。

  据《军政部第六十六后方医院编制表》记载,该院共有职员221人,按军衔分有上校1员,中校1员,少校4员,上尉11员,中尉8员,少尉6员,准尉5员,其余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公役等合计185人;按职务分有院长1员,医务长1员,军医主任3员,药局主任1员,军医18员,司药3员,事务1员,看护长1员,副官1员,军需5员,,看护103员,其余有司书、文书、传达、木匠、缝纫、理发、洗衣、炊事、公役等各类人员83人。

  该院驻凤林期间,日平均住院人数1500余名。因伤兵数量众多,境内的公共建筑几乎住满了伤兵,姜氏祠堂、周氏老祠、周氏新祠、叶氏祠堂、听水庵、资福寺、下宅厅、鸣山殿等都住过伤兵。据凤林镇凤里村88岁老人叶江法、凤祥村90岁老人周冬香、凤祥村86岁老人周开喜等人介绍,“伤兵先是送到姜氏祠堂医治,再送到各个祠堂,重伤兵大多住在下宅厅。各处的祠堂、社屋住满了伤兵,全部打地铺,一个紧挨着一个睡在地上。伙夫在叶氏祠堂烧好饭,就挑到各处去送饭。外面有人看守,不能进去看的。小孩子觉得又好奇又吓人,有时在门外偷偷瞄。”

  二、伤兵来源

  第六十六后方医院驻凤林前后将近5年,收治伤兵总数预计约1万余名。据江山市馆藏档案《军政部第六十六后方医院代发江山动员委员会犒赏住院伤病官佐名册》和《军政部第六十六后方医院代发江山动员委员会犒赏住院伤病士兵名册》记载,截止1940年7月27日,已累计收治伤病官兵4299名,名册记录了入院号数、师、团、连、阶级、姓名、犒赏金额、盖章或指模等内容。

  根据档案考证,该院收治的伤兵主要来源于第三战区各部队,另外还包括在浙皖苏闽活动的忠义救国军、浙江自卫队、浙卫团、游击总部、税警队等抗战队伍,职级最高的为上尉,大部分是普通士兵。

  1939年至1942年,第三战区长官为顾祝同,作战地区为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包括第10集团军、第23集团军、第25集团军、第32集团军和新编第四军,共辖22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及游击部队,参与的作战行动主要有1939年的冬季攻势作战和1941年的第二次长沙会战。

  1939年11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发动冬季攻势,第三战区作为四个主攻地区之一,作战任务是“以主力约十一个师,截断长江交通,分向湖口、马当、东流、贵池、大通、铜陵、荻港间,伺隙进攻,一举突进江岸,占领坚固阵地;并以轻重火力及敷设水雷,封锁长江。”第三战区同日军激烈交战,曾攻入南昌、杭州、富阳、余杭等地,并曾短期切断长江水运。冬季攻势历时三个多月,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军队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性的战役,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在国民党的抗日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1941年9月至10月,第三战区奉命开赴湖南协同第二次长沙会战,参战部队有第100军、第23集团军、第32集团军、第10集团军、第25集团军,担任鄱阳湖南侧、鄱阳湖东岸、湖口至安徽境内长江南岸、宣城以东太湖以西苏皖边界地区、钱塘江两岸至浙东沿海的防御,向当面日军发动了范围广泛的袭扰活动,对日军若干据点和交通线形成一定威胁。

  三、后勤保障

  第六十六后方医院除住院伤兵、医院职员外,还有部分官兵家属也长住在此,如此大规模的外来人员涌入凤林,后勤供应成了棘手问题。

  首先是房屋物品。周边的公共建筑如祠堂、庙宇等几乎被征为病房和仓库,境内大户人家的房舍也被租用一空,如院长李尹希一家子租用西街弄周光斗宅四年余,政训员妻母租住凤林第二保保长周儒丰家,有的官兵还在此娶妻生子,大街小巷散布着官兵住所。稻草乃为伤患员兵编制草垫的必需品,每年约需稻草6000余公斤,秋收一过,凤林、茅坂二乡公所即四处征募草料备用,贺村乡公所也得准备伤兵中途宿夜需用稻草。另外,地方政府还得负责为伤病员筹备过冬的棉衣棉背心、棉被等。

  其次是伤兵运送。伤病员乘火车沿杭江铁路到江山贺村火车站,一般在贺村附近宿一夜,再通过水路和陆路到达医院。水路是坐排筏到凤林码头下船,陆路沿江广公路乘汽车到凤林大悲山下车,然后轻病员步行到医院,重伤患者由凤林乡公所派出担架队丁运至医院。

  最后是粮食供应。平时,军粮由第三战区兵站总监部负责采购,从江西省领购,沿杭江铁路运到贺村,再用竹筏经水路运到凤林码头,最后挑到鸣山殿仓库。鸣山殿坐落在凤里村西边水口,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与凤林码头仅一桥之隔。

  遇到战事紧张、交通中断或兵站总监部屯粮不足时节,粮食供应的重任就落到了地方政府身上。1940年11月,第66后方医院函请江山县政府采购粮食,“需粮官兵人数1528人,委托采购白米592担(一担计一百市斤),交货时间12月1日。”其时,江山全县军医院人数已达3万余人,对本为缺粮县份的江山来说,供给军粮极感困难。时任县长丁琮函令凤林乡公所“该院各负伤士兵曾在前线杀敌卫国,保我家乡,凡我后方民众,自应加以优待,仍仰极力协助采购。”凤林乡公所为完成筹办军粮任务,向各户强制收购,全乡存粮数量因之锐减,各户食粮几已搜罗一空。据档案记载,凤林乡于1940年9月至11月,共代办白米964担9斗2升。

  四、地方秩序

  第六十六后方医院驻凤林期间,地方秩序稳定,与民众和睦相处。李尹希院长对官兵约束甚严,住院荣誉军人亦安守本分,绝少越轨行为,商贾买卖皆现钞交易,鲜有短欠分文,对农作物也爱护有加。该院还在凤林西溪淤溪边开辟了一爿面积约20余亩的荒沙滩,作为荣誉军人及看护士兵农场,减轻地方供应压力。逢年过节,县商会及各乡公所前往各商店募款购办月饼等,慰问第六十六后方医院荣誉军人。

  1941年11月,凤林乡长姜鸿贵和茅坂乡长徐培桂联名函请江山县政府嘉奖李尹希院长,称李院长尹希年深学博,统率有方,热心社会生产事业,除悉心医疗伤病外,行有余力即利用士兵空闲时间帮助农民耕作,藉以增加后方生产,军民感情益臻融合,后方秩序尤见安谧。诸此各点实赖李院长策劝全体员兵一致努力有以致之。现合乡民众感激之余,无不口碑载道,对于李院长之忠勤职务一致恳请转呈会峰给奖。江山县政府据情上报省政府,后分转“军政部暨荣誉军人总管理处”查核办理。

  五、大悲山公墓

  伤兵牺牲后被送到姜氏祠堂,装入棺木,鸣炮一响,再送到公墓下葬。刚开始使用的是厚厚的棺木,后来,随着阵亡官兵数量的不断增加,棺木逐渐变薄。据老人们回忆,“当时不仅凤林,连峡口的木匠师傅也在日夜加班,帮后方医院赶做棺材,棺材做好了就抬到姜氏祠堂。刚开始新做的空棺材,需四个人才抬得动,后来两个人抬一口棺材,再后来一个人挑两口棺材,最后一个人可以挑得动四口棺材了。”

  公墓名为大悲山抗日成仁将士公墓,位于凤林大悲山村的牛尾山,当时征用了100工民夫修筑公墓,建有纪念碑一座,碑上刻有阵亡将士名录。为褒扬忠烈,第六十六后方医院曾在公墓四周数度种植木苗以求荫庇忠魂,因山土瘦瘠,外加风雨摧残终未成林。最初,每座坟墓前安放一块石碑,大小不等,视职位而定,有45厘米×60厘米、30厘米×50厘米、30厘米×48厘米等多种规格,上面刻有牺牲者部队番号、姓名、籍贯、年龄、职务等内容,落款“军政部六六后院制”,如“陆军新七师四团四连上等兵乔量华之墓、民国二八年六月五日四川云阳人”、“陆军79师通信连二等兵杨瑞kX之墓,民国二九年九月八日立闽福州人”、“淞沪杀寇负伤陷杭冒逃归来六六后院同人立”、“陆军九八师炮兵营二连上等兵王福胜将士之墓,河南西平县人民国二九年十月二日故”等。后期,因石碑制作供应不及,墓前改立一块木头牌了事。

  说起大悲山公墓,当地8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印象深刻。据回忆,整座牛尾山密密麻麻都是公墓,约有三五百穴。50年代,村集体在公墓山种满了茶籽树,七八十年代把茶籽树推掉盖厂房,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大悲山村80岁老人周新云回忆说,“我家就在公墓边上,知道得很清楚。公墓起码有几百穴,军官和士兵的墓不同,军官的墓是竖葬的,垒起来一个椭圆形的小山墩,士兵的墓是横排葬的,两穴墓相距约一米五,墓前竖有小石碑,俗称锄头碑。”

  1942年5月,浙赣战役爆发,第六十六后方医院奉令紧急撤离。6月10日,日军攻占江山县城,天主堂、周氏新祠、周氏老祠、资福寺等均被日军烧毁,惟有姜氏祠堂未被烧毁。据1946年重修《须江凤里姜氏宗谱》记载,1942年日军窜扰凤林,二次欲烧毁姜氏宗祠,均被姜氏瑞华之妻赶至拦阻,因纵火日军中有一伪兵曾受其恩德,幸而未焚。姜氏祠堂位于古镇中北部即姜祠弄10号,占地2186平方米,为三进二天井浙派明代建筑,设计恢宏大气,主体建筑保存尚好,2001年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

  70多年过去了,战争的阴霾已烟消云散,大悲山公墓芳草萋萋,物是人非,除几位耄耋老人还记得外,大多数当地人对这段抗战往事都不甚清楚。为了抢救濒临遗忘的江山这段抗战历史,为了慰藉长眠于此的抗战英烈,我们档案史志部门将和当地有识之士一起合作,征集第六十六后方医院的相关实物资料,完整地记录和还原历史,保护好这段真实的抗战记忆。(姜燕萍)



本文编号:2380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2380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4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