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案模板 >

幼儿认识人民币教案

发布时间:2017-07-03 10:22

  本文关键词: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更多相关文章: 教案 幼儿 人民币 幼儿使用人民币教案 大班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认识人民币

一、 案例背景:

二、过程描述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评析: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评析:这个环节,是在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定的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请他们找出认

识的人民币的面值。由于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的,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主动,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了解人民币面值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篇二: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执教老师:李婷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5元以内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积极参加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让幼儿了解人民币,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重

幼儿认识人民币教案

点:感知、认识10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

活动难点: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交易。

活动准备:

1. 面值为1角、5角、1元、5元的纸币,1角、5角、1元的硬币。

2. 各种各样的书若干。(上面标有价格)

3. 1元、5元、10元纸币若干。

4.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每天吃早点、买零食、买铅笔是,我们要用到什么? 幼:钱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钱(人民币)?

幼:玩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在买东西还遇到过什么困难?

幼:不知道该付多少钱、找多少钱。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人民币,学了后希望可以帮小朋友们解决困惑。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PPT,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提问: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做纸币,把圆圆的、硬硬的钱叫做硬币。

2.引导幼儿观察纸币和硬币的不同,分别是多少钱?

3.观察纸币“5元”(有图案、数字、毛泽东图像……是我们国家的钱,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

4.观察硬币 “1元”(面额、菊花)

三.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学习人民币的不同取发。

小朋友都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用它买一些糖葫芦,看看值多少钱?

1.1串糖葫芦2元钱,2串多少钱?怎么来付钱?

A.幼儿探究不同的取钱方法。

B.师小结:4元钱,可以是4个1元。

2.1瓶牛奶3元钱,3瓶多少钱?怎么来付钱?

A.幼儿探究。

B.师小结:9元钱。可以是9个1元,也可以是1个5元和4个1元。

3.1个饼干2元钱,4个多少钱?怎么来付钱?

A.幼儿探究。

B.师小结:8元钱。可以是8个1元,也可以是1个5元和3个1元。

4.棒棒糖1元1个,5个多少钱?怎么付钱?

A.幼儿探究。

B.师:5元钱。可以是5个1元,也可以是1个5元。

5.玩具汽车1元1辆,6辆多少钱?怎么来付钱?

A.幼儿探究。

B.师小结:6元钱。可以是1个5元和1个1元,也可以是6个1元。

6.游戏:看看谁取得又快又对。(老师说钱数,单独请幼儿取钱。)

四.情景游戏,图书超市。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1.师:xx小朋友有一个困惑:他有1张5元钱,想买1本3元钱的图书,应找多少钱呢?(幼儿讨论)

2.今天李老师就要大家去逛图书超市,去之前有一个任务分配和要求: 先请3名幼儿做图书超市管理员,再请幼儿买书。大家请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钱的前提下,,先选好自己喜欢的书,再看清价格,后付钱。(买完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

3.幼儿进行游戏,师指导。

4.师小结:今天大家学习了人民币,学会了取钱、兑换、购物。今后不能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五.活动延伸:

周末和父母一起去逛超市,再看看大人如何购物、使用人民币。

篇三:认识人民币-大班教案详案

认识人民币

2016-4-11 大D班 刘红毅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认识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知道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活动准备:

“仿真人民币”;玩具(用便签纸标上价格);小型黑板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教师展示两个红包: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里面装有什么啊?

师:谁能说一说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集体活动

①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面值的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面值。

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种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不见了。

②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

提问:1元可以换成几个5角?请你用“人民币”摆出来。

5元可以换成几个1元?请你用“人民币”摆出来。

10元可以换成几个5元,几个1元?请你用“人民币”摆出来。

20元可以换成几个10元(几个5元、几个1元)?请你用“人民币”摆出来。

3、游戏活动

游戏:开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商店”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人数较少的一组扮演售货员,另一组当顾客。买东西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的付钱、找零钱。

4、活动结束

收拾学具,教师小结。


  本文关键词: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更多相关文章: 教案 幼儿 人民币 幼儿使用人民币教案 大班认识人民币教案




本文编号:513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513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